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深,寒露凝,保暖降燥正当时

寒露天凉露水来,落叶惆怅感伤怀。寒露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此时,体质偏弱、阳气偏虚的人群很容易受“寒邪”的影响,从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同时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许多冬季好发的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痛等疾病容易发作。因此,平阳县富阳医院中医科医生建议,寒露过后要保暖降燥,避免受凉,少辛增酸,预防疾病。

不再“秋冻”,从“头”做起

寒露之后不宜再“秋冻”,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脚部的保暖。

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聚积之处,头部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神经血管供血受影响,引起头痛。环境温度为15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1/3;在4摄氏度时则为1/2。气温下降时可以戴上帽子,做好保暖,避免受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

“脖子也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医生提醒,适时戴条围巾可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内紧外松,穿衣有序

腹部保暖极为重要,因为肚脐皮下脂肪较少,对外部寒冷刺激特别敏感,一旦受凉就易引发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医生表示,做好腹部保暖,晚上睡觉最好穿上睡衣,用毛巾盖腹部或穿上腹围,以免肚脐受凉。白天遵守秋冬保暖穿衣口诀:内贴中松外收口——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内衣最好选择柔软贴身的衣服,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可以防止冷空气趁虚而入。


寒从脚生,驱寒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生”。秋寒易伤人,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双脚受凉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等病症。因此,做好足部保暖很重要,睡觉前可用温热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使睡眠更香甜。

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不烫手)泡15分钟即可。“建议大家睡前泡脚时加点米酒。用米酒泡脚,会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更加有利于活血暖身,改善身体怕冷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帮助睡眠的作用。”医生说。

据介绍,泡脚时可在木桶或脚盆里放适量热水和米酒,水和米酒是1 1的比例,再加几片生姜。此外,秋冬季节,在家里也不妨备一点紫苏叶(药店有售),泡脚、泡水、凉拌都行。紫苏叶又叫苏叶,有解表、散寒、理气、和营之效。


灸关元穴,揉肺俞穴

深秋季节,脖颈、手脚、小腹最易冰凉。艾灸能驱寒祛邪,温煦全身,扶助阳气,辅以按摩命门、神阙、关元、肺俞等穴位起到散寒补阳气的作用。

医生介绍,关元穴有“一穴暖全身”的功效。中医上讲寒者热之,一般体寒人群,在家可以热敷关元穴,在一定程度上能调理寒性体质。其位置在肚脐正下面三寸的位置,用手指来量,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肚脐以下大概四个横指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肺俞穴”为肺的背俞穴,肺脏之气输注在背部膀胱经上的点,它反应了肺脏气血的盛衰。肺为娇脏,喜湿润而恶干燥,秋季首重养肺,该穴有固充肺脏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揉该穴对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医生提醒,没有中医经验的人,请到正规医院中医科进行中医理疗,尽量避免自己胡乱操作。


养护肺阴,功在平时

“白发、脱发、面黄、黑眼圈等等,都是肾虚的表现,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养肾,更有助于身体健康。”医生表示,日常养肾,要减少消耗,功在平时。

饮食上要多滋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萝卜、银耳、百合、梨、荸荠等;饮水可选择朝盐晚蜜,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在抗衰老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休息上要早睡不熬夜,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情绪上要稳定莫焦虑,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及时调整,午饭后可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黄颖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寒露   保暖   平阳县   肺脏   阳气   米酒   肚脐   摄氏度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