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自研芯片正在取代美企芯片

美媒:中国自研芯片正在取代美企芯片!

虽然在芯片制程工艺上落后了,但老美拥有这众多核心技术专利,得以保证了美企处于供应链顶端,而相关限制的启动,直接将这点优势消耗殆尽了,世界各国都相继启动了技术自主化,不再相信国际产业体系。

在台积电、高通相继断供之后,意味着华为无法获取到高端芯片了,这也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中企也开始警惕过度依赖美企,这也直接让美国芯片市场份额受损,国产芯片也趁机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替代化。

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在今年的前三季度中企已经砍单了610亿颗芯片, 同比下滑了12.8%,美媒也直言:“美国的芯片正在被中企自研芯片取代!”这释放出一个什么信号呢?国产芯片能够完成逆袭呢?

国产芯片得到肯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市场,此前国内手机厂商采用的全部都是高通芯片,而在PC端都是采用英特尔、AMD以及英伟达的芯片,然而在相关限制之下,美企当方面的断供,让其国际信誉受损严重,也导致它们逐步失去了垄断地位。

高通的不被信任,也让联发科趁机而入,以高性价比快速占领市场,直接成为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芯片厂商,高通也失去了价值80亿美元的市场,而这也是美国芯片“落幕”的预演,没有一家美企能够幸免。

高通的芯片虽然高端,但适用范围却有着很大的局限,价格高昂只能用于智能产品上使用,而现阶段手机销量急剧下滑,其市场份额再一次受到了冲击,而这同样也是美企厂商的通病,目前在中国市场反倒是成熟工艺芯片的需求在激增,但这方面国产芯片足以满足需求。

在全球加速布局智能汽车、万物互联的情况下,14nm以上的芯片需求成倍增长,市场上缺的也一直都是这方面的芯片,而美企却被当方面的误导,大量的去囤积先进工艺芯片,把台积电未来三年的产能都给预定了,如今库存严重的“苦果”已经来了。

中企虽然还在使用美企芯片,但已经不再独家去采用了,就毫比手机厂商都会同时发布高通版以及联发科版本,虽然华为在Mate 50系列手机上恢复了对高通芯片的采用,但这也仅仅只是过度阶段,任正非从来就没有放弃让麒麟芯片回归。

目前华为已经把“鸿蒙底层代码”捐赠给了国家,OpenHarmony生态已经逐步成型了,龙芯中科自研的芯片已经完成了适配,意味着国内正式开始布局万物互联了,目前已经有上千家企业加入了鸿蒙生态中,华为这一步“棋”可以说走的非常妙。

无论是万物互联、还是智能汽车,基本上28nm的芯片就能满足需求了,而国内厂商已经有自研自产的能力了,老美此前还想放开这方面的需求,但直接被中企给拒绝了,而这就是拥有自研技术的底气,在华为的带领之下,国产芯片自研自产已经步入了正轨。

国产芯片产业体系成型

在见识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速度之后,老美再度打起了限制成熟工艺的念头,近些日子不断升级芯片限制,就连此前不怎么限制的半导体设备、存储芯片领域都被涵盖了进去,但这种“招数”对于现阶段的中企而言不起作用了。

在意识到老美不可靠之后,中企启动了全产业链的布局,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产业体系已经初步成型了,无论是底层的指令集架构、EDA设计软件、光刻机,还是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国内都已经有了可替代的技术。

虽然相比于ASML、台积电等等企业,在技术上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但最关键的是这些技术是我们自主可控,是摆脱于美技术体系之外建立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层次,也不能称之为突破。

除了华为之外,小米、OV等等国内厂商都相继开启了芯片自研计划,即便后续没能实现什么重大成果,但这样的趋势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而阿里也一改在国人心中的固有形象,开始把精力放在了半导体领域。

目前中企已经集结在了RISC-V架构的研发上,这是芯片产业自主化最重要的一步,据悉目前14个高级会员当中,有超过11个是中国企业,英特尔也加入到了这个“中国阵营”中,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一旦ARM架构授权出现问题,届时国际企业就得来求我们了,毕竟很多的技术专利都掌握在中企手上,因此美媒才会说:“中企已经不需要美企的芯片出货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芯片   华为   英特尔   美国   中国   厂商   体系   需求   工艺   国内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