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看明年3月

作者:和卿


原本以为10月会后,政策会出现明显转向。


结果,弯转了,但转弯的弧度太长,转机的到来尚需时日,且看明年3月吧。


在此之前,个人认为:


1)政策对病毒的态度会延续“精准防控”,积累经验,待明年3月官宣,二季度开始转向;


2)房子的流动性救助还没有结束,后续还会有砸钱的动作;


3)在此期间,宽信用仍是托底经济的主要推手,依然是财政加杠杆唱主角,央行准财政当配角;


4)经济压力下,资产价格仍然承压,后续一旦企稳的信号确立,很可能从房子向资本市场转移。


1


10月,净出口增速转负,三驾马车彻底开启减速模式。


对此,政策开始放松制约经济的两大约束条件:


一个是8号针对房子的“中国版量化宽松”,一个是11号“缩小病毒影响范围”的新防控条例。


前者力图稳住房子,减小流动性问题对经济的冲击;后者则试图释放经济活力,对冲经济逐渐放缓带来的社会冲击。


政策很好,可转弯的弧度有点长,效果可能会为此大打折扣。


关于房子。


因为保交楼所需的资金迟迟跟不上,拖延的时间过长反而加大了救助成本。


据标普前段时间的报告,保交楼对房子的流动性冲击大概需要8000亿人民币来救助,悲观情况可能需要1.5万亿——2万亿规模。


算上11月8号的2500亿全部用于房子的流动性救助,加上之前的2000亿保交楼基金,总共也才4500亿。


也就是说,房子的流动性问题至少还要砸3500亿。


这也是我认为政策后续还会进一步砸钱的主要原因。


其次,问题拖地时间太长。


从今年断断续续的三波救助看,皆是地产严重拖累经济时才救助:


第一波救助发生在停贷初期,政策上承诺通过市场化的基金运作模式保交楼,结果在谁出钱的问题上拖了太长时间;


第二波救助发生在地产投资和消费双双负增的情况下,政策上连续多轮定向降息;


第三波则发生在眼下,因为地产债大跌,央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实现“量化宽松”——向开放商提供流动性。


原本机构预测四季度房子会逐渐回暖,但现实因为收入端与居民的消费信心始终起不来,反而进一步增加了救助成本。


可以说,在救与稳之间没有平衡,必须尽早决断!


其次是病毒。


资本市场已提前两周开始反应,旅游板块大涨,国外对国内的航班数量也大幅提升......


11月11号终于送来“科学防控”。


然而从政策前后的变化看,对经济的刺激积极作用可能相对有限。


要知道,病毒防控的落脚点在地方,与上面的博弈会不会挤压“小幅开放”释放的利好仍然存疑。


总之,这两个眼前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最终的决断权,且看明年3月的大会吧。


2


此刻是,(经济)数据向下,刺激则向上。


年内更多的财政支出并不是很多,只剩下结余的1万亿专项债(之前用了5000亿),更多的弹药只能借助于最近几日提前下方的明年债券额度。


但是,如果今年用了,明年遇到用的时候没有了怎么办?


所以,今年剩下的两个月依然会借助于央行的准财政手段来托底经济。


明年开年,在上述两大约束没有改观的情况下,依然重复今年——财政加杠杆唱主角,央行提供流动性唱配角。


至于力度,恐与今年无二,甚至有可能超过今年。


原因有二:


1、内部——恶化的局势下,持续的时间越长,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损伤越大,救助的成本越高,付出的也越多。


三年了!病毒完完整整持续了三年,以今年最甚,影响和波及面最广。


以前对供给端(部分企业)的影响最大,今年全面传导至就业,开始从需求端影响经济。


一方面10月的通胀同比回落,另一方面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选消费高通胀。


现实却更加讽刺,应季的白菜烂在农民地里,城里的菜价降幅却相对有限。


可以说,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供需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供需双方严重错配。

问题的扩大,只会加重修复的成本。


2、外部——外需的衰退导致净出口额回落,势必要政策提供更多举措来对冲这一影响。


现如今,美元加息的第一波冲击基本告一段落,剩下的则是谁能在明年的高利率下保证经济不出问题。


但无论结果如何,外需对我们而言都必然是减少的。


如果某些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再因为高利率而出现危机,则只会加重我国的外贸压力。


所以,年末乃至明年上半年之前,中国仍然会是宽信用的环境——财政加杠杆!!


3


对于投资者来说,情况相对于以前会更加微妙。


个人认为,对病毒约束条件的逐渐释放,对房子流动性的不断支持,只会让投资跑向资本市场(不排除实体经济一般,资本市场依然活跃的可能)。


首先,对病毒的约束必然是一个逐渐放缓的过程,会增加企业的盈利预期,而宽信用下伴随的宽货币局面则有利于金融资产的估值。


其次,从宏观角度看,居民对财富的“雪藏”无非三种,一种是捆绑着土地的房子,一种是跟随经济增长的权益类资产(比如股票),最后一种就是古玩字画等稀有艺术品——大多数人可以忽略。


从全球发达国家看,经历过楼市的洗礼后,居民的财富皆自发地集中在股票等权益类市场,远不像中国房子占比超过50%。


此刻,房子带来的增值预期开始下降,市场就会有向权益类资产聚集的冲动。


当然,由于中国特色的权益类市场,庄家、老鼠仓以及大开大合的股市,此刻又重回3000点博弈,这样的市场短时间很难让人有信心持有。


加之,权益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选择的难度也进一步提升。


所以,居民财富向权益类资产转移必定是漫长而曲折的。


明年3月是否出现转机,权益市场会是一面不错的照妖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明年   央行   流动性   资本市场   转机   中国   权益   房子   病毒   政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