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房企碧桂园:面临抉择



昔日国内第一大房企无遗就是恒大与碧桂园之间的竞争,如今恒大已然坠落,那么碧桂园还好吗?


一、碧桂园的快


这两家都属于广东的企业,又都是民营企业,当恒大屡遭暴雷时,大家自然想到了碧桂园。


这两家企业都属于高举高打,大举扩张。


两家企业的老板风格有所不同。


恒大老板许家印异常高调。


碧桂园老板杨国强相对低调。


但同样的是,在企业内部都非常强势,这也是企业家的一个特质。


如果你是财务人员,没有看过《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多少显得孤陋寡闻。


这是一名曾在国企的财务总监跳槽到碧桂园之后,将他在碧桂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了一本书。


书出来之后,一时洛阳纸贵。


有意思的是,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两种不同观念的碰撞:


国企地产高管与民营地产大佬之间的碰撞


财务总监与民营企业家之间的碰撞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房地产的经营方式,尤其是杨国强对地产的经营思路。


比如:


成就共享中的567法则,买地之后,该地块必须做到:


——5个月内开盘


——6个月现金回笼


——7个月达到资金收支平衡


开盘销售789法:


——新入市项目,开盘一周内去化不低于70%


——买地后首期开工需销售80%的货量


——新入市项目,开盘当月去化率要达到90%


核心就一个字:快!


实际上过去十年,房地产霸主之争就是恒大与碧桂园。


他们就是比谁比谁快,谁比谁打。


2019年销售面积:


碧桂园8144万平米,排名第一。


恒大5684万平米,排名第二。


2019年销售金额:


碧桂园7715亿元,排名第一。


恒大6080亿元,排名第三。


2020年销售面积:


碧桂园8613万平米,排名第一。


恒大7774万平米,排名第二。


2020年销售金额:


碧桂园7888亿元,排名第一。


恒大7035亿元,排名第二。


2021年销售面积:


碧桂园8412万平米,排名第一。


恒大5337万平米,排名第二。


2021年销售金额:


碧桂园7588亿元,排名第一。


恒大4400亿元,排名第五。


如今排名第二的恒大濒临垮台,自保已不错,已无力再争什么第一了。


同为民营企业,又是昔日霸主的碧桂园还好吗。


2022年1-9月份销售面积:


碧桂园2757万平米,依然雄踞第一。


恒大330万平米,已经掉到第30位了。


2022年1-9月份销售金额:


碧桂园3613亿元,还是第一。


恒大347亿元,落至第43位。


问题是,在房地产市场明显下行的情况下,碧桂园还能风雨不动安如山吗?


二、碧桂园遭遇的三大打击


在碧桂园多年的发展中,房地产开发商销售过程中形成的三大特色,如今成了劣势。


一是销售快:回款慢了


碧桂园项目实施“4568”法:


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回正,8个月再投资。


碧桂园要求拿地之后的6个月,楼盘就要销售出去,资金就要实现回笼。


这在房地产火热时,基本没什么问题,但一旦下行,就很难实现。


原先快速运转的方式遭到打击,资金回笼慢,就会造成拿地慢下来,开发速度慢下来,最危险的是贷款不能及时还上,开发的楼盘不能及时完工。


这种快一旦慢下来,很容易暴雷。


因为绝大部分资金都不是自己的。


二是位置偏:需求少了


碧桂园与其他房企不同,很难看到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的楼盘。


碧桂园楼盘主要是重仓三四线,下沉五六线,绝大多数的土储都在低能级城市,而这一轮楼市行情惨淡,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全国大规模的低能级城市。


碧桂园的策略是结合国家城镇化发展,坚持在三四五六线城市及一二线城市城乡结合拿地,面积要大,地价要低。


问题是当下房市分化极为严重,三四线城市供过于求,一路下行。


即便是一二线城市也出现了冷热不均,非核心地段、偏远地块也是明显遇冷,而这些正是碧桂园楼盘所主打的方向。


三是地块大:供过于求了


由于地块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在一二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碧桂园地块通常都很大,通常他们都要求300、400亩,也就是20万方的土地。


这样就保证土地价格足够低,房子价格低,能吸引人。


这在大家对市场看好的时候是没问题的。


因为超大地块意味着供给多,楼市下行,实现完全销售非常难。


在这三重打击之下,实际上碧桂园还是比较难的。


翼哥认为:今年碧桂园还能维持房地产的霸主地位,这只不过是强弩之末!


明年碧桂园很难再守住这个第一!


那么我们看看碧桂园的账目,到底难不难。


三、碧桂园的账目


这时候看收入、利润已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房地产的特性是今年的收入实际上是去年甚至前年的预收款,只不过是在今年完工交付之后确认为收入。


所以今年的利润表实际上反映的是去年甚至前年的销售情况。


我们主要看账面上的债务和资金。


一是债务1.6万亿。


截至2022年6月底,碧桂园:


总债务1.59万亿元


总资产1.89万亿元


资产负债率84.0%


债务虽然不及恒大的2万元那么大,但1.6万亿元也足够惊人。


流动负债1.34万亿元,占总债务84.2%,这是比较恐怖的事情。


因为流动负债越高,近期偿还债务的压力就越大。


流动负债的短期借款529.73亿元,应付账款及票据5049.97亿元,


而碧桂园的现金只有1234.83亿元。


存货高达1.01万亿元,主要是土地、房产,如果不能迅速回笼资金将产生资金链危机。


二是现金流。


上半年碧桂园: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52.53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38.71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326.06亿元


也就是说碧桂园上半年主要是还钱了。


一方面是主观所为,降低自身债务风险。


另一方面是被动而为,贷款环境变差了。


总之,碧桂园的债务和流动性压力还是非常之大。


四、股市的凶险


关注房产的朋友,同时也需要关注股市,特别是要关注上市房地产公司在股市的表现。


有人对“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表示怀疑。


但具体到某家企业,一旦出现问题,股价暴跌是肯定的了。


恒大出现暴雷,遭遇破产清算的风险,股价已从23港币一路跌至1.3港币左右,随时有成为仙股的可能。


碧桂园也是一路下跌,毫无反抗。


从2021年1月的10.8港币一直跌至如今的1.4港币。


特别是近几个月,加上股市下行更是巨幅下挫。


7月份,跌幅38%。


8月份,跌幅23%。


9月份,跌幅22%。


即便今天是在大盘大幅反弹的情况下,碧桂园10月份也已下跌20%。


2022年以来,股价已经跌去80%。


尤其是昨天了跌了9.8%,又大幅放量,让人不仅怀疑:


碧桂园到底怎么了?



四、何以应对当下的艰难处境


事实上为了防止债权暴雷,特别是债权大幅下挫的冲击。


碧桂园不得不提前要约赎回部分债券。


此外,再以10亿元购买价格跌幅较大的地产债权,以稳定市场信心。


10月14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


截至目前,为了稳定债券市场,控股股东花费了3.3亿元购买碧桂园债券。


不过,在当前情况下债权风险仅是一个方面。


为了应对危机,碧桂园已经大幅收缩市场。


其实,从碧桂园的拿地情况就能看出来。


2022年1-9月份,碧桂园拿地金额只有94亿元,排在这所有房企的第30位。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显示着碧桂园真的是很难,真的是在全面收缩。


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工分制。



其实在《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本书对此就有专门谈到。


作为企业当家人杨国强自然也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他曾提出:


万一公司遇到资金周转难题该怎么办?


然后总结出了以下四点:


一是停止在建项目,减少开支;


二是盘活有价值资产,促使资金尽快回笼;


三是寻求银行融资,利息高点儿也可以;


四是股权质押或出售股权。


本书作者,财务专业出身的吴建斌当然是持有保留意见。


因为他知道:


一是危机时,银行会更加吝啬于借钱,


二是资产价值严重打折,想割肉也卖不了多少钱;


三是在建项目停工会留下纠纷,


四是危机时股价下跌,想卖估计也没人要。


实际上,当下的房企不都是面临着作者所预言那四种情况吗?


在此,翼哥也祝福碧桂园,希望碧桂园渡过难关。


毕竟,碧桂园能成为国内房地第一,殊为不易。


更重要的是,碧桂园后面关系这千千万万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跌幅   地块   债权   港币   债务   楼盘   金额   现金   资金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