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一座佛教寺庙,300年后第一个外国僧人才来,谁建的庙呢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它以多元、开放、包容的传统与特质,成就了泉州10-14世纪“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日益繁荣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贸易、文化、经济、宗教……至今这座古老而有活力的城市依然沉淀着历史赋予它的印记,尤其是宗教文化,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层出不穷,交互重叠,抑或是今天,这些宗教在民间亦然有着传承和信众,妈祖、昭惠庙、清源山的老子、清净寺的礼拜从来都是人从众。

泉州的佛教可是闽南的鼻祖,这里不仅有闽南地区第一座佛教寺庙,而且还是佛教金刚经汉文出土地,第一个到达福建的外国人就是一个来自印度的高僧。

泉州世界遗产22个遗迹点之一的九日山,位于南安市丰州镇西,地处晋江之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地方,其山中的祈风石刻记录着宋朝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盛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来此赡仰之人尤甚。

九日山面江的山脚下有一四柱石坊,中间匾额题写着“九日名山”,左右各有“金鸡唱日”“紫帽腾云”字样。正对着石坊的是一处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也是九日山的山门,上书“延福寺”三字。

这座藏在山中不起眼的寺庙,名气可是大了去了。延福寺乃是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距今已经近1800年历史,不仅是泉州最早的寺庙,也是文字记载的闽南地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佛教就从这里传向了八闽大地。

这且不说,在南朝时期,这里来了泉州第一个外国人拘那罗陀,也是五代至今第一个到达福建的第一个外国人。拘那罗陀在中国名气很大,历史上多有其记载,乃是受南朝梁武帝之请,从扶南漂洋过海而来。这中间不知为何对泉州延福寺情有独钟,在此停留多时,并翻译出世界上最早的汉文《金刚经》。其翻译经文时常常坐的石头被称为“翻经石”,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西峰一佛眺石处。

拘那罗陀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在华期间翻译佛经49部,共142卷。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延福寺始建于228年,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拘那罗陀是南朝时期在延福寺译经,时间大约为陈天嘉三年(562年),中间隔了300多年。拘那罗陀又是第一个到福建的外国人,更是第一个外国僧人,那么延福寺的佛教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庙又是谁建的呢?

历史追根究底实在是一个苦差事,泉州的繁盛是因西晋年间,中原士族的衣冠东渡,据说北面洛阳江聚集的就是以来自洛阳的大族为主,晋江之滨的九日山附近或许也不乏来自洛阳附近的士族。我们都知道洛阳白马寺可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胜地,它始于东汉年间,或许泉州的佛教乃是缘起白马寺呢!

我查了许多资料,未能找到初建延福寺的人,所以推测乃是受白马寺佛教影响,由中原地区迁居此地的人所建。曾经到过应天的拘那罗陀,或许感于白马寺的佛教之盛,发现泉州延福寺与其同出一源,更加喜欢这个洞天福地了,故而挂锡翻译佛经,何况从这里可以直接乘船出海,很容易返回自己的故乡印度。

九日山虽然是佛教胜地,有泉南佛国之美誉,但它的包容,让这座海拔仅有110米的小山,还有通远王昭惠庙、姜相台等儒、道遗迹,成了儒、释、道融合的微缩版的“宗教博物馆”。

壹点号老靳行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佛教   泉州   白马寺   寺庙   士族   闽南   洛阳   南朝   福建   僧人   宗教   年后   外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