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旅游圣地,也不怎么出名,但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我的家乡

离开家乡整整41年了,在这41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家乡。今年8月中旬,回家乡住了2个多月,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逛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了解了村里的发展历史,领略了村里的可喜变化,使我更加热爱家乡、赞美家乡。

我的家乡历史厚重、人才辈出。我的家乡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全村170多户、550多人。明朝洪武初年,始祖由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迁此立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里陈姓、杨姓居多,陈姓已繁衍至20代,杨姓已繁衍至24代。另外,还有王姓、张姓、安姓、闫姓、孙姓等,但户数较少,人口不多。清朝道光三年建有土地庙,供村里人许愿、祈福,给全村人带来了精神寄托。清朝咸丰年间,村里办有学武堂,全村青壮年崇尚习武,把习武看成在农闲时不可缺少的一种业余活动。清末民初,村庄建立了陈氏、杨氏祠堂各3间,供两大姓氏排序纳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村民投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积极参加八路军和出夫支前队伍,部分人员先后参加了解放泊里战役,8名青年参加了淮海战役,60多名村民出夫支前,到临朐为参加孟良崮战役的解放军运送粮食。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全体村民精神振奋,勇于拼搏,规划、建设了整齐划一的村居街道,先后建立了中学学校、农村养老中心、卫生医疗室等。村里贤人辈出,自1956年实行兵役制以来,参军入伍的青年络绎不绝,在部队大熔炉得到了锻炼和发展;1977年恢复高考后,先后有60多人升入本科学校,12人考入研究生。从村里走出去参加工作的人,战斗在各个领域,工作在不同战线,好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为家乡历史增添了光彩。

我的家乡地理优越、交通便利。我的家乡地处山东东部黄海岸边,东属青岛西海岸新区、西邻日照五莲、南有日照东港、北靠潍坊诸城,是一个一马平川、四地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村庄周围的道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给人们的远行带来了方便。东部3公里处有沈海高速公路入口;西部100米双向八车道204国道贯穿南北,向东可直达烟台,往南可通往上海;村庄向南有北海大道直插日照东港;村庄以北,平日(平度--日照)220省道可由所在镇的驻地到达潍坊。村庄与邻村之间,道路笔直宽阔、路面硬化完好,村庄与村庄交通便利,来往不断。村庄西侧青大路口,设有902和729两个公交站牌,902线通往青岛西海岸新区火车站和地铁站,729线是村村通公交线,可去镇政府办事或到别的村庄走亲、访友 。

我的家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我的家乡地势平展,耕地面积74公顷。村庄东北部2公里处,是黄河入海口,属盐碱地,1969年秋冬之交,全村村民齐上阵,把300多亩盐碱地开垦为水稻田,成为村里的鱼米宝地。为扩大产物品种,提高村民收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又把稻田改为蟹池、虾池,供村民养蟹、养虾。村东和村南全是平平展展的肥沃之地,村里的大部分土地都聚集在这里,这些土地,土层深厚,质地蔬松,结构好,肥力高,抗旱、排涝,属高产农田区,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也是村民的主要产地和收入来源。村部西南1.5公里处,有100多亩沙岭地,土质较为瘠薄,一般用来栽地瓜、种花生。进入新世纪,村委会发动村民对此地进行了整治改良,种植了金银花药材,扩大了村民收入。村北50米,有一条宽100多米的甜水河由西向东流淌,河水清澈见底,沙砾金灿,水质甘甜可口,鱼虾游往不断,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全体村民。甜水河河底沙砾丰富,村民常常用来压沙灭减、盖屋筑路。村部西南一角有黄泥头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用此黄泥烧窑制砖,壮大了村里副业发展。

我的家乡村容整洁、村貌美观。我的家乡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村民所住房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改造,将原来房屋前后不一、胡同连胡同的杂乱居住改造成横成排、竖成列的整齐划一格局,整个村落房屋同高、面积同大、道路同宽。现在村落东西长330米,南北宽210米,15米宽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呈十字状贯穿村的中央。邻里之间,每5户连成一体,成一小排。东西方向,每一小排组成一列,共4列;南北方向,每一小排组成一大排,共9排。邻里前后排与排之间、左右列与列之间各呈现5米宽的小的街道。十字大街与小街将全村分成4个大方格10个小方格,整个村落呈现一个长方形形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先后投资几百万元硬化大街、小街,并在各排房屋和大街南侧挖埋了地下排水管道,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状况。村里积极开展“送你幸福树、清理‘三大堆’”的环境整治行动,号召全体村民自觉清理门前垃圾,绿化门前环境。近几年来,村里统一在道路两旁进行了整治和绿化,安装了路灯、栽植了树木和花草,为所有村民房屋进行了外墙粉刷和美化,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我的家乡民风淳朴、乡情浓郁。我的家乡民风民俗众多,内容健康向上。当然,春节是最传统、最古老的民风习俗了。在我的家乡,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各家各户都要蒸馒头、蒸年糕、、蒸豆包、摊煎饼、做豆腐,备下一正月的吃食。大年初一天不亮,各家各户开始放鞭炮、吃水饺,天一放亮,人们就开始相互串门拜年。初二、初三开始去外婆家、姑姑家、姨家等走亲戚。过了初四、初五,村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一家近支之间就开始了相互宴请,坐在炕上,举杯换盏,其乐融融。在我的村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纠纷;上下辈之间,尊老爱幼,没有不养老人的现象;平辈之间,友好往来,本村的男女青年恋爱、结婚的人不计其数。全村人遵纪守法,从来没有小偷小摸、坑蒙拐骗等现象。我的家乡人员走动交流频繁,亲情关系浓厚,不管谁的家里遇到红事、白事,全村人都积极靠前帮忙,无论谁的家里有人生病,左邻右舍也都提着礼物登门看望,反映了较好的乡情关系。我在老家居住的这二个多月里,好多同时期长大的同学、玩伴前来探望,我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有的送鱼虾、有的送青菜、有的送嫩玉米、有的送刚刚从地里收刨出来的花生,让我们吃到了新鲜的季节性美食,感动不已。

600载历史,600载传承。家乡的父老乡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用自己粗糙的双手续写着历史,创造着辉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村庄先后被青岛市评为“绿化示范村”和“文明村镇标兵”,被山东省评为“省级文明村”,被全国授予“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愿我的家乡更加繁荣、更加富足、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东港   圣地   日照   全村   村镇   邻里   村里   村庄   村民   家乡   房屋   旅游   全国   历史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