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最聪明的做法,少参加同学聚会

在谈论同学聚会之前,我想先谈一谈当下的人际关系。

人会因社群而产生联系,有的时候在教室里,有时是在饭桌上。时间和状态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也就不同。

教室里的同学情固然美好,饭桌上的开怀畅饮也同样令人惬意。但很奇怪的是,一旦把曾经的同桌好友,聚在同一饭桌上,友情就变了味,少了些真挚,多了些阿谀和炫耀。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会选择删除上一阶段的朋友,他们管这叫作“阶段性生活”。

甚至是工作的同事,他们也会在辞职之后,立马退群,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之中。

我也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不保留联系方式呢,万一后面还有能有帮得上的地方。


他们给出的解释,无非三个方面:于自己,留出时间给自己,圈子不同就不要硬融;于过往,是把过往的美好都封存于回忆;于生活,不想再和过往的不堪,产生任何的羁绊。

回到同学聚会这个话题上,就能解释得通。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同学聚会,不是因为同窗情谊的淡漠,更多的是不想击碎曾经单纯而又毫无目的的友谊。

莫泊桑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如果能坚定自己内心所想,不攀比,不盲从,不被他人影响,一门心思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会快乐许多。”

人到中年,生活的重心应该是家庭,适当几个往昔好友一起促膝长谈并无不可。这样的情谊,胜过阔别二三十年,感情微乎其微的“同学情”。


01、昔日感情难再叙,双眼只会打量人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最多的评价,就是节奏快。每个人都拼了命地往前走,人们身边的朋友就像韭菜一样,从来不缺新的一茬。

这样快节奏下的人,越来越想找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日常而又繁琐的家庭生活,再加上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恰逢老同学组织一场同学聚会,就像干草遇上了火苗,烧得旺盛。

前几天朋友就找我诉苦,说本以为可以去好好开怀痛饮,和曾经上下铺的兄弟谈天说地。

可没想到一到酒店,氛围就变得微妙起来。曾经满腔理想的同学,张口闭口就是推销自己公司的保险,那个经常坐最后一排的差生,摇身一变,成了膀大腰圆出手阔气的老板。

一时间,有的人风头无两,有的人沉默寡言,看着别人谈笑风生,自己想尽半生心酸,一口咽下。

自此之后,朋友再也去过同学聚会,曾经的美好记忆,飘散在风中,突然触动它,反而会大失所望。


02、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这句诗出自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意思是说世俗的人以黄金作为交往的纽带,黄金不够多,也就交情不深。

有的人说这句话过于功利化,初涉江湖往往书生气足,等到在这潭池沼中待上几年,就会明白生活法则本就如此。

作者用“须”而非“需”,更能说明这个社会本就是“穷人显形,富人显灵”的现实。

在电视剧《我们的十年》中,心遥在参加同学聚会之后,便逐渐淡出了曾经大学的朋友圈子。

因为她觉得有的时候,人真的思维真的很狭窄,一旦产生不了利益的联结,就很容易成为别人所诟病的点。

心遥选择回到农村,建设家乡,深耕十年的她,早已经和外界熙熙攘攘的利益脱离开来。

或许最聪明的中年人,往往是圈子小的人,少一些人情和世故,或许能提升多一分的纯粹境界。


03、世间好物不坚牢,同窗之情记心中

很喜欢苏更生的一句话:“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节奏,走稳自己的步伐。世界和时间什么的,其实不用管,只需自顾自地去生活。”

同学情其实不像老房子,老房子没人住,过个两年杂草丛生,破财萧条,而同学之间的情谊,则完全相反。

你越细心打磨,越用心维持,你往往就变成最吃力不讨好的人。

两三年的同窗,在经历二三十年的生活打磨之下,早已鸟不同林,人不同路。

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人为什么能遇见,能再也不见,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机制的问题。巨大的筛子,会让性格和见解不同的人产生分流。

冷落当下的朋友,再试图去捡起曾经的情谊,无异于舍本逐末,所得的结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人到中年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少参加同学聚会。少在故人面前找存在感,永远是一个人最深层次的智慧。

作者:青衫说情

关注我的文章,打开你的心绪。

文中配图皆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人到中年   同窗   饭桌   中年人   情谊   做法   聪明   圈子   美好   同学   黄金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