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家长冷处理,真能解决问题吗?

想象一下,在某个天朗气清的周末,我们在周一就制定好的计划下,带着全家出行,我们打算先去逛逛大卖场,看看哪些东西在促销,给家里补充一下库存。然后再去附近的饭馆里,点上一份心仪已久的餐食,饭后在公园里逛逛,接着带孩子回家休息。我们给自己和家人准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

可是,就在计划进行到第一个阶段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带着孩子在大卖场里逛的时候,路过玩具区,孩子非喊着要买货架上的玩具,我们好说歹说仍是无济于事,最后居然演变成孩子坐在地上哭闹,路过的行人纷纷向我们投来疑惑的目光。我们顿时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不由自主地对着孩子严厉的斥责,可这仍旧没有让孩子意识到问题,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走了,任凭孩子在后面哭喊和追赶…

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并没有这么严重,也可能比这还要严重。但是,我们一走了之就好了吗?我们对孩子置之不理就好了吗?我们能够确保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会再使用这种招数吗?或者,孩子下次不再这样了,可他是因为懂得了我们不给他买玩具背后的道理吗?

并不是!

我们对孩子严厉的斥责并不会让孩子的情绪消失,他们只是将这些情绪隐藏了起来。当然,像上面提到的对孩子冷处理的方式更是不可取,因为通过冷处理的方式,孩子虽然不会再哭闹,但是他们的情绪并没有被解决掉,此时的他们不哭也不闹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其他原因。冷处理的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孩子哭闹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孩子哭闹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孩子正处在敏感期,或者是想要寻求家长的关注,还可能是因为饿了、困了、累了、身体不舒服等多种原因。

如果家长选择冷处理的方式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比如走在大街上时,孩子的零食掉在了地上,但是他执意要捡起来吃,我们肯定不会让他去捡,争执不下,我们可能就会生气的离开,让他自己在那里,这样一来,虽然再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可能不会再哭闹,但是他们不哭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懂得了掉在地上的食物不能再吃的道理,而是感觉如果再哭闹,妈妈还会“不要他了”。虽然孩子们能够自己停止哭泣,但是他们并无法安抚自己的情绪,长时间下去,就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与家长之间缺乏信任。

面对哭闹的孩子,我们不仅要明白他们为什么哭闹,同时还要学会去安抚他们的情绪。

安抚孩子的情绪,便是在帮助孩子学习调节情绪的能力。什么是情绪调节呢?当我们遇到一件十分气愤的事情时,我们会表现得特别愤怒,恨不得将对方碎尸万段,但是我们马上会告诉自己,现在的社会我们可千万不要打架,否则就会被警察抓到警局里,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们慢慢地冷静下来,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平静,这就是情绪调节。

但是我们的孩子处于幼年时期,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协助他们进行情绪调节。

对于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来说,他们基本上只有开心、好奇、难过、厌烦等很少的情绪,这些情绪只需要让他们从家长那里获得照顾即可。当我们拿着玩具逗宝宝时,他们开始会十分开心,手舞足蹈,这种正向的反馈会令我们感觉宝宝喜欢这样的游戏,于是我们不停地逗他,这时宝宝开始产生厌烦的情绪,他们可能不会立马就哭出来,而是将头转向另一边,如果我们无法及时发现,仅仅以为宝宝被别的吸引住了而继续逗他,他可能就会开始哭了。但是宝宝这种厌烦的情绪并不是当他转过头之后就会消失,他们并不具备情绪的调节能力,作为家长,此时我们就需要帮助他们,可以在他们刚刚产生厌烦的情绪时或者是哭闹时停止这种刺激,同时将他们抱起来安抚他们,从而消除他们的这种负面情绪。

在孩子0-2岁这段时间是他们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我们应善于阅读孩子的情绪,从孩子的情绪中捕捉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做出疼爱他们的反应,相反,如果家长等到孩子发脾气之后才去安慰,那么就会使孩子的痛苦增加,长此以往,孩子的大脑就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发育受到影响,使孩子长大之后变得容易焦虑、冲动,情绪调节能力变差。

在这一段关键时期,家长的安抚对于孩子发展情绪调节能力十分重要。当孩子与小朋友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相反的是,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理解当时的感受,这样他们就会增强对自己感受的理解。

孩子再长大一些,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已经有所增强,我们会发现当他们在打针之前自言自语到“我不怕打针,打针不疼的”,这就是他们在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但他们并无法自己说出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所以在平时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重复引导。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证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发展。

孩子上了小学,他们可能不会再像幼年时期那样遇到不开心、不如意的事情便倒地大哭,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用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情绪。如果孩子信任家长的话,孩子在外面遇到问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此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并及时给出应对的方法。这段时期孩子情绪的调节能力取决于之前阶段的发展情况,如果我们之前对孩子的帮助是有作用的,那么这时孩子便可以从容应对他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伯克毕生心理发展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情绪调节能力好的孩子在共情和伙伴关系以及应对压力方面都是乐观向上的。相反,情绪调节能力差的孩子会冲动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种行为还会给孩子带来生活与学习上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理解,孩子们有情绪是很正常的,并不能因为他们还小就觉得他们没有情绪,认为他们的情绪并不重要或者是他们不听话的表现。他们有情绪,可是他们并不能理解这些情绪,同时他们也没有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帮助他们感受、理解这些情绪并学会自我调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勇敢地面对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冷处理   家长   孩子   厌烦   情绪   事情   玩具   能力   宝宝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