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汽车企业却为何陷入低迷?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当北方的天气冷得很快,一场秋风过后,大街上都开始穿棉袄了。市场的“寒气”来得同样迅猛,特别是对于非头部企业而言。


资本市场最为敏感。从9月底开始,恒生指数连续失守18000点和17000点大关,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低,不少股票已经“鞋底斩”。以蔚小理为例,年内股价跌幅从40%~80%不等,最新市值也仅剩217亿美元、81亿美元和205亿美元。节前刚刚上市的零跑汽车更惨,上市当天就惨跌33%,短短几天股价腰斩,总市值不到30亿美元。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零跑的“失血”,一定程度上也是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残酷现状的写照。可能有人会说,在很多行业一蹶不振的大背景下,增速接近100%的新能源车市场没有资格“卖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再创新高,达70.8万辆,同比增长93.9%,市场占有率达27.1%。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多数车企“亏本赚吆喝”,谁苦谁知道——冲量的低价车,基本是卖一辆亏一辆;而售价较高的蔚小理、岚图等,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来摊低研发成本,财务报表也基本没眼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依然非常“内卷”,因为正如一位车企老总所言:“今年如果不亏本卖车,明年连亏本卖车的机会都没了。”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但不同企业的“体感温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比亚迪,风光无限,奋勇向前,9月销量一举突破20万辆大关,成为真正的大赢家。在燃油车时代,比亚迪做什么似乎都是错的,品牌也相对低端,然而,新能源风口一来,比亚迪顺势起飞,而且有了品牌溢价,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当然,比亚迪也有比亚迪的问题,低毛利隐忧依然存在。从上半年的财报看,比亚迪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3.51%和2.61%,与其腾飞的销量增幅并不匹配。


因此,无论是长城、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还是丰田、本田、日产等合资品牌,都处于“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的状态。一方面,知道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知道如果现在就all in纯电动车,可能会死得更快。


于是,这几家企业统统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也就是主流品牌和产品采用混动和插混的方式,循序渐进。比如吉利集团,旗下既有主打纯电的极氪和几何汽车,也有全系搭载雷神混动和插混的吉利和领克汽车;长城的哈弗和魏牌也是以DHT的方式全面转型新能源,而欧拉和沙龙汽车负责撑起纯电市场。



目前看,这样的方式最稳妥,也能在销量和利润方面取得平衡。


以时间换空间,只适用于有技术和资金积淀的传统企业。因为对于新势力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但在当下的资本环境中,上市和不上市是两难选择,很多企业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10月10日,广汽丰田bZ4X正式上市,起售价不到20万元。可能有人会说,无论是比续航还是比智能化,bZ4X相比新势力并没有太大优势,但别忘了,这是一台丰田车。在燃油车时代,丰田车在参数上也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但依然年销超过1000万辆。均衡、可靠,一直是丰田赖以生存的杀手锏。



更重要的是,从定价、购买方式等层面看,丰田在放低姿态,学习新势力在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除了丰田外,我们能看到,无论是奔驰、宝马、奥迪还是大众,也都在加速本土化的进程,全力向新能源转型。大玩家纷纷入场后,市场格局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体量和品牌力都不够强大的新品牌。


所以,像自游家这种在这个时间节点还往里冲的品牌,我们是有一些悲怆的敬意。正如何小鹏质疑理想L9时所说的:“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非快销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



这个问题,值得所有的新品牌好好思考一下。


深秋已至,寒冬不远。通过两年时间渗透率快速冲到30%的新能源车市场,开始迎来艰难的淘汰赛阶段。用户在经历初期的尝鲜之后,对于新能源车作为车之根本的安全性、可靠性、保值率等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传统车企的优势更容易凸显出来。


但总体而言,新能源车市场高增速明年肯定是不可能持续的:一方面是基数变大,另一方面是政策退坡。



根据上海市最新出台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含增程式)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估计受此影响会比较大。


昨天,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公布了最新出炉的销量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市场的零售与批发销量双双创下最新纪录,分别达到61.1万辆和67.5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82.9%和94.9%。照此计算的话,今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或将历史性地突破600万辆。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今年8月,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一个内部文件里指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同时针对汽车业务,他也明确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则可以与别人连接。


据悉,任正非话音刚落,华为就对各个业务板块的费用进行了大幅削减,真正将“寒意”传导到这个部门。尽管文件流出当天因为股市大跌,很多人对任正非的发言很不满,网上也有各种调侃的段子。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全球股市特别是大A依然在跌跌不休。



现在看来,大家错怪老爷子了,人家只不过比我们普通人更早感觉到了寒意而已。


知道“冬天”快到了,并提前准备“大棉袄”,总比盲目乐观要好。虽说:“乐观者往往成功,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你首先需要确认的是,你有可能成为凤毛麟角的成功的乐观者吗?


这不仅是概率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新能源   华为   丰田   销量   低迷   新高   汽车企业   优势   方式   汽车销量   品牌   汽车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