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拉萨”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拉萨是“圣城”的意思,并会讲述“山羊负土填湖建大昭寺”的著名传说。因为,在古藏文里拉萨一词早期的拼写和读音为Ra-sa,其中“Ra”(惹)是“山羊”,“sa”指“土地”“地球”“地方”,从民间语源学完全可以理解为“山羊之地”。于是演绎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修建神变大昭寺过程中,惊天泣鬼众神灵助力,山羊跋涉负土填湖的精彩神话,千年流传,历久弥新,为拉萨城市的名称来历塑造了一抹神幻的色彩。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根据古藏文和汉藏史料记载,在久远的古代,起初对拉萨的称呼有以下几种:1、以自然地理称呼“畿”,是以拉萨河(畿曲、几曲、机曲)名之。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记载,止贡赞普年幼,如何取王号,请问老祖婆婆卓夏玛几林玛,老祖婆婆问道:“畿地方之扎玛岩坍塌了没有?当玛地方之母牦牛草场被火焚烧了没有?登列维尔湖水干涸了没有?”人们回答:“岩未塌,湖未干,草场亦未焚。”老祖婆婆年事已高,耳患重听,错以为“岩已坍塌,草场焚毁,湖水干涸”,于是说道“将短命夭亡,就取名止贡赞普吧!”这里的“畿”说的是拉萨河流域,《赞普传记》还记载了一条,墀松赞(松赞干布)“自辗噶尔(林周境内)往畿曲河谷”。2、以河流地望称呼“畿雪”(拉萨河下游)和“伍茹畿雪”,敦煌文书《大事记年》提到了“伍茹”雪之“热干木”和“几乌龙”,畿曲“查玛塘”,以及畿之“林仁园”、“耒岗园”、“萧玛园”、“甲林园”、“诸都”、“期蔡”等。《西藏王统记》记述松赞干布在畿雪雄热制定藏律二十条,讲述了松赞干布祖父出生时双目失明,请吐谷浑医生治愈后看到畿雪达日山上盘羊奔跑,得名达布年色(达日年赛),“虎山见羊”的意思。3、以地理区域称呼“闷惧炉”,这个称呼经常出现在汉文史书中,著名的长庆会盟就在“闷惧庐川”,《卫藏通志》讲到唐代使臣郭元鼎初见赞普就在“闷惧庐川”,“盖赞普夏衙之所”。闷惧庐川,是对拉萨河上下游直到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处的统称,从林周一直延伸至墨竹、达孜、堆龙、曲水境内,核心在林周、墨竹和达孜。松赞干布父亲囊日松赞时,将统治中心开始向拉萨河流域扩展,唐杜佑《通典》,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囊日松赞“徙都臧牁匹播城”(特舸西匹播城),就是说的闷惧庐川。4、以大昭寺古名称呼“Ra-sa”(惹萨),汉文对译“罗娑”。《桑耶寺碑》(779或791年)《噶迥寺建寺碑》(799-815年)记拉萨之地均为“Ra-sa”。许多藏文史书记述修建大昭寺或者提到大昭寺,也以“惹萨”称之。比如记述松赞干布变化化身用7个昼夜“即将绕萨下殿全部修造完毕”,法王松赞干布25岁时“热萨楚囊祖拉康开始奠基修建”,赤松德赞剪除反佛大臣将觉阿像迎回“安奉于绕萨神变殿净香室中央”,给寂护充当翻译的克什米尔商人“在绕萨(大昭寺)和绕木齐(小昭寺)间,丝罗市中为贾”等。“拉萨”名称的起源应该与大昭寺称呼有关,但一定不是起源于“山羊负土”之说。

问题就出现在Ra-sa这个词语上,很多著名古代西藏历史书中,对于山羊负土填湖的记述,都是讲这是文成公主对赤尊公主的建议,但赤尊公主因怀疑而“尚未及千百万分之一,即不愿填”,没有完成。因为拉萨河的泛滥,所以古代拉萨基本是一片沼泽,溝洫纵横、满目湿地,修建大昭寺的地方确实有湖塘,称为卧塘、畿雪卧塘,松赞干布率众采取了拉萨河改流,湖塘四周筑石板,建树桥在上铺木板、砖石、泥土,耗费很长工时,填塞卧塘湖才工竣。文献记载神话说,赞普感召了观音、龙王、罗刹、夜叉、黑天、吉祥天母、诸喇嘛、众咒师、本教徒等“被委以劳役”,记述了泥婆罗雕刻师将珍宝研磨成粉“合以红牦牛及白山羊之乳”塑造十一面观音像的事迹,基本都没有记述“山羊负土填湖”的故事。虽然,民间语源学上Ra-sa有“山羊之地”的意思,但是把大昭寺称为“Ra-sa”是与这个寺庙的神变、幻化附带来的神圣性质有关,Ra-sa的真正意思应该是“圣地”或“净域”。西方学者如罗列赫、霍夫曼等认为Ra-sa这个地理名词与Ra-bai-sa在辞源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意思是“带城墙的地方”“有限的地方”,有一定道理。因为拉萨河流域很早就是藏中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肯定建造有各类政治与军事的城堡或者堡寨,也建有供奉神灵、存放经书的神殿。敦煌古藏文文书和藏文史书均提到和记载了拉萨河流域的许多城堡,如12小邦有“堡寨十二”,如辗噶尔宫(林周)、宇那宫(林周)、强巴明久林宫(墨竹)、玛茹宫(拉萨帕崩岗)、温江岛宫(墨竹或堆龙),以及孟氏堡寨、念-几松之堡寨布瓦等。另外,还有被称为“神堡”的本教堡寨,通常指矗立在山顶和房屋附近的神圣建筑物。这里的堡寨(Khar-tsan)更具有军事要塞的意义,城堡(Pho-brang)也并非城市,确切地说只是一堵城墙或者带城墙的宫堡或碉楼。我们今天在西藏在拉萨依然能够看见和感受这样带城墙的宫堡和碉楼。

公元9世纪初以后,在藏文文献里,指称拉萨的“Ra-sa”被“Iha-savi”或“Iha-sa”取代了。古藏文Iha是神、天神的意思,与Iha-sa相近的词语有Iha-vphrul(圣神、神的化身),Iha-ris(神界),Iha-sras(天神之子)等,敦煌藏文文献中的Iha-sa是作为普通名词出现的,意思就是“神界”“众神之地土”。李方桂提出在《长庆会盟碑》出现的Iha-savi一词前面是Pho-brang(城堡),他猜测Iha-savi本来是拉萨河谷王室所在地之名。因为吐蕃赞普王室位列天神非凡的世系,伴随吐蕃崛起扩张征服拉萨河流域,建立吐蕃王朝,将王室所在地称为“天神之地、神界”,并取代“净域拉萨Ra-sa”为“天神居所拉萨Iha-sa”。可以以《长庆会盟碑》(821—822年)为分界线,Iha-savi第一次正式出现于该碑铭文,之后的藏文文献基本用Isa-savi、Iha-sa指称拉萨,汉文对译为“逻些”。在较早的汉藏语童蒙识字课本中,“罗”一般用以对译“Ra”,“逻”则对译“Iha”,说明在汉文文献里对“罗娑”和“逻些”也是有一定区别的。

在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工作和生活过的沈宗濂、柳陞祺在《西藏与西藏人》一书里,记述了一种关于拉萨的称谓,很有趣味。1325年,天主教圣方济会教士卾多里克从中国西北横跨西藏,这是第一个亲眼看见西藏的白种人,他称西藏为“日博(Riboth)”,说“西藏人住在黑色毡毛帐篷里,确有一个非常美丽而重要的城市叫古它(Gota)或拉萨古它”,这个称呼的由来和意思,不甚清楚。清朝时期,驻藏官员常以“召(昭)”这个词代称拉萨,《西藏志》《卫藏通志》中经常出现“至召”“距召”等语,意指到达拉萨、距离拉萨。康熙五十九年,定西将军噶尔弼平定西藏奏疏曰:“臣等将昭地攻取。……臣等将昭地所有之达赖喇嘛仓库,尽行封谨。于昭地坚固地方安营,……”

拉萨城市名称的由来,是与大昭寺和吐蕃王室在拉萨的居地密切相关的,虽然吐蕃赞普以王权神授取代了拉萨名称源自大昭寺的宗教意义,但人们因为大、小昭寺的历史影响和地位,虽保留了赞普王权的名词形式,却依然铭记了神圣之地的意义。“拉萨者,华言佛地也”。


参阅文献:

1、王尧 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版。

2、【美】李方桂 柯蔚南著 王启龙译:《古代西藏碑文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法】戴密微著 耿昇译:《吐蕃僧诤记》,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版。

4、索南坚赞著 刘立千译:《西藏王统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五世达赖喇嘛著 刘立千译:《西藏王臣记》,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韦-囊赛著 巴檫-巴桑旺堆译:《韦协译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夏玉-平措次仁著 羊本加译:《藏史明镜》,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不著撰人著 吴丰培整理:《西藏志》;松筠著:《卫藏通志》。《西藏研究》编辑部1982年合刊,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9、沈宗濂 柳陞祺著:《西藏与西藏人》,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拉萨   松赞干布   藏文   大昭寺   吐蕃   人民出版社   堡寨   林周   西藏   山羊   名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