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可能还会加剧

金融这玩意虽然听起来高深,但其实简单也简单,金融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变着法子跨时空借钱融资。

比如东南亚人要修个港口铁路来问我们借钱,这就是金融跨越空间借钱的功能。

再比如你买个房子,拿着自己通过劳动积攒的三成首付之后从银行贷款七成,贷款期限是三十年。

这等于说你通过金融手段里面跨越时间的功能,把未来三十年的钱借到现在来花。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在2001年入世以后先是通过外贸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之后通过这部分外汇储备做抵押物或者说资本金,再把这部分钱通过房地产部分信用放大。

借助金融跨时空转换的功能,把居民部门现在积累的财富和未来创造的财富拿到今天来用,加速经济的发展。

他的问题是:居民部门未来的收入被拿到现在来用,等于说我们在通过金融跨时空转移的方式向未来借债。

把这个钱从未来拿到今天来花,这也意味着我们未来的收入被透支了。

如果说透支太多债务过重的话,会不会将来大部分收入都要用来还债,然后大家没钱花了日子很难过。

其实将来会不会日子很难过,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了你收入上涨的速度,收入增长能不能债务是这里面的关键。

在经济或者说GDP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会看到居民部门的收入也在快速增长,原因也非常简单。

因为GDP就像一张大饼,这张大饼增长和做大的速度越快,我们每个人从大饼里面能分到的那一份就更多。

当GDP增长放缓以后,等于说这张大饼做大的速度慢下来了。每个人能从里面分到的自然也就变少了。

所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虽然这部分从未来借来的债务也在高速增长,但是大家感觉压力并不大。

因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部门的收入也在同步高速增长。

伴随着居民收入和资产价格的增长,早期居民部门从未来借来的债务会被慢慢消化掉。

我们这里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

比如说隔壁老王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在广东深圳花100万买了套房。

当时如果老王付了30万首付,剩下的70万贷了三十年贷款。按当时利率算,一个月可能要还四千块。

这时候的老王每个月是十分痛苦的,因为2008年多数深圳打工人的工资也就三五千块,高一点的可能七八千。

但是很快老王就一点不痛苦了,因为在四万亿刺激之后,我们的经济继续保持了非常快的双位数增长,

伴随着次贷危机以后的四万亿和经济的城镇化驱动,老王买的房价格很快就翻了两倍。

老王的收入在这之后也水涨船高,从之前的三五千块,涨到了一万多两万块。

如果老王在2010年之后,又赶上了移动互联网风口,可能很快收入水平就涨到了四五十万。

可以看出之前买房借的那七十万贷款,伴随着资产价格上涨和老王的收入上涨,这时候早就变得不是问题了。

所以在经济高速增长,GDP增速很高的情况下,通过金融手段从未来借钱到今天来花,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大家收入的水涨船高,之前那点债务很快就会变得没啥压力,你还会收获资产价格的上涨。

不过这个逻辑能维持下去有个前提,那就是经济必须一直维持高速增长,不能停也不能放缓的基础上。

如果经济没办法持续高速增长的话,那么很快收入的增长就会跟不上债务的增长。

每个月还债的压力这个阶段会变得非常大,债务对居民部门日常收入的挤占作用也会非常大。

由于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还债了,居民部门的消费也会变得越来越乏力。

整个国家想要调节经济结构也就非常难,因为居民部门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这时候生产出来的很大一部分产品就需要依靠外需,也就是出口市场来消化。

这里还是举之前隔壁老王的例子,老王在08年次贷危机贷款买房,每个月需要还贷三千块。

在08年的时候,老王每个月收入也不过只有三四千,所以每个月拿出三千块还贷是很痛苦的。

但是伴随着后面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老王的收入也提高到了一万五,这时候三千块的贷款压力就不大了。

早早贷款买房的老王,这个阶段不但有更多钱可以消费了,而且还享受到了资产价格上涨。

但如果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话,那么之前的逻辑就不成立了。因为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以后,老王的收入增长自然就会放缓。

这时候故事的版本就会变成,老王的月收入是三四千,每个月需要拿出三千块来还贷。

由于整体经济的增速下来了,老王的收入在后续很多年也停滞在某一水平,始终没啥太多的增长。

等于说老王每月赚三四千,后面三十年要每个月拿出三千块,来还房贷的这部分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老王生命中后续的三十年时间,始终都会处在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

因为收入没有啥增长,导致老王每月还债的钱,占据了大部分现金流。

老王也就没啥钱用于消费,一辈子都在打工还债,日子过得抠抠索索的。

当初日本在1990年之后,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外需部分被老美打压收缩,内需部分因为国内老龄化收缩。

所以当初在房价相对高位,背上高额房贷的那批日本中产,一直痛苦了二三十年。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是不是想办法重新把经济增速拉起来,就可以消化这部分债务。

理论上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科技水平没有突破,全球生产力天花板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不是你想拉就能拉起来的。

就像我们在《问题出在世界分配》里面说的:由于现阶段没有技术突破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其实全球整体经济增长已经非常缓慢。

在没有生产力飞跃,全球经济总量这块大饼,没办法继续快速做大的前提下,想要从存量里面分更多的蛋糕是非常不容易的。

经济不是你想增长就增长,原料从哪来,市场到哪儿去,这是个世界分配问题。

如果没有这个问题的存在,那意味着从17世纪到现在的世界历史,都将不复存在。

未来几年没有看到技术突破或者能源革命,我们大概率还会看到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大国之间的博弈也会加剧。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目前大家感觉越来越内卷的窘境,大概率还会持续。

大家可能觉得,各个行业这一两年已经已经很卷了。不但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要求和门槛也越来越高。

后续这个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我们会看到越来多名校博士,去考公考教职。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挤破头去考编制求安稳。

其实多数传统行业到了这个阶段,大概率没太多机会了。可能对年轻人来说,机会更多的在瓜分存量创造新需求的行业。

前几年电商瓜分传统商业的市场,这两年新能车瓜分传统燃油车市场都是典型的例子。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之前在《在存量中寻找增量》里面,曾经举例讲过的一样。

当然了,现在可能还有个方向,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观察和注意的,那就是很多人还不太关注的web3。

虽然现在还更多是概念的成分,但是未来逐步成熟落地以后,对web2的替代也会带来不小的增量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存量   大饼   债务   居民   阶段   收入   部门   未来   金融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