市值蒸发四千多亿,美的集团的寒冬已至?


 编者按

“未来三年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如今家电巨头美的公开表明未来三年“凛冬将至”,一向低调的方洪波一番话惊动了整个资本市场。

一、转型初见成效

自2021年初高位之后,美的集团的股价经历了两个明显的横盘,当股价依次跌破这两次横盘之后,截至目前,美的股价较2021年初高位104.70元已经跌超58%,市值从最高7540亿缩水至目前的3080亿,蒸发4400多亿,美的的至暗时刻也由此到来。

美的集团作为老牌家电龙头, 拥有深厚品牌壁垒和成本优势,近年来受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和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电零售额增速下滑,公司在 AI&自动化、 智慧楼宇、 工业数字等领域发力 ToB 业务, 第二增长曲线逐渐清晰。

10月28日,美的集团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3.67亿元,同比增长3.45%,归母净利润244.70亿元,同比增长4.33%,扣非归母净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6.65%。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如果剔除2020年前三季度的负增长,美的前三季度3.45%的营收增速,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季度看,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7.06亿元,同比微增0.20%,归母净利润84.74亿元,同比增加0.33%。

分业务来看,美的集团的C端业务承压,B端业务增速相对亮眼。据披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单个位数增长 3.45%至 2703.67 亿元, 五大业务板块均有增长表现, 其中, 智能家居事业群 1862 亿元/+1.70%、 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 195 亿元/+5.72%、 楼宇科技事业部 179 亿元/+22.65%、 工业技术事业群 170 亿元/+14.84%、 数字化创新业务 81亿元/+37.30%, 尤以楼宇、 工业技术和数字化创新业务取得双位数的同比增速, ToB的第二增长曲线持续发力。

报告期内, 楼宇科技在意大利东北部菲尔特雷 Clivet 厂区开工投建了新生产基地, 总投资 6000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4.21 亿元) , 包括年产能 10 万台外机, 20 万台内机的热泵产研中心, 预计将在 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 实现热泵关键物料全欧洲本土制造到销售, 将产品“下单-交付” 的周期缩减 80%至 1个月, 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欧洲热泵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营收领先但净利增速不及预期

在家电行业整体走弱,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为何美的集团还能展现增长动能,营业收入更是遥遥领先?

究其原因,一方面,美的集团持续深度贯彻“收入合理、盈利恢复”年度经营原则,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回归经营本质。前三季度,自有资金达到1493亿元,同比增长了13.5%。另一方面,加速B端转型,通过战略转型和生态布局持续提升B端占比。这也充分展现了美的变革创新的企业基因与坚定生长的发展韧性。

此外,逆势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三季度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研发投入89亿元,同比增长1.73%。

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美的集团以科技领先为核心,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持续加大在数字化、IoT化、全球突破和科技领先方面的投入,布局和投资新的前沿技术,尤其是对基础科学加强投入,多维度突破技术壁垒,引领行业持续发展。2022年以来,美的集团持续优化五大业务板块,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及数字化创新业务,坚持To C和To B业务并重发展。在专注To C业务“数一战略”的存量升级同时,面向To B转型实现增量创造,坚定点燃第二引擎。着力发展“四大”核心To B业务,即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能源管理、智能出行;不断推动安得智联、美云智数、万东医疗、美智光电 “四小”数字化创新业务的转型升级。

但我们也能发现,今年以来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4.96%,从五年前的17%跌至4.96%,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仿佛又看见了11年前美的陷入的泥潭。

为了应对美的的危机,方洪波又筹划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就像11年前,时任美的董事长的他提刀直接裁掉7万多人,占当时美的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如今方洪波再次提刀裁员。据统计,美的这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裁员的数量占公司人数30%,同时关停了多个非核业务部门。

可以说,对于未来三年“寒冬”的悲观判断,方洪波无疑是提前预料到的,十年里他将美的从一家传统家电企业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工业企业,大大提高了美的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及时的转型并不会让美的重新陷入泥沼,对方洪波而言,谨慎是必须的,这将会高效率聚焦企业的业务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美的,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三、家电市场后劲不足?

目前,家电品牌都在向海外、高端市场发力,但这一变化仍不能缓解投资者心中的疑虑。市场担忧目前经济增长乏力,社会消费水平增长承压,高端家电单体价值量大、可选属性强,高端家电市场恐后劲不足。

而对美的集团的业绩表现,市场似乎也有预期。从去年初开始,美的集团在二级市场上的走势进入震荡下行通道,不复权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在去年和今年分别下跌了25.02%、43.64%。

截至11月1日收盘,美的集团股价41.6元/股,总市值2900亿元,公司股价已跌回2019年1月份的水平。

在美的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回落的同时,另外两家白电巨头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在三季度净利两位数增长。

其中,格力电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4.89亿元,同比增长6.77%;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7%;扣非净利润185.67亿元,同比增长25.77%;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2.66亿元,实现净利润68.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01%和10.5%;扣非净利润69.59亿元,同比增长16.56%。

海尔智家前三季度营收1847.5亿元、同比增长8.91%,净利116.66亿元、同比增长17.26%;第三季度营收628.91亿元、同比增长8.62%,净利37.17亿元、同比增长20.28%。

对比家电三巨头的数据,美的集团今年继续保持营收、净利两指标绝对值最大;海尔智家、格力电器则在营收、净利增速指标上领先于美的。

对于家电“三巨头”的未来发展之路,不少券商机构都表示看好。有券商看好格力的渠道改革效果,预计随着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融合,格力在空调行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美的则顶住多重压力,实现收入和净利润的正增长,凸显了公司发展的韧性。随着绿色能源和汽车零部件等两大新兴领域实现订单的突破,美的的经营将恢复稳健成长态势。

而在需求端偏弱的行业生态里,海尔实现稳健经营,利润增长超过预期水准,随着经营的持续优化,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获得大幅提升,这将有效推动公司传统产品结构的日益改善。

目前来看,公众按照以往的刻板印象,还会称这三家企业为“白电三巨头”,但实际上美的集团To B的转型意愿更强,格力则仍然依靠空调业务支撑大盘,白电三巨头的定位已经产生较大的分化。三家企业的增长动力目前仍然有一定的重合度,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分化。

参考:

1.10 年投入 170 亿元做数智化,从自我更新到对外赋能,美的数智化转型AB面.36氪.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62433a7f780bb249000002

2.美的集团Q3营收增速放缓,股价跌至年内新低,方洪波发力ToB业务.百家号.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069188350729848&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海尔   净利   家电   市值   净利润   寒冬   楼宇   股价   季度   业务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