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战争进入决战,美国狠招频出,输了会怎样?日本前车之鉴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芯片战争可以说进入了决战阶段,美国已经不是想要彻底重创,而是想要彻底击垮中国的芯片产业。



美国狠招不断

美国可以说是狠招不断,禁止美国人(尤其是持有美国护照的华人高管)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工作。一旦被发现继续留任,会面临回美或者经过美国能引渡国家时被抓的风险。

要知道,我国的半导体企业有许多外籍员工,很多高管都是美国国籍。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华人已经创办了多家中国顶级芯片设备和材料公司,以及“数百名”高管和专业人士,他们是中国打造自力更生芯片的重要力量。

除了这条之外,美国还禁止高算力芯片输入,这招想要扼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很多车型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突破1000TOPS。这里的“TOPS”是计算机的算力单位,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



新能源汽车将构建全新的产业链,而这庞大的万亿市场,美国自然也不想失去。

还有一条就是,美国停止芯片相关设备出口和服务支持。禁令之后,美国科磊将对中国的“先进晶圆厂”停止销售128层以上的NAND芯片、18nm及以下的DRAM芯片、先进的逻辑芯片(16/14nm以下制程)所需的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为什么美国会发起芯片战争

美国为什么会对中国发起芯片战争,芯片的体积很小,但是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电视、家用电器等领域都会使用到,是高端制造业的是核心基石。

中国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因为如此,中国对芯片的需求就会非常高,美国想要通过发起芯片战争,限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就是,阻挠中国构建从设计、研发、制造一条龙的产业链,美国作为全球芯片“霸主地位”,自然不允许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

那如果中国输了会怎么样呢?日本前车之鉴

日本结局前车之鉴

1985年,日本第一次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国,日本最高的时候DRAM坐拥全球80%市场。这是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次转移,由美国到日本,日本成为了新的全球半导体龙头,在半导体产业的繁荣下,日本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美国也在这年向日本发起了芯片战争,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开始向美国商务部投诉日本半导体产业不正当竞争,要求总统根据301贸易条款解决市场准入和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1986年,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的日本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提议,但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当时还是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并没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造成太过于严重的损伤。

1989年再次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开放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专利。1991年,美国再次强迫日本签订了第二次半导体协议。

三次协议都是美国在驻军日本的情况下,以不光彩的手段迫使日本签订的城下之盟。伴随着协议开展的,还有美国的制裁和舆论战。这些行动极大地打击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



除此之外,美国还扶持韩国对日本进行打压,美国不仅对韩国授权技术,还指导韩国获得了东芝生产线,并且疯狂挖日本企业的人才。另外,美国趁日本被制裁打压,美国半导体行业集中力量沿着着微处理器、LOGIC等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突飞猛进,化被动为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新能力,重新保持了技术优势。

1996年,尽管当时的美国已经在日本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占到了30%左右,在全球市场份额也在30%以上,而日本已经不足30%,但美国还是想将日本吃干榨净,想要签订第三次不平等半导体条约。



1999年,为了保存最后一丝火苗,日立、NEC、三菱电机三家的DRAM业务开始整合,1999年,尔必达成立。但是美国依然没有放过日本,然而在负隅顽抗了十几年后,2012年2月28日,在美韩的联手下,尔必达宣布破产,日本半导体行业彻底回天乏术,而美韩彻底掌握了DRAM的全球议价权,将DRAM卖出了天价。

总结

可以说,日本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美国现在是想要彻底将中国芯片产业搞垮,如果中国芯片产业链不能从设计、研发、制造全部实现100%国产化的话,那么就要受到美国的牵制,虽然美国的禁令将对中国芯片行业造成重创,但是也将倒逼中国加快芯片独立自主的步伐,利于国内先进半导体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前车之鉴   日本   美国   芯片   中美   战争   韩国   半导体   中国   决战   半导体产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