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热爱生活其余不是事儿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历史的人,总想知道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老物件儿,喜欢去游览名胜古迹。

一想到,脚下的方砖有可能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古人踩过的,我就觉得很神奇,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相遇,他当时踩在这块方砖上在想些什么,在说些什么,他会憧憬以后谁会再次脚踏这块方砖吗?他会给这个人说些什么?这些疑问或者说这些好奇,一直激励着我去寻找答案。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轻松、幽默、又不失真的历史书籍。跨越了明朝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以年代和具体人物进行讲述,并加上自己的评论。通过他的笔墨,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丰富立体,体会到明朝每一代的荣辱兴衰,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博弈。同时,你也会感叹历史的残酷,会对英雄人物的牺牲痛惜不已,对汉奸贼寇的苟且怒发冲冠,对朝代更替的唏嘘不已。



《明朝那些事儿》还描写了明朝的官场生态,分析了皇帝、文官、武官、阉党等的关系。也会通过一些鲜活事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有的人忠君卫国,但是压迫百姓,几至于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而不惜陷害忠良,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完全正义的,或者说完全罪恶的吗?

评价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客观,没必要掩饰他的丑恶一面,历史历史贵在真实,而《明朝那些事儿》就基于这一点,书中的史料皆有据可考,鲜有道听途说的野史(有一点也是参考文献的作用,作者也会标出)。作者也是基于全局对每一小节进行讲述,力图详略得当,连贯自然,按照时间和人物的顺序进行叙述。

《明朝那些事儿》可读性很强,老幼皆宜,可作为孩子的入门书,也可作为成年人揣摩的标本,相信我,你的孩子看了这套书,就会爱上历史,爱上读书,爱不释手,何乐而不为?

书中的具体情节我就不细说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还是挺多的,大家可以自行去get自己的点。我在这,就谈谈作者写的后记吧。

当年明月在后记中写道,当央视主持人问他,书写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的时候,

他说,没有感觉。

我挺能理解这一点的,把自己想干的事,干完了,真的什么感觉都没有,如果说,非要有一点,那就是有一丝失落。是的,失落。

回想当年考研的时候,答完最后一道题,走回宿舍,放下书包,打开平板,不知道看什么,打开电脑,不知道玩什么,好像都没什么意思,也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一切都好像没发生过,一切也好像早已发生过,只不过,那一刻,我只属于我自己。对考不考得上,并没有多在意,只感觉这件事结束了。我相信当年明月也是这样,对书籍是否能够大卖并没有多在意,只感觉完成了这件事,就够了。

后记中还提到马未都对他说的话:“这世上有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认,你该认。”

不得不说,马爷活得很通透,看得很彻底,对人心的拿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然,当年明月也没有因为这部书火了,就飘了,就开始各处给人说教了,说实话,我最烦的就是说教的人。

越有本事的人,越有大智慧的人,他不会掰开你耳朵,歇斯底里地向你耳朵里猛塞他的尖利的声调,站在道德制高点向你指点江山,他只会静静地和你讨论,注意,是讨论,是那种你来我往的交流过招,是那种在与你的讨论中互相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永不过时,过时的是自己。就连苏格拉底这样的大哲学家,也从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没有颐指气使地指着某人的鼻子说教,他只是在与你沟通的过程中,在交流过招中,让你受益终生,颇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其实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但这并不妨碍读史。比起小说,历史更有真实感,当然,也很厚重,值得人们深思细究。

还有一句话:“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

最后,还有几句诗分享给大家: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是的,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明朝   事儿   这一点   历史人物   热爱生活   后记   明月   当年   感觉   人物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