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桐木关

于,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离开朱熹墓,直奔桐木关。

桐木关是桐木村名胜。桐木关太有名了,人们习惯于把桐木村叫成桐木关。桐木关是红茶的发源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惊人的96.3%,显然,除了狭长的村庄,周遭全都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这里的地貌,很像是人类未曾存在的类地球星球。

正因位于林区,桐木关的传统民居是典型的木厝类型,据说以前每家每户都有两间木厝,一间用来住人,一间用来制茶。制茶的木厝称“青楼”,意思是指“对茶进行晾青杀青”的木楼。桐木关的水,像玻璃一样透明,像翡翠一样清幽,可说是原水,这正是水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此时正是秋天,桐木关的水让我忽然想起杜甫的一句诗:“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桐木关的石头,不知经历过多少山洪的磨砺,嶙嶙于涧底,仿佛是为水而生,因水而激扬,成为烘托桐溪的绝佳背景,随便一处都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至于桐木关的树,亦是颇可赞许,路边坡头随处可见古朴苍劲的参天巨木,压根就不考虑成材,都是养老的主。在桐木,我看到了香榧树。

到桐木关时,暮风已四起,因疫情之故,在关口处徘徊片刻,终放弃出省。返回关内,下榻一民宿。于暮色中步行一公里左右,至桥对面的农家吃饭,炒了几样菜,味道最佳当属黑笋干。吃饭的地点是露天的,隐隐可见对面大山的轮廓。此时,明月已升空。明月下,路灯显得特别温柔。一切如梦如幻。我不知今生,竟有幸至此一行。——这是一座飘着淡淡茶香的村庄,这是一座峡谷之中的村庄,这是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村庄,这是一座比桃花源还桃花源的村庄。

桐木村部一带,有座桐木关百年天主教堂。教堂还在使用,教堂的钟定时还会响起。早在17世纪上半叶,武夷山就已出现意大利的天主教传教士。1823年,法国生物学家传教士罗公正来到桐木村并建设教堂,此后二百年里,陆续有不少传教士进入桐木,其中包括因发现大熊猫而闻名于世的法国神父戴维。戴维在桐木找到了不少动物新种,他所居住的桐木挂墩因此闻名海外。在教堂门口,一位老人表示可以带我去探访位于桐木七里的李光辉神父之墓。李光辉是桐木人颇为敬重的山东籍神父,在美国留过学,懂得四国外语。由于时间问题,没有成行。

据说,由于武夷山红茶利润高企,英国东印度公司出资雇用一位叫福琼的间谍想方设法潜入桐木关,盗取了茶苗及制茶技术,最终在印度开创出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以及锡兰高地红茶。印度红茶从此兴起,反之,则是武夷山红茶一落千丈。也许是历史里的伤感记忆加之保护武夷山珍稀物种的需要,桐木关现已设卡把守,停止对外开放(须批准方可进入)。对于外国人来说,这里更是成为戒备森严的禁区。我之所以能进入,实赖村民引进之功。

桐木一夜,彻夜翻看着关于红茶的跌宕传奇,不胜唏嘘。翌日,从鸟鸣声中醒来,吃罢民宿准备的粥点,从原路返回,前往星村。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桐木   桃花源   武夷山   传教士   法国   神父   红茶   村庄   教堂   明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