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清朝关外三陵之一皇太极昭陵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昭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皇陵,占地16万平方米,沈阳当地称为“北陵”。皇太极的昭陵始建于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至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年11月28日—公元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亲是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重伤驾崩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在沈阳故宫改国号为“大清”。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中轴线


沈阳故宫凤凰楼后寝部分


沈阳故宫清宁宫


皇太极驾崩的清宁宫东暖阁南炕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东暖阁驾崩,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庙号太宗,卒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由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帝


昭陵

皇太极驾崩后,顺治按照皇太极选定的万年吉地建设陵寝,顺治元年(1644年)8月9日定名为昭陵,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成,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后来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昭陵进行了增建和改建。


前面部分下马碑到正红门,下马碑刻有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昭陵正红门

昭陵镇陵母狮

镇陵公狮



北陵公园内的皇太极像

中部分红门到方城。主要建筑有华表、下马碑、石像生、石牌坊、红门、神功圣德碑组成。

华表

下马碑,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石牌坊石牌坊,始建于是康熙年间,是一坐仿木架结构的牌坊,四柱三门歇山式顶。



小红门

华表

石狮

石马

石骆驼

石象

神功圣德碑亭,又名大碑楼,建于康熙二十七年( 公元1688 年)。方形重檐歇山式,内立巨形石碑,碑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共 1810 个字,由清初著名文臣高士奇等撰拟,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碑座是赑屃。




后城部分


隆恩门,方城正门有隆恩殿、方台式砖石结构,单体拱形门洞。门嵋正中有石刻门额,上面用满、蒙、汉3种文体竖刻“隆恩门”字。隆恩门上建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门楼,俗称五凤楼。

华表

焚帛炉

隆恩殿及左右配殿。


隆恩殿前的丹陛石。

明楼,又称大明楼,建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全高23.6米,是昭陵最高建筑。前檐挂有匾额,上书“昭陵”2 字,为满、蒙、汉三种文字。


二柱门和石五供。



哑巴墙

哑巴院

方城明楼

明楼内圣号碑。石碑又叫“朱砂碑”,高逾4米,碑首正中开光部分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雕刻出“昭陵”字样,碑身正面则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七个大字。

宝城又名“罗圈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青砖垒砌,上面有起象征作用的垛口和女墙。宝城中间是宝顶,用三合土夯筑而成。为效仿祖永陵,在宝顶中央栽有榆树 1 棵。


宝顶之下是安葬陵主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宝宫的地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太极   贝勒   方城   努尔哈赤   故宫   陵寝   华表   崇德   顺治   关外   清朝   公元   辽宁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