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绍兴

绍兴印象


看完小时候语文课本中就存在的“钱塘江大潮”后,我们便驱车前往绍兴。开始了绍兴之旅——


鲁迅故里:百草园中草半荒,三味书屋味更浓


若将绍兴比喻成一部漂在水上的书,那么,鲁迅故里无疑就是全书的精华。

故里内,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走在青石板上,追寻鲁迅成长中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追忆鲁迅作品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故乡情结,感受那似乎依然回荡于屋内似水流年的纯真时代。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原来是一个共有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小时就读的三味书屋位于塾师寿镜吾先生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书屋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屋内可见鲁迅使用过的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 “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参观完鲁迅纪念馆,继续往东走。眼前出现白底黑字的“咸亨酒店”。呵,这不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经常光顾的地儿么?于是,步入店内,“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不胜酒力的我,只饮完半碗,便两颊绯红,被儿子取笑“美女蛇被打回了原形”。


沈园:肝肠寸断钗头凤,千古放翁千古情


沈园是一座私家花园,经历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个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钗头凤》。

刚踏入园,无数的祈福风铃迎面袭来,叮咚作响。随风飘动的风铃木片上遍布游人的祝福话语,有写给爱人的,有祝福家人的,有描述多情的江南的,也有随意抒发感怀的。

继续前行,迎面扑来一片又一片木芙蓉,高挺的分杈绿叶盈盈,大朵大朵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花团争相夺目,在那拙朴古意的疏疏篱落边,与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桥头,远远瞻去就让人一眼惊魂:秋天也能如此美丽!陆游与唐婉至死不渝的恋情,不属于春天,更不是夏天,而是深秋里那份凄美。

难怪导游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陆游与唐婉悲剧的根源,与“梁祝”一样,却比“梁祝”更加摧心裂肺,也更加哀怨动人。梁祝是后人加工渲染而成,陆唐却是历史的记录,是真实的存在。


兰亭:曲水流觞千古胜,兰亭集序万年传


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而真正让兰亭誉满天下的却是那一段佳话: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从此,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

跨进兰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林修竹,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穿过秀竹林,前面就是鼎鼎有名的鹅池。一泓清水,群鹅嬉戏其间。三角形的“鹅池”碑亭就在池南。相传,一日,王羲之正饱墨临书,写完一“鹅”字,闻皇帝诏至,即出。9岁的儿子王献之见状,手痒痒,便挥毫写下了一“池”字。“鹅”瘦,“池”肥,风格微有差别。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兰亭内,最为著名的景点要数堪称“江南第一碑”的御碑亭了。此碑立于清康熙年间,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亭八角攒顶,重檐翘角,每角有风铎传声,幽韵不绝于耳。碑正面镌刻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全文。背面镌刻乾隆游兰亭时写的御笔《兰亭即事》诗。祖孙二代皇帝手书同石表里刻之,人称 “祖孙碑”。

悠悠辗转,转于王右军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衔命名,里面分别存有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的临摹本,其中最像的是冯承素所临摹的神龙本。

对于《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不知去向。但是,作为书法圣地的兰亭,仍引得多少书法爱好者倾心向往,虔诚朝拜。

绍兴,一本书,一座城,一份心情。

#绍兴头条# #在家云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绍兴   王羲之   兰亭   梁祝   塾师   兰亭集序   碑亭   鲁迅   书法   书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