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美丽中国引领绿色转型—零碳研究院碳报(第十五期)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聚焦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美丽中国引领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发展,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写入宪法。

(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制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构建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推进,有力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三)对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并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积极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成功申办、积极筹备《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绿色“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贡献。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紧迫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向污染宣战,先后颁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污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打好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碧水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顺利完成,2783个涉农县级单位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

(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64.3%,提高35.0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水质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 Ⅲ类)断面比例为84.9%,比2012年提高23.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2%,下降9.7个百分点。

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

三、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修复成效显现

(一)自然生态状况稳定向好

2021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77,生态质量为二类,与2020年相比基本稳定。生态质量为一类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二类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2.1%。

(二)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截至2021年,中央财政合计下达奖补资金500亿元,工程试点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200万公顷。

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2013—2021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约594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约3222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4.2%。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52个,建设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和森林村庄。

防沙治沙成效明显。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农林水牧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沙化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集中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2021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59亿亩,建立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5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

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3—2021年,累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约53.4万平方公里。

四、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绿色低碳生活渐成风尚

(一)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持续开展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20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36亿元,比2012年增长36.2%。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9267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64.2%;污水处理率为97.5%,提高10.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达96.3万吨,增长115.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7%,提高14.9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97.9%,提高4.7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1%,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为38.2%,提高2.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增长20.5%;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4.2%,比2013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开。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2021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2021年,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左右,比2020年提高约3.5个百分点。

(二)绿色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低碳出行方式更加便捷。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为8736公里,比2012年末增长约3.2倍;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超过66%。2021年末,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比2016年末增长约5.6倍;新能源汽车占比达2.6%,提高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万辆,增长约5.9倍。

绿色生活氛围愈加浓厚。至2021年末,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6.39万个居民小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自2013年全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氛围逐步形成,《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更是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最严限塑令”实施以来,环保布袋、可降解塑料等替代品得到广泛使用。无纸化办公、关灯一小时、少开一天车、空调调高一度等绿色低碳行为逐渐从宣传标语变成全民行动。

(国家统计局)

>>>零碳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1. 随着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的提出,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开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初步形成生态修复新格局。

3. 绿色、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环境建设不断加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践行,美丽人居环境、绿色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薛京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中国   城市环境   环境质量   保卫战   综合治理   百分点   研究院   面积   生态   美丽   专题   城市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