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吴姥姥”走红:用数字技术播撒知识的种子

图为吴於人在视频中用镜子演示宇称不守恒定律。

留着一头灰白短发,身穿一件多功能马甲,视频中的老人缓缓移动着手中的两支拼接空瓶子和小药盒,随着她的操作,“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空间站”实现高难度的“T型”对接。“径向对接有哪些难点?”“背对地球的宇航员如何找准回家路?”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在实验演示中有了答案。

视频里的主人公名叫吴於人,自称“吴姥姥”。将炒菜锅变身“中国天眼”望远镜,用矿泉水瓶演示火箭上天……凭借各种脑洞大开的道具以及妙趣横生的演示和绘声绘色的讲解,吴於人逐渐走红于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成为众多青少年熟悉的“科学姥姥”。

拥有丰富物理教学经验的吴於人,曾担任同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但她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就像撞进“科学大观园”里的刘姥姥,仍然要不断求知探索。当了几十年的物理老师,如何带领孩子们一起畅游“硬核”的物理科学大观园,是吴於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吴於人看来,从事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最大意义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她发现,缺乏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有畏难情绪,只有培养出对科学的观察和思考习惯,才能对物理产生兴趣,对解题思路也有帮助。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是吴於人一贯倡导的理念。

回忆起物理实践工作站成立的初期,吴於人还记得当时半年时间仅来了几百个学生,能够留下来做实验课题的更是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吴於人和她的团队也把目光转向互联网。

她录制过科普讲座,也做过直播,可是播放浏览量并不理想。后来,“物理实验+短视频”的组合逐渐得到了认可。短视频中,那些神奇的实验画面可以呈现得更生动立体;视频里添加的特效、图画、文字说明等素材,更让实验看起来妙趣横生。

吴於人正在科普宇宙射线

年过七旬的吴於人能熟练地使用手机购物、出行打车,甚至修图软件都比一些年轻人用得还好。即便如此,她坦言,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技术鸿沟”。

在做科普短视频的起步阶段,吴於人经常陷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想要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把艰深晦涩的物理原理讲得既明白又有趣,拍摄前需要准备三四天的时间,上万字的视频文稿要几经修改打磨;另一方面,视频的拍摄、剪辑等工作同样要耗费大量精力,如何选择机位和制作字幕特效,以及与网友粉丝沟通互动,都成为吴於人和她的团队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团队中几位小伙伴开始担任参谋、摄影师、后期制作,吴於人顾虑的“鸿沟”得以填平,她也得以投入更多精力“备课”。

学写脚本、学当网红,吴於人出镜解说的视频,点击热度都特别高。她穿的多功能马甲,里里外外有十几个口袋,随手一掏,总能变出各种各样的“法宝”,那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在她的解释下,一目了然。如今,“吴姥姥不刷题”在多个视频平台上已有超过百万的关注量。

在一个小本子上,吴於人记满了评论区的提问,甚至多次“抢”手机来进行“课后答疑”。在一条条短视频、一次次互动中,优质的物理知识内容在吴於人和孩子们之间形成了一场双向奔赴。

从线下到线上,从严肃的物理教师到可爱的“科学姥姥”,十几年如一日,吴於人对科学的追求、对青少年科普的坚持从未改变。未来,在数字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相信也一定会出现更多插上数字化翅膀的“吴姥姥”,在奇妙缤纷的科学世界中播撒知识的种子。


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6期

原标题:《用数字技术播撒知识的种子》

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姥姥   大观园   妙趣横生   技术   鸿沟   演示   青少年   种子   物理   数字   科学   知识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