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阴古迹

清江浦楼。清江浦标识建筑物,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楼阁,上层四角飞檐,嵌着黄绿琉璃瓦,饰以龙口含珠。底层是东西向通道,类乎城门,书有“清江浦”三个大字。此楼经久失修已经破落。其位置在淮阴烟厂之北运河堤下。

禹王宫,禹王台。大禹治水,足迹遍布江淮,河督吴嗣爵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清江浦之南建立禹王台,台高数丈,有石磴三十级,台西建有禹王宫,殿宇沉沉,有帝座供瞻仰,此迹已湮没,遗址在淮阴烟厂附近

城西公园。民国六年(1917年)知事赵邦彦曾在禹王台西,辟建城西公园,园中建有陶陶亭、北高享(北高亭为江北高等学堂同学资建)。公园草堂有赵邦彦联:“天然有水有山,好趁佳节清明、遍栽桃李;地乃半村半廓,愿与此邦父老共话桑麻。”此园毁于日本人侵占淮阴之时,位在卷烟厂院内。

普应寺。唐刹,明宣德七年(1432年)平江伯陈瑄重建,清嘉庆三年(1789年)总河昊曾建,是淮阴寺庙中最古者,历代香火隆盛。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皇帝赐发藏经于大殿中古塔内,寺名更震。民国年间,方丈如兰有花木之爱好,竹院追凉,松堂揽翠,此中不少佳趣。而绿牡丹尤名贵,春时花放,吸引城中诗伯聚饮,醉吟其下。此寺方位应在卷烟厂院内。

万寿宫。皇帝出访驻的行宫,位于普应寺右邻,立有石碑,东日普天同庆,西日万寿无疆。此迹已湮没。

广庵。遗址在都天庙街旧大众剧场内。据传清代黄花道,偶过清江,冷庵寄宿,一日大醉,濡墨写清奇四柏树于殿壁,顷刻而成、高如真树,影动龙蛇,气象不凡。

文庙。位于轮埠路上,它建于明代嘉靖九年,起初为清江书院。总河靳辅重修为清江学宫,河督于成龙奏改称文庙,祭祀孔于。

龙亭。原在大闸口堤南龙亭巷内。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河督靳辅陪同视察河道二十多天,对康熙所问河务,对答如流,康熙很满意,赠了一首诗给他。靳辅感恩戴德,将此诗建亭立碑刻石纪念,此亭即称龙亭。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淮阴城区,此亭被毁。1991年春重建龙亭于楚秀园内。

清真寺。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年和同治九年两次修缮过,寺有大殿、蝴蝶厅、望月楼、水房等古建筑,规模在清江浦寺院占首位。现位于越河街。

诞登寺,原名洪福寺,地在大口子之东洪福庄,古刹。据传有个叫松如的和尚游方到此,串珠散落,俯皆得,遂民愿在此建菩提社。康熙南巡曾题额赐联,于是寺社合一。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视察水情曾寄宿寺中。传说这天适值乾隆生日,故赐名将洪福寺改生日,故赐名将洪福寺改名诞登寺。此寺毁于日本人侵华期间。

觉津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龙潭寺”,康熙二十四年赐名“觉津”,并题写匾额。传说该寺有三宝,山门上有水漂韦像;大雄宝殿殿角有石刻昊道子飘海观音像,董其昌为题一绝;殿中还有佛瑞像。此寺位于藏家码头东郊,早煙没。

海神庙。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祈求海神庇护之意。1937年后邑人曾在此庙内办过海神庙小学,遗址在以前的永宁小学院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淮阴   清江   乾隆   王台   洪福   大禹治水   卷烟厂   院内   古迹   遗址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