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万病之源及治则

#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是什么?治病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中医认为:

万病之源源于阴阳失衡《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阴阳是八纲辨证中的总纲,阴阳失衡就会造成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的阴阳离决的病证。

万病源 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气血不顺则生百病。

万病源于湿,湿入五脏,伤六腑,游走肌肤关节。遇寒则生寒湿,遇热则生湿热,遇风则形成风湿。故万病源于湿。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首,百病之根。故万病病源于肾。

寒为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故万病从寒、风生。

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是:整体观和辩证论治。

所谓整体观就是人体一个脏腑有病,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会累及其它脏腑。如久咳不愈引起肺虚,肺五行属金,脾五行属土,脾为肺母,肺为脾子,土生金。子盗母气,会引起脾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等症状。故可采用培土生金。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的生理、病理、脉象、也隨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脉象随着四季的变化出现秋石、夏洪、秋毛、冬石。病理上昼夜交替,病情也隨之也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而变化。这也是中医主张的天人合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四诊八纲,把病人的病因、病位、病机、概括出来,在治疗上可采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如风寒感冒被期风寒在表,应解表散寒。后期风寒入里化热、就应解表清里。这叫同病异治。

不同的病证但病机相同,可以用同一药治疗。如胃痛、腹痛、肋痛、胸痛、黄疸、阳萎、月经不调等只要是肝气郁结都可用龙胆泻肝丸。这叫异病同治。

总之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要想搞深搞透,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阴平   中医   肝气   脉象   脏腑   同治   风寒   病理   阴阳   可采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