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有人比马斯克更着急

文三娘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只让上涨不能下跌:一个是中国的房地产;另外一个是特斯拉。


最近,全球新能源汽车标杆特斯拉,却选择了开启降价模式。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5日报道,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两款车型在中国的价格下调9.4%,调整后的起售价分别为28.89万元和26.59万元。受锂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影响,特斯拉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多次涨价。此次降价,将使得这些车型的价格范围恢复到接近3月初的水平。


当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还忙着把自己的品牌如何定位更高端之时,特斯拉的降价多少让“蔚小理”们有些措手不及。


但对于马斯克来说,当下更紧急的可能不是推特的收购战,而是微博。因为特斯拉降价的消息一出,“特斯拉降价立马引发维权”的词条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有人在热搜下方评论称,“31.69万元提车,3个月血亏3万元”、“无语,提车1个月降1.4万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已有多名车主投诉特斯拉降价。不少车主表示,在不提车的前提下,车主可以享受最新价格优惠,但是特斯拉此前催促自己提车,导致错过了此次优惠,认为自己的知情权受到侵犯。


按照常理,大家都希望东西越便宜越好。所以这种难得一见的“降价维权”,此前只在房地产公司的售楼处看到过。

01

降价模式


特斯拉为什么要开启降价模式?


原因其实很简单:无利不起早,一是因为确实成本在降低,通过降价能够打开销路,还能去库存,获得更多的利润;二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也是全球主要电动车品牌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即便是头部如特斯拉,也正在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


特斯拉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中国市场的营收为51.31亿美元,同比增长64.8%。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135.68亿美元,同比增长50.5%。营收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但作为对比的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今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将增长约56%,达到550万辆,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在中国销售了超过31.8万辆电动车。同期,比亚迪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插电式汽车的总销量达120万辆,增长250%。


投资者不会看你的存量,看的是未来的预期。华尔街对于特斯拉的现状,显然并不买单。《纽约时报》称,特斯拉此前公布的第三季度利润数据令华尔街失望,尽管第三季度利润较去年同期翻一番,但不及投资者的预期。截至10月24日收盘,特斯拉股价下跌1.49%,收于211美元附近。


而这也是特斯拉持续将近一年的下跌中创下的股价新低。随着特斯拉的股价暴跌,马斯克财富在一年内已缩水超1100亿美元(约合8000亿元人民币),有人换算过,这基本相当于马斯克一年亏掉了一个英特尔公司。


在这种规模的财富缩水面前,最近下跌的中概股显得也就不那么凄惨。即便是全球首富,相信马斯克也早就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在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引领下,降价抢占市场就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特斯拉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就曾表示:“我认为通胀将在年底前下降,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稍微降低车价。”

02

降价效应

但在推特收购战中光开嘴炮、不讲武德的马斯克可能到现在都无法理解,降价策略还没有引来竞争对手的反应,却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端激起这样的浪花。


这也足以证明,马斯克还是不够了解中国。


其实就在特斯拉降价之前,中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为了给L8上市清库存,优惠处理理想ONE的行为,又被刚买了理想ONE的消费者们维权了。刚刚提车理想ONE的车主纷纷把车开到理想体验店门口,挂上横幅以表达对突然降价的不满。


自从特斯拉挑战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把汽车销售改为直营之后,这种直面消费者情绪的活儿,就直接来到了车企自己手里。


在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下,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更多是“B2B”的结构。也就是说,汽车公司只负责把车辆卖给经销商,而面对消费者的问题,也就一同交给了经销商。这本身对于车企品牌来说是一个保护。


当然,作为让渡的是,传统的汽车经销商有着非常大的终端产品定价权,在4S店流传的“七折豹八折虎”的段子就源自这种定价结构。但对于车企来说,一个很大的好处是,所以经销商有很大一部分作用是市场情绪的调节剂,它可以用自己的利润空间去稳定消费者的下单量。


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直营模式崛起之后,几乎彻底颠覆了以往经销商模式所形成的生态。这样一来,好处非常明显:车企收回了市场终端的定价权。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车企把控自己的品牌和用户管理,去除了加价、互相诋毁等等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但缺点同样非常明显:透明的价格也意味着无处无时不在的审视,没有了经销商这个缓冲地带之后,车企所面对的上游成本和车型变动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直接和消费者利益相关。


类比到房地产市场来看,新房就非常容易出现找房地产开发商维权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二手房,相信大家几乎就没有听说过,因为价格买高了,去找购房中介维权的道理。这就是中间机构存在的好处。


但说回来,这种不能接受商品价格可涨亦可能跌的心态,还是非常奇怪。买了车不能降价,房子降价遭遇维权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并不是说消费者只能任由“店大欺客”、被割韭菜。但如果白纸黑字协议已经明确,那么接受未来可能涨价也可能降价,本来应该是必要的心理准备:世界上没有什么资产是“只涨不跌”的。这本来应该是常识。


对比来看,中国最具有契约精神、素质最高的一批人,只在股市之中——面对暴跌、面对数十年如一日的3000点,股民们硬是愿赌服输,要么关灯吃面,要么站上天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特斯拉   华尔街   车主   电动车   中国   着急   消费者   经销商   理想   模式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