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山村巨变入画中 村美人勤幸福长

蓝天碧水,木屋瓦房,一座座独具林区特色的木刻楞民居临江而建,错落有致。柏油路纵横交错,直达每家每户。景观小品,极具风情,游人畅游其中。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民族村距离市区120公里,220户人口中,有俄罗斯族63户,2008年获批俄罗斯民族村。近十年来,依托最北民族村落、中俄边境、民族风情等地缘资源优势,漠河市大力推进北红民族村建设、发展生态旅游,2019年北红民族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榜单。

走进北红民族村,房屋鳞次栉比、整洁有序,三条宽敞笔直的街道,从村头延伸至村尾。村口特色的小石碑,风情民族小广场,街道两旁的木刻楞建筑,让最北民族村彰显出勃勃发展生机。北红民族村驻村第一书记史继友介绍,这些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优越的民族政策,激发了村民扮靓家园的热情。广大村民修门修房又修院,改水改厕又改路,种花种草又种树,全力打造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村民就医、就学、就业、养老等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出门不沾泥,喝水不用挑,煮饭不用柴来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让民族村的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北红民族村旅游环境改造项目让这个小山村再次提档升级。随着江畔文化广场LED大屏调试完成,标志着投资1591万元的民族村旅游环境改造项目三期工程圆满收工。夕阳下,北红民族村民族舞蹈队员,自发身穿民族服装,走上乡村大舞台,深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党的感恩之情。

年过古稀的村民李春花酷爱民族舞蹈,合不拢嘴地跟大家谈起边陲小村的变化:“这么多年,我目睹了北红村的变化,从心里感到高兴。以前和现在对比,真是天地相差。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村里除了特色农业,如今又发展起了民俗旅游,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收不少,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在北红滨江公园,一座钟亭一个故事、一个村史小品一段佳话、一处文化建筑彰显原生态乡村风情,体现了民族村日常生活生产的场景,给村民和游客创造了优雅的休闲环境。1500米的公园沿线设有文化区、商业主题休闲区、儿童主题娱乐区、生产生活主题展示区。夜色里,乡村文化广场彩光、滨江公园吊灯、木栈道步行灯、街道路灯,把江畔山村照亮,迷人的灯光、月光下,安逸、古朴、幽静的北红民族村凸显新时代发展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漠河市累计向上争取兴边富民和民族村建设项目24个,使北红村相继实现了通邮、通互联网、通硬化路面、通自来水,一步步跨入了新时代。先后完成民房外立面木刻楞风格改造、道路硬化、边沟修砌、路灯安装、村落绿化、牌匾制作及公益设备购置。分期分批推进了北红村旅游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水冲式公厕、村用车库等基础设施,主街进行了民族风情改造,打造了套娃广场、面包房、民俗客栈等民族文化元素景点。如今,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村庄,已经从贫穷落后蜕变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从2012年第一家家庭宾馆建立,短短十年间,全村宾馆民宿激增到70余家,自营超市4家,山产品店6家,经营旅游运输的8家,参与马爬犁协会的46家,从事笨鸡、笨猪养殖、雪菊、特色果蔬种植、手工作坊的农户38家,全村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228人,户均增收83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55.05万元。昔日穷苦落后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红在最北、翠比江南”的旅游名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漠河   俄罗斯族   滨江   木刻   巨变   山村   村民   乡村   美人   民族   特色   环境   幸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