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中的水跟人体津液其实是两回事

当今的一些专家,把脏腑组织里的津液跟水混为一谈,这是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水不是津液,有什么证据?证据就是——有些时候大渴,但是喝了好多水,仍不能解渴,并且越喝越渴。喝到胃里已经咣当有声,胀满不适,仍不解渴,这就是水不是津液的证据。有一种口渴,就是肠胃中太多水所造成,必须服用五苓散,把肠中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才能止渴。

现在科学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其实水能生物,为生命之源,是有前提,有条件的。什么前提?就是阳气旺盛的前提。比如春来天气渐暖,万物复苏,野草生长,树叶发芽。盛夏温热,动植蕃荣。一旦秋霜骤至,树叶凋零,野草枯萎,这时的冰冻之水,还能生物吗?

水能对人体有益,是要经过脏腑的气化作用的。水跟肠胃里的营养物质结合,经过肠胃中菌群的发酵作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津液,然后被肠壁所吸收,才能被脏腑组织所利用,这叫做脾胃中焦的腐熟气化作用。没有经过蒸腾气化的水,一旦由肠胃进入脏腑和细胞组织,就要生出百种病来。

经过脾胃中焦气化作用而产生的津液,跟没有经过气化的水,是两回事,二者有着质的不同。正如高粱酒是高粱米跟水的化合物,能够饮用,能够燃烧,却绝非水可比。高粱酒,虽然是水所酿成,却不是水。不能把酒跟水混为一谈。

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主要指体液而言,还包括唾液、胃液、肠液和泪涕等。其中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二者可相互转化,故统称为“津液”。在我们人体中,水主要集中在胃和大肠里面吸收,津液主要集中在小肠和膀胱里面吸收。

津和液源于水谷,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及分布上有着不同,一般以质地清稀,流 动性大,分布于体表、肌肤、孔窍等部位,可渗入血液,具有滋润和载气作用的为 津;以质地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脑、髓、骨节及脏腑等组织,起濡养和润滑作 用的为液。津与液本属一体,在运化过程中,常相互补充,互相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故津液常并称,中医学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故《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许多脏腑病变都可造成津液平衡失调,生成不足或丧失过多就会出现伤津、脱液,只是在“伤津”、“脱液”,等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中,方 须加以区别。临床以津液受损程度较轻的,称为“伤津”;程度较重者,称为“脱液”。

津液主要的一种形态就是组织液,它可以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变为组织液。津液的形成主要来自于食物和水。当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在被人体成功吸收后,就可以转化为津液。津液是加工后的水,津液的生产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过程,也需要消耗能量。而且在身体需要的时候,津液还可以变成血液,也可以化为汗液, 中医学认为汗是由津液所化, 津液与血液又相互渗透, 故称“汗为 心液”,“汗血同源”。这就是中医对汗液重视的原因。故《内经》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又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另外,津液也可气化为一种气推动脏腑运动,比如帮助排尿,大便,或者从血液再变成津液,循环利用。

人的身体能产生多少津液,和脾胃肾功能是有很大关系的。津液不足有很多表现,也就意味着说脾胃能够生产津液的能力和肾的气化能力是不足的。津液足的时候,湿不会多。湿多的时候,津液肯定有不足。这个背后就指向的是那个生产津液的脾胃和肾气化能力问题。当脾胃和肾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津液来,整个脏腑,气血的生命运动,就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代谢。湿气就不会产生。如果是运输分布上面发生问题,水液停滞就会出现痰饮水肿。例如中医临床经常讲的水饮凌心的心慌,水气射肺症则出现咳喘、津伤肺燥的干咳、胃燥则渴肠燥大便干燥等。

总之,津液是人体重要的组织成分,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载体,能够参加机体的体温调节;对人体各器官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如关节液、胸腔、心包腔液、泪、唾液等的润滑作用。脑脊液、体液免疫物质对人体的保护功能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津液   组织液   中焦   高粱酒   脏腑   脾胃   两回事   肠胃   血液   身体   人体   作用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