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货源电商”是“割韭菜模式”吗?

伴随手机端拼购、短视频电商日渐火热,打着“零基础、低成本、月入过万元”口号的“无货源电商”模式吸引了不少人投资,然而,一些人交了培训费后却直呼被“割韭菜”。记者调查发现,无货源网店模式不仅会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标侵权、客户投诉等问题,一些“无货源电商”的课程培训还涉嫌虚假宣传乃至诈骗。

随着网购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放大,开网店是一种不错的就业创业路径。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开网店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成本,并有一定的经营风险。然而,近年来出现的“无货源电商”模式,广告语十分诱人,不仅宣称“无囤货”“零风险”,还声称每月可以“躺赚”上万元,这对部分宝妈等无固定职业的人群极具诱惑力。

然而,有人花费3699元参加培训后,只是看到一些简单的开店流程。而且,培训老师在保证“缴费一次,后面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后,又让投资人安装刷单软件并花钱购买流量,或找人代运营。但投资人所开网店几乎无人问津,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因为网店最大优势是价格,而“无货源电商”模式恰恰没有价格优势,开这种网店不可能生意兴隆。

据悉,这种“无货源电商”模式的广告吸引了不少投资人。这些投资人中估计绝大多数被“割韭菜”,即花钱后打了水漂。这说明现实中不少人缺乏市场常识,对“无货源电商”模式没有真正了解,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躺赢”想法,而这些情况恰恰被某些人视为“商机”,先编造比较有诱惑力的广告词,再通过培训等方式步步深入,让投资人上钩。

令人费解的是,“无货源电商”模式并非新事物,早在2010年左右就存在,后成为各大平台打击对象,但到今天为止,这种模式依然有“市场”——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究竟是相关常识普及不到位,还是这类广告忽悠人的技能升级了?到底是很多人都有“躺赢”的想法给了机会,还是对于这种涉嫌多种违规的行为没有进行严厉打击?

笔者以为,凡造成投资人被“割韭菜”的“无货源电商”模式,都应视为一种欺诈,受骗者应报案,公安机关应该及时受理。因为这种模式本身就不符合市场常识,对投资人而言不可能是赚钱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推广广告明显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投资人。当投资人花费很多钱没什么收益,等于被骗。而这种模式主要获利者便是培训等环节的操刀者。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坦率说,这种模式的幕后操刀者真实目的就是非法占有投资人的财物,为此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即便其辩称已为投资人开店和上课,但仍掩饰不了其诈骗的本质,因为这种模式不可能赚钱,所谓开店与上课只是欺诈、骗钱的一种幌子而已。

对此,受害者既要汲取教训,也要依法维权;既要向欺诈者维权,也要向发布这类广告的平台维权。同时,各大电商平台要对这种“无货源网店”进行更大力度打击,以避免重复铺货、质量缺陷、商标侵权、客户投诉等问题损害平台形象。另外,被侵权的商标持有人等,要对这种模式进行反击。只有各方对“无货源电商”模式形成围堵,效果可期。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韭菜   货源   模式   目的   诱惑力   投资人   常识   商标   广告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