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一切不如意都会过去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意思是: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当你看到这些表相时,不被困惑,那么你就会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如今,人们似乎越来越浮躁,情绪淡薄,缺乏耐心,幸福感越来越低。越来越缺乏一些简单、自然和真理实的气息。

原因是人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在无尽的妄想和执着中失去了本心,忽略了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所谓欲望是枷锁,欲望太多,心不明不宁。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内心的囚笼;只有放下,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走出人生的迷茫。

放下执念,拥有轻松

《指月录》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天,梵志拿着两朵花供佛。

佛说:放下吧。梵志把左手的花放在地上。

佛陀:放下吧。梵志又把右手的花放在地上。

佛继续说:放下吧。梵志看着空手,不明白还要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我是让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六知,放下这些,你可以摆脱生死的限制。

佛说放下,不是放弃已有的一切,而是心中无挂碍。

一个人心中能容纳的东西是有限的。

装的东西太多,什么都放不下,很容易钻牛角尖,走死胡同。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名利、金钱、舒适等。追求是好的,但并非所有的追求都能如愿。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累,满腹委屈,因为求而不得生烦恼,贪婪不足,想占有更多。

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放下你对外界的了解、感受和行为,向内寻找自己、自满和自负。

你会发现真正的错误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真正需要自省和改变的是自己。

谁没有山穷水尽?谁的生活不曾一地鸡毛?

只是有些人经常翻旧账,有些人很少糊涂。

事情总会一件件发生了,不要把一切都放在心里,心宽了,人就不累了。

少年问智者:怎样才能做到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智者说:有四种境界,一种是把自己当别人,放下自我,不要把自己当回事,这是无我的境界;

二是把别人当成自己,设身处地,感受别人的苦乐,这是慈悲的境界;

第三,把别人当别人,尊重别人,保持距离,这是智慧的境界;

第四,把自己当成自己,忠于自己,活出自己,这是自在的境界。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会影响心情的因素很多,只有自己才能控制。

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一种选择。快乐更多的来自内心的力量。

不快乐的人,因为心里的东西太乱了,计较的人和事太多了。

太容易抓住一件事,过不去,出不来,心慢慢被痛苦淹没。

佛说,执念太深最终会伤害自己。

放下执念,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生命还在继续,事情如此。

放下过去,拥有新生

一个年轻人失去了一只手。他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他每天都很痛苦,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于是他去求智慧大师,求大师指点迷津。

智慧大师说:年轻人,我把你渡过河,带你去看看。

年轻人跟着大师渡河。上岸后,大师要求年轻人扛船跟着他走。年轻人很不解,船这么重,一个人怎么能扛得住,再说扛船上路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师说:年轻人,你看,这艘船过河的时候你要靠它渡河,但过河后,你要放下它,否则,它就会成为你的包袱。

人生要扛很多包袱,最大的包袱不是扛不起,而是放不下。

《道德经》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大自然尚在一呼一吸间,实现草木万象;人也需要吐旧纳新,才能永远保持内心的活力。

假如把过去一切都背在肩上,一件小事很容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假如把负面情绪都放在心里,体内就会充满垃圾和毒素,慢慢枯萎,药石无效。

《后汉书·《郭泰传》写道:东汉时期,孟敏曾经住在太原,有一次他背着蒸笼走在路上,不小心把蒸笼掉到地上,打破了。他不回头继续前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检查蒸笼损坏?他说,蒸笼坏了,看看它有什么用。

人生有期待,也有失望,这就是规律。

今天已经成为昨天,要有一种堕甑不顾的心态去接受所有的遗憾。即使有很多不甘、不舍、不忍,也要学会断舍离。该扔就扔,家才能干净;忘记过去,轻装上路;告别得失,迎接新的开始。

古诗中说:静观流云钟鼎山林全是梦,世间宠辱休惊。

放下过去,失去,已经失去,木已成舟,要学会释怀放手。

放下他人 拥有自己

所谓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很多时候,我们的世界太拥挤了,一些小事会让我们想得太多。

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别人的想法、看法和判断呢?人生是自己的,应该由自己主宰。与其担心别人,不如活出自己的个性和光彩。

佛陀修行时,经过一个村庄,那里的人对他有很大的偏见,把他说得很惨。佛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

有人问:我们说你一无是处,你为什么没有反应?

佛陀说:如果你十年前问我,我会有反应的。现在,我只会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情绪。

人永远不会满足每个人的期望和偏好。懂你的人,会包容你的一切,不懂你的人,你再尽力,他也不会满意。

与其担心得失,取悦别人,最好快乐地做自己。给自己倾听和满足需求的机会,像照顾家人一样关心自己;

关心自己是一种简单的意识。很多时候,正是那些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感到自由。

当你感到累得喘不过气来,当你感到痛苦时,抛开一切,对自己说不管,不管。

你会发现管好自己才是真正的负责任,考虑别人的情绪,都是瞎操心。

佛陀说: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变成花,让树变成树。

《金刚经》说:过去事,过去心,不可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放下既是一种成全,也是一种解脱。

世事无常,不要总想着责怪别人,抱怨命运。

想想是不是自己兜里没有什么,但总想拿出什么。

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始终不明理、不悟道,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一切的根源在于心,烦恼在于心,解脱在于心。只有懂了,才能放下,更好的前进。

佛经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放下的是无知,得到的是智慧;

放下的是恐惧,打开的是心量;

放下的是自我,拥有的是全世界。

“以前种种,譬如昨天死;从后种种,譬如今天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都会   蒸笼   佛陀   不如意   境界   内心   情绪   年轻人   事情   大师   智慧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