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千年石坝遇干旱露出水面,当地居民:大坝在,心就安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李杨

安徽黄山市歙县一座千年石坝日前因旱露出水面,古人能工巧匠令网友惊叹。11月5日,当地居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大坝守护着渔梁,有大坝在,就很安心。

渔梁坝(图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很难想象古人花了多年、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拼接出这么巨大的工程。”近日,安徽网友“徽忆”来到徽城镇的著名景点渔梁坝,并发出这样的惊叹。该网友表示,渔梁坝是令人震撼的古代工程,石条与石板之间的燕尾榫紧紧相扣,形成一块巨石,任凭1400年来河流不间断冲击,仍然屹立不垮。

他将所拍摄渔梁坝建筑结构的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后,引起网友一片赞叹。有网友表示,第一次看到将榫卯的智慧用在石头上,古人的智慧太牛了。有网友赞叹,千年来仍然浑然一体,而钢筋混凝土最多不过几百年,给祖辈工匠点赞。

网友拍摄的燕尾锁(视频截图)

“从小就听老一辈讲渔梁坝的故事,现在我开始讲给我的孩子听了。”当地市民万先生表示,他小时候经常去大坝旁玩耍,感觉大坝是这里的灵魂所在,“渔梁坝千年以来依然很坚挺,守护着渔梁,有大坝在,就很安心。”

上述视频发布者表示,今年罕见干旱,藏在水里面的渔梁坝逐渐浮出水面。当地市民许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今年雨水的确比较少,所以渔梁坝水位比较低,裸露在外的地方比较多。

据官方资料,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整体水坝用整齐的花岗岩条石垒砌而成,石条之间用石锁固定,石锁的种类分为两种:燕尾锁和元宝钉,燕尾锁中间窄,两边宽,用来固定横条;元宝钉是垂直的石墩,像钉子一样固定上下两层石头,这样,上、下、左、右四面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横卧在河上的坚固的坝体。

原歙县文物局局长、古建专家程极悦说,渔梁坝横截练江,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灌溉、行舟、抗洪,都可兼而利之。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安徽   大坝   歙县   燕尾   黄山市   石锁   黄山   新闻记者   干旱   元宝   古人   水面   千年   居民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