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发展 时光轴

肇庆成功实现“四大创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图为肇庆城区航拍图。梁亮 摄

肇庆这十年,产业发展破局起势,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小鹏汽车圆了肇庆人的“汽车梦”,宁德时代成为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肇庆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美学思维建设农村,以职业化方向培育现代农民,“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

肇庆成功实现“四大创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张张答卷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努力和汗水。时光轴上,记录下肇庆建设发展的点点滴滴。

策划:马喜生 统筹:吴帆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

2012年

肇庆新区挂牌成立

2012年10月,肇庆新区挂牌成立,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

肇庆新区被列为广东省重大发展创新平台,赋予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广东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核心载体的战略定位,新区也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经过十年的厚积薄发,肇庆新区65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骨架路网基本形成,18平方公里起步区形成城市雏形,体育中心、宣卿中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喜来登酒店、新区中心小学、肇庆东站高铁枢纽综合体、商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公共配套全面提升;广东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迎来新生入学,市文化发展中心运营开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砚阳湖景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长利河沙滩公园、碧道等成为新区特色景点,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肇庆新区牢牢扭住产业招商落地“牛鼻子”,加快构建“3+2”产业集群,谋划推动四大产业园区发展,围绕宁德时代、小鹏汽车、奥士康、晟合微电子成功引进吉阳锂电、震裕锂电等一大批产业链项目,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3年

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总面积935公顷的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肇庆的一块重要湿地。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肇庆市城区,主要范围包括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里湖、仙女湖和东调洪湖。

2004年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成立星湖湿地公园,是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10月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是广东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

肇庆提出“不让一滴污水进星湖”的目标,做好截污补活工作。2016年,环星湖北片区、西片区占污染星湖70%以上的污染源全部被截断,全面实现雨污分流;2019年,位于端州区青莲排洪渠上游的芹田水闸迁建项目也顺利完成;2021年,将星湖水质整治的相关内容结合到端州城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当中,“星湖如镜映蓝天,水清见底鱼相逐”重新显现。

如今的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既有来自东北的丹顶鹤,来自热带的火烈鸟,还有成千上万的夜鹭、白鹭、苍鹭、池鹭、鸬鹚等候鸟和留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杰出典范,是肇庆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体现。

2014年

迈入“高铁时代”

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铁路全线通车运营,高铁动车开始在肇庆大地飞驰,肇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横跨广东、贵州、广西三地的贵广、南广铁路,从两个方向横穿肇庆后,在肇庆东站交汇并线至广州。肇庆到南宁的车程从原来的10个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肇庆到贵阳从原来近20个小时缩短到约4个小时。同时,从肇庆搭乘高铁30分钟到广州,1小时到深圳,1小时20分钟到香港。

在迈入“高铁时代”之后,肇庆随即也迎来了“城轨时代”。2016年3月30日,广佛肇城际轨道开通运营,直接引入广州火车站,肇庆到广州中心城区只需1小时左右。2019年7月10日,肇庆至香港高铁开通,全程最快只需80分钟左右,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高铁、城轨的开通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改善了肇庆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标志着肇庆跟上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缩短了肇庆市对接大西南、融入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推动大西南和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产业向肇庆集聚转移,加快形成以大交通带动大物流、以大交通发展大旅游、以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以大交通推进大协作的大开放格局,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2015年

高要撤市设区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销肇庆市下辖的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

高要撤市设区之后,肇庆市管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市辖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市。市辖区总面积由664平方公里增加到27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43万人,占全市35.6%;经济总量占全市45.3%;城市化率57.9%,城市首位度提升到35.8%。

高要区的成立,改变了肇庆市区“一江两岸”规划建设分属不同事权范围的格局,实现“一江两岸”统一规划建设和一体化协调发展。肇庆市以高要撤市设区为契机,充分释放和发掘改革红利,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整合城市要素资源,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建设“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城市。

2016年

府城复兴项目启动

2016年,肇庆启动实施府城复兴项目,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全力打造“一城环绿,两府复兴,三街畅旺”,囊括宋城公园片区、两广总督府片区、包公府衙片区、十字街片区、风情骑楼街片区、西江渔人码头片区的全新府城。

通过清理依附房屋,古城墙本体得以展露;随着横跨人民南路路段的古城墙成功修复架通,古城墙恢复全线连通;府城考古调查勘探有序开展,披云楼、丽谯楼等内部经修缮重新开放;府城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迅速成为肇庆新的城市名片;展现肇庆府城复兴风采的肇庆市博物馆新馆开馆;通过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修缮,骑楼街重现昔日繁华景象。

在近年的施工基础上,肇庆开展实施“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府城保护与复兴微改造,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绣花”功夫促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随着一批批在肇庆老城区沉睡多时的历史遗珍逐渐被唤醒、被盘活,历史文化不断走入城市、融入生活、激活业态。

2017年

小鹏汽车落户

2016年底,肇庆市在一次招商会上获悉小鹏新能源汽车项目,立刻成立专门招商小组主动对接。随后,小鹏汽车高层6次到肇庆洽谈、2次实地考察,肇庆市委、市政府和肇庆高新区主要负责人7次到企业商讨工作。2017年4月28日,小鹏汽车签约落户肇庆。

落户肇庆后的小鹏汽车跑出发展加速度。2018年6月27日,肇庆小鹏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2019年9月30日,前后只用了15个月,小鹏汽车就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工厂,比行业平均建设周期缩短了超过3个月时间。

2020年4月27日,小鹏汽车在肇庆批量生产P7;2020年10月,第10000辆小鹏P7在肇庆高新区工厂下线,用时不到160天,创新势力单车型最快万辆下线纪录。

2021年,小鹏汽车拿下造车新势力全年销售冠军,成为肇庆首家产值突破200亿元企业;全年售出9.8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8.4万辆在肇庆生产。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20万辆。

以小鹏汽车落户肇庆为契机,肇庆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提出到2025年,具备整车同步开发能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40%,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

2018年

第十五届省运会成功举办

2018年8月8日,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肇庆举办,这是肇庆时隔24年再次成功圆满承办省运会,给肇庆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财富。

以举办省运会为契机,肇庆按照“建设一流场馆、提供一流保障、展示一流城市形象”的原则,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改造的34个体育场馆,接连承接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相继承办了体操世界杯挑战赛、世界高台跳水世界杯、全国柔道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全国体操锦标赛等赛事,赢得多方赞誉。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11810个,面积为1151.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3平方米。现有公共大型体育场馆27个,社区体育公园116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92个,社会足球场69个。体育场、体育馆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为市民健身提供有效保障。

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夯实了群众体育工作基础,肇庆国际马拉松、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广东省龙舟赛争霸赛、横渡西江、元旦环湖跑、德庆乡村马拉松、肇庆徒步日等众多面向市民群众的全民体育活动兴起,全民健身融入大众生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逐步建立。

2019年

打通50条瓶颈路

2016年,肇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三年内打通端州城区50条瓶颈路,畅通交通出行”的决策部署,决心“还路于民”,并借此举完善城区路网结构,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肇庆城市形象,将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呼声转化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动力。

2019年年底,随着新园南路、塔东二路、塔东三路、雅图北街等道路建成通车,50条瓶颈路全部开通,端州城区通达畅顺的交通路网格局水到渠成。

瓶颈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通行效率。根据高德地图分析,2018年7月至12月,肇庆交通拥堵指数连续6个月全省排名第21位(拥堵指数排名越低越畅通),是全省最畅通的地级市;2019年1月至8月肇庆交通拥堵指数综合排名全省最低。

2020年

实现“四大创建”

2020年,肇庆一年内实现国字号“四大创建”。

2020年1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肇庆首个5A级景区。从2013年启动创建5A,7年砥砺创建,一朝梦想成真。

10月1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中,肇庆名列其中。和同批次广东其他地区都是部分县(市、区)入选不同,肇庆全域入围。

10月20日,肇庆首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对肇庆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

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肇庆以三年总排名全国第11的成绩,正式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牌匾,450万肇庆人民21年夙愿终偿。同时,四会成功通过复评,德庆也创文成功,怀集、广宁、封开分别成为全省县级文明城市或提名城市,文明之花开遍肇庆每个角落。

2021年

宁德时代签约落户

2021年2月2日,宁德时代与广东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期投资120亿元,在肇庆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规划产能25GWh,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2022年5月30日,宁德时代肇庆项目正式投产。

2021年3月28日开工之后,项目以7 24小时全天候之势高效建设,仅用1个月时间完成近2万根桩施工,6个月完成50万平方米厂房封顶,8个月首批设备进场安装,10个月首批电池PACK样品下线,14个月实现投产,刷新了肇庆速度。

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肇庆构建包含动力电池电芯、锂电材料、储能应用、电池回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电控等领域的新能源产业链,并在产业前沿领域全面开展合作。肇庆项目生产的产品将尽量优先满足肇庆企业用户需求,同时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肇庆,共同推进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宁德时代是肇庆万众瞩目、翘首以盼的大项目、好项目。它的落户,有利于降低肇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成本,释放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是肇庆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对肇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走对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具有历史性、战略性、全局性、决定性意义。

2022年

104个现代农业项目推进建设

2022年8月13日,肇庆市104个现代农业项目同步签约、动工、投产,投资总额达195.22亿元,涵盖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产业、现代农旅、冷链配送等多个领域。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肇庆提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美学思维建设农村,以职业化方向培育现代农民,加快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培育、数字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当前,肇庆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工农并举”,深入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

2022年8月24日,肇庆举行“新农人”座谈会,“新农人”代表、预制菜产业联盟代表和原材料供应商联盟代表与肇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面对面交流,提出对肇庆乡村振兴和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新农人”培育工作,坚持以职业化方向培育新型农民,市财政每年投入6200多万元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吸引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已然成为助力肇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新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肇庆   府城   高要   星湖   肇庆市   宁德   湿地   新能源   时光   项目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