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读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 真爱是什么?

倒满各自的酒杯,

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

分享面包,

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

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

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

站在一起,

却不可太过接近。


—— 纪伯伦


图源网络(下同)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个心理学概念——“自我界限”。

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斯科特·派克告诉我们:

在婴儿出生最初七个月里,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界限。当他饥肠辘辘时,他以为全世界都在和他一起挨饿。

随着婴儿慢慢长大,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他会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不是一回事。

他认识到,当他感到饥饿时,母亲未必会立刻过来喂养他。

于是,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这种自我意识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他同母亲的关系是否融洽。

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时,他就能够区分出自己和外面世界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自我界限”。



在了解真爱是什么之前,我们先来弄清楚真爱不是什么。

斯科特·派克指出:

坠入情网的爱(即恋爱),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爱。

这是因为:

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令人头晕目眩的感觉,终归有一天会彻底消失。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合而为一。

我们或许会有难以言喻的狂喜,我们也许感觉到,爱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前途无限光明。



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其实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坠入情网,实则是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坠入情网的双方都会惊讶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未与对方融为一体。

彼此的欲望、爱好和想法都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好像无法缩短。

于是,两人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又恢复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

幻觉破灭,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



由此,斯科特·派克指出: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

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爱得一种幻觉而已。

是我们把恋爱时的感觉,错当成了永恒的爱。

只有在脱离情网之后,才能够真正相爱。



对爱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

依赖感不是爱,确切地说,是一种寄生心理。

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一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

心理健康的人,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上称其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总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却没有精力去爱别人。

他们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就如同饥肠辘辘的婴儿,总想着向别人讨要食物,却拿不出食物帮助别人。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先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只是消极地接受别人的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若想避免这种情形,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一起来探究,真爱是什么?

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

真正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它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真正的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

真正的爱,是行动。它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如果一定要给真爱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那么正如斯科特·派克所言:

真正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真爱,带来的喜悦,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这种状态更加稳定,也使我们更为满足。

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



当然,爱的对象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或活动。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关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

一个人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一心获取金钱或权势,固然也可以有所成就。

金钱的积累、权势的巩固,并不意味着自我能获得真正的拓展和完善。

因为,爱的唯一目标,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关于爱自己,斯科特·派克建议:

我们必须爱惜身体,好好照顾它。

我们要拥有充足的食物,给自己提供温暖的住所。

我们也需要休息和运动,张弛有度,而不是永远处在繁忙状态。

我们还需要拥有合理而健康的爱好。

用金钱购买更多自由和时间,这样才有条件去学习和思考,去推动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金钱和权力不是最终目标,人才是爱的对象。



关于爱他人,斯科特·派克指出:

对婴儿、宠物的爱,以及对惟命是从的伴侣的爱,多是出于父性或母性的本能,这和坠入情网的情形极为类似,无需付出过多的努力。

这样的爱,不是主动选择和努力的结果,对于心智成熟也无帮助,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我们应当容许他/她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地敦促。

过分的爱,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

越俎代庖地去照顾原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

爱,最重要也最具体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悉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一位出色的企业管理人员,每天大约用一小时阅读,两小时谈话,八小时倾听。

爱的接受者要懂得给予,给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其实是一种双向车道,一种典型的互惠行为。



关于爱的风险,斯科特·派克指出:

如果信任或依赖某个人,就有可能因为对方的离开或亡故,让自己受到莫大的伤害。

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

然而,在拓展自我的过程中,除了痛苦和悲伤,你同样可以收获快乐和幸福。


婚姻和家庭,好比是登山运动的大本营。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大多在于婚后只想着往上攀登,对大本营却缺少经营。

女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大多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把大本营当成了人生的巅峰。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

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苦短,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

不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

实现完整的自我,

获得心灵的独立。

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

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

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

使心智不断成熟,

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2022年10月23日 午后于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斯科特   派克   顽石   情网   心理学家   心智   界限   婴儿   金钱   成熟   自我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