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两张百亿大单接连被中企拿下,中欧关系越来越微妙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常态,但与此同时,一些微妙的关系也值得引起注意。比如说近段时间中欧关系的表现可能就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对于欧洲部分国家的政客来说,他们更是屡次发言表示要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只不过就现实情况而言,虽然这些政客有这样的倾向,但对于欧洲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却逐渐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与中国的关系愈加紧密。

从整个欧洲来看,对华的投资额度都在不断地增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度超过了8200亿美元,而且在今年上半年,欧盟二十七个成员国对华的贸易就高达4139亿欧元,与同期相比增长了28.3%。

具体来说,德国,英国,荷兰,法国这四个国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是最为明显的,仅仅是这四个国家的对华投资额就占到了整个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87%。而欧洲国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主要聚集在汽车行业,制药行业,生物技术,消费品制造,化学品加工等行业。

说到欧洲国家对华的投资就不得不提到德国,虽然这段时间有一些消息指出德国企业要减少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而且德国企业如果真的退出中国市场,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据了解,早在2018年的时候,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就占到了欧洲对华投资的50%,并且此后的投资只增不减。

比如说在今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就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其扩大幅度达到了46%,而且在9月份的时候,两份百亿大单也在中国多地。来自德国的巴斯夫集团斥资100亿欧元,在广东省的湛江建立了相关的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投资是巴斯夫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并且该项目如果正式投产的话,那么也是中国国内第一个能够达到6万吨级塑料化合物生产的基地。

同样是在九月份,德国的宝马集团也官宣在全球建立六座电池工厂,并且有两座电池工厂将落地中国,与之合作的中国企业一个是中国新能源电池生产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另一个则是惠州亿纬锂能。显而易见,近期两份百亿大张的落地,以及德国对华投资的不断加大,这些现象都表明德国企业不可能轻易离开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包括德企在内的欧洲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帮助。

首先,中国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以及完善的供应链是欧洲企业生产的重要依靠,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在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离不开石墨、稀土等资源的支撑,而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稀土储备量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很多汽车制造所用到的稀土都是从中国进口而来的。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趋势之下,新能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目前来说,新能源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锂大部分都是有中国所出口的。正是因为如此,不管是欧洲企业的发展,还是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都离不开这些原材料的依靠以及完备的供应链。

其次,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市场都是一块大蛋糕,任何企业可能都不会忽视这样一个庞大且优越的市场。一方面,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健康稳定的,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布局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就会更小,从而让这些企业自身也可以更加稳定的发展。

除此之外,中欧班列的开通让中欧双方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中欧班列的建设和正式运行,让中国与欧洲之间以及沿线各国的贸易需求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满足,同时也使得国际贸易往来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据了解,从2011年~2021年的十年期间,中欧班列所发出的列车数量高达15183列,中国与中欧班列通达的24个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了3.45万亿,并且这样的趋势还在不断的增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过于复杂,所以中欧之间的关系可能呈现出比较微妙的变化,但就目前来说,中欧之间的合作往往大于竞争,并且在发展潜力方面依旧具有很大的空间。不仅仅是欧洲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国的资源和产业链,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欧洲市场给予的条件,只有双方之间一直秉持着互惠互利的双向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国际贸易的友好循环。

今日话题:罕见!两张百亿大单接连被中企拿下,中欧关系越来越微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欧   关系   欧洲   德国   稀土   中国市场   新能源   中国   微妙   罕见   国家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