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轴线”:天桥的秘密

来自:前线客户端

北京的105路公交车,起始站是白石桥站,终点站是天桥站。中间经过动物园、西直门、新街口、西单商场、宣武门、虎坊桥、友谊医院等很多繁华路段。我在灵境胡同居住的时候,经常坐着这辆车,到天桥附近游玩。

有一天,到天桥路边的105路公交站等车,不经意扭头一看,发现后边的绿化带中,竟然建起了一座白色石拱桥。于是车也不坐了,赶紧走近去看。原来,是过去的天桥,已经在这里复建。

过去总说天桥,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如今,一座名副其实的天桥,皇帝走过的天桥,举世闻名的天桥,就在眼前,能不激动?马上拍照,前拍、后拍、左拍、右拍,拍完桥拍石碑,拍完石碑拍御道。一边拍还一边想象着,当年的皇帝,是如何前呼后拥,车推辇盖,然后方领矩步,大摇大摆地走过天桥。

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有人说,这座桥自元代就有了。因为东西有一条河,所以就修了一座桥。也有人说,天桥是是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修建的。因为在此南边修了天坛和先农坛,皇帝每年都要去祭祀,所以修了这座桥,专供皇帝走过,故称之为天桥。

天桥也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天桥南大街北口、前门大街南口、天坛路西口和永安路东口四条交通要道的汇合处。这是一座桥身很高的石拱桥,南北方向,两边有汉白玉栏杆。桥北边东西各有一个亭子。天桥的两边,还有两座木桥。平日里,天桥的石拱桥用木栅栏围着,只有皇帝祭祀时才启用。来往的行人,则只走木桥。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天桥被改建成低矮的石板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天桥的桥身被修平,仅留两旁石栏杆。1934年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拓宽,石栏杆全被拆除,天桥不复存在。天桥下边的河,叫龙须沟。1934年后,也由明渠改为暗沟,并一直“潜行”地下。此后80年,虽然没有了古老的天桥,但是天桥作为北京的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了下来。

2013年,北京市政府又在“中轴线”上复建了天桥。只是为避开繁忙的十字路口,位置向南移动了40米。

新建的天桥,也是汉白玉石拱桥。桥的下边,开挖出一片水池。桥南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块大石碑。桥的南北两端,是花岗岩铺的“御道”。可能是由于周围的场景太大,让人感觉新修的天桥有些太小。但亲眼看一看,还是能勾起许多美好的想象。

天桥西侧马路对面,就是天桥广场,也是过去北京最热闹繁华的场所之一。现在,这里还有“北京天桥八大怪的”塑像。分别是穷不怕、大金牙、曹麻子、王小辫儿、沈三、程傻子、常傻子和赛活驴等天桥艺人的特殊形象。塑像以特有的艺术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八大怪”说、拉、弹、唱、武术、杂技、写字、绘画高超的技艺。

北京天桥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四面钟。1920年前后,北京宣南一带,开始修建了几座近代化的新式楼房。一座是万明路的“新世界”,五层楼,形状似一艘轮船。这是一个仿上海大世界的民众游乐场,今已无存。另两座是商务印书馆出资盖的虎坊桥的京华大楼和琉璃厂的营业大楼,都是四层,十分坚固,今仍傲然挺立。

“四面钟”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一座高大的塔楼,上边四面都有时钟显示。当时在北京乃至全国,可都是个稀罕物。只是解放以后,四面钟被毁。直到2003年,才按照相关图纸和照片,在原址复建。

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民国初年,天桥作文北京最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正如著名学者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

天桥是北京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和见证地,给北京乃至全国来北京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桥复建以后,也更加丰富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印记。

作者:汪金友
编辑:谭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天桥   北平   天坛   桥身   石栏   石拱桥   汉白玉   石碑   北京   皇帝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