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重宝"-满怀唐肃宗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使命

原创: 袁林 杨红--古泉文库 2022-10-12 09:46 发表于陕西

今日小雨,好像每次唐陵探访,总是会碰到落雨天。

一路兴致不减地到达了咸阳礼泉县东北处的武将山,今日探访唐肃宗李亨建陵,果真好气象啊!

居然果如介绍,与太宗九嵕山昭陵遥遥相对,高祖与玄孙的对话似乎就可在冥冥间完成!

遥遥相望唐太宗九嵕山昭陵

因为唐陵大多依山为陵,而大都并不是游客常到的景区,所以不是每处都有明确指示路标,加上道路并不宽敞,所以我们这次在村里转来转去,还是借助导航,找到了陵后的石碑,可是神道却未见踪迹。

按照方位,盘旋下山,直接进入迷魂阵,在村里绕了半天,才看到一户有人的院子,急忙搭话,老乡很热情,告诉我们,你要导航"石马村"就能找到了。(百度上写的是"凉马村",可千万别按这个地址输入)

一听这个,大家觉得必然是了,兴冲冲地按照指示驱车前往。

直接输入这个名字是不能到达神道的

很快看到了建陵文管所,门口有几个未完工的石俑人,模糊着面目横躺在门边。应该是工程太赶,所以不得不用了这些来陪葬这位动荡时登基,惊吓中死去的皇帝。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了神道中部出现一条大沟。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石翁仲都被迫分离在沟壑两边,遥遥相对,也让这座帝陵变得很难一览其全貌。

武官俑,还是很有威势的

大家一边一尊一尊的石刻看过去,一边感慨,中唐的雕刻水平还是在这些虽然体积略小的无声守卫身上展现出来,比较晚唐的那些神道上的石像,这里的细腻,逼真,技法还是很成熟的,虽然赶工,但水平必须保持。

面貌模糊的俑人也带着肃宗多少的遗憾

我们自然还是要展开讨论一下这位喜优相伴的帝王的一段,最重要的是,他铸造的"乾元重宝"有着特别意义。

唐肃宗李亨,根据《旧唐书》记载:"上仁爱英武,得之天然;及长,聪明强记…",可是后来的行为好似不太体现出仁爱哦!

肃宗是玄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杨氏似乎也不是最受宠的,因为玄宗前有为王时的赵丽妃,儿子李瑛被立为太子,后有宠冠后宫的武惠妃生子李瑁,就是后来娶了杨玉环的那一位十八皇子,所以本来怎么这皇储之位都挨不上这位前后不搭的三皇子,能做个优游富贵的潇洒王爷就是最好的了。

大明宫里演绎了多少爱恨情仇与政治角力

可是上天还是把机会送给了他,太子被武惠妃除去,还连着另两位皇子,本想儿子李瑁可以顺利取而代之,但自己却心病难抑,还是不如她的家族长辈武则天啊,惊惧忧虑终于一命呜呼。

这下并没有过人才智的李瑁就失去了依仗,而玄宗也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太子与其他两个儿子大约是冤案吧,可是他如果追究,岂不是说明自己糊涂到滥杀了亲骨肉,这是天子不能承认的,于是就默默的把十八皇子冷落起来,却在开元二十六年六月立了年龄较长的三皇子。


哪个皇子没有君临天下的梦想

说起来这位皇子似乎从名字这件事就开始纠结,最初名字为嗣升,封了忠王,改名浚,成为太子又改名绍,之后有官员说这名字与南北朝宋文帝太子同名,于是就改成了后来这个名字"亨"。

本应该顺遂了,但斗争才刚刚开始,一个关键原因居然是老皇上太长寿啊!

唐玄宗一开始还是在为儿子做布局,比如重用与太子有密切关系的皇甫惟明,王忠嗣和韦坚,前两位是战功卓著,后一位是泰山老大人,可以看出玄宗用心护持太子。

可是随着他一天天年岁增大,却愈发健壮,求仙问药好像也很灵验,可以想象他心态的变化,过了六十岁的他,居然开始更加精力旺盛,得了杨玉环以后,俨然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骊山脚下,长生殿里的唐明皇也没忘记防范太子

那么最该防范的自然是羽翼渐丰的太子了,他自然记得唐高祖不得已做了太上皇的。

这时候阿谀谄媚的宰相李林甫敏锐地发现了皇帝心意的变化,非常兴奋,因为他曾结交武惠妃,所以是李瑁当太子的支持者,但皇帝结果却是立了李亨。

却也再次证明,李隆基并没有受制于宰相,圣心独裁,至始至终,所以安史之乱的根源,唐王朝的衰落,自然最应该负责的就是这位曾经辉煌的皇帝。

《旧唐书.肃宗本纪》记载:"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林甫议立储贰,…林甫希旨,以瑁对。乃立上为太子,林甫惧不利己,乃起韦坚、柳勣之狱,上几危者数四。…"

一个一个太子近臣,或被贬,或被赐死,甚至太子与太子妃都不得已分离。李林甫能这么顺利地完成了这些事情,而玄宗皇帝的默许,或者说刚刚合了老皇上心意才是实情吧。

顺遂不过几年的太子,后来的政治对抗,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大概就只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已经花白的头发,不足四十岁的他,只能自保而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似乎让李亨终于摆脱了这种被父亲控制的局面。

在华丽光环下的残酷,安史之乱根源早已埋下

在马嵬坡的一出"恨离别"传颂千古,但最重要的是李氏父子在这里分道扬镳,一路去往西川,太子则留下断后,其实是应付老百姓的苦苦挽留,玄宗在太子成长的十数年里,一直担心他威望日隆,所以即便逃难的过程中,也要牢牢控制。

可百姓的围绕让这个本来英武果断的君王,居然是急慌慌地想赶紧离开百姓的拥绕,刚刚好,被命令留下安抚百姓的太子有了大好的机会。

李亨的次子建宁王李倓和宦官李辅国的建议下,转道朔方,摆脱玄宗控制。

朔方是唐最重要的西北要冲,作为这里曾经的节度使,肃宗从这里重新出发

这里要交代两个人,李亨的这个儿子,非常果敢,而且具有才略,但在李亨后来的疑心和他的妻子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的的诬告下,被赐死,所以可证,唐书记载的仁爱,英武,似乎都要打折扣的。

也说明了一直生活在父亲的怀疑与忌惮中的李亨,毫不犹豫地复制了这些习惯。

第二个人,就是这个李辅国,简明扼要地说,从肃宗开始,大唐也开始了宦官专权擅政,甚至可以左右皇帝册立乃至生死。这负责人自然应该是李亨,疑心使他只信任宦官,和妻子,最后也因为他们的争斗,在惊恐中死去。

李亨在儿子和宦官一路的护拥下,到达朔方节度使治所灵武,又在玄宗不知消息,权力放空的一个月,改朝换代,登上帝位,号召全国勤王剿贼。

长安盛景是李亨可以掌控的吗

终于来到了关于钱的话题上。

调度兵马,钱粮第一。初唐至盛唐开元的积累,再至天宝后期的奢靡消耗,又经过安禄山叛乱的破坏,史思明的降而复叛,国家急需大量资金。

要找钱,那必须先要有会找钱的人,这样一位就隆重登场了。

唐朝著名的理财专家——第五琦。

京兆长安人,就是今天陕西西安人。这位本来在北海郡太守手下任录事参军的第五琦,已经在帮助太守贺兰进明平叛的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政治才干,后来朝觐唐肃宗时,主动请求筹款筹粮,以资军用。

唐肃宗委以重任,而第五琦不负所托,很快扭转了财税匮乏的局面。主要是通过开征盐税,将财政大权收归皇帝统一调度使用。这样的官员,肃宗一定很喜欢,并且很快成为了国家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还兼御史中丞,并且还兼领河南等道的转运、租庸、盐铁、铸钱诸使,一时间,集财政,监察大权于一身。

随着平叛时间的拉长,乾元元年(758)九月肃宗又派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河东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

可笑的是肃宗竟然没有委任任何一位将军做元帅,安排了个宦官鱼朝恩为军容宣慰处置等使。

大军每日的消耗惊人,第五琦向朝廷奏请开炉铸新钱以保证供应。而十月肃宗又要为太子行册封礼(急忙忙这么做,我想是坐实了玄宗是太上皇的身份吧)。于是同时就在这一月发行了"乾元重宝"。


乾元重宝当十

"乾元重宝"是带着王朝的希冀诞生的,因此铸造工艺比较精良,钱文为隶书,字体妙绝,重量为6.5克,但它却要等同于当时的十枚重约4克的开元钱,其直径约27毫米,比之开元的23毫米略略有些区别。

这就是所谓"虚值"大钱,以十倍之利收归国有,古来有前人践行,可结果难道第五琦完全不知吗,我想解决眼前问题是他亟需的,至于发生的结果,对主导和实行者,总是要等结果来临时,才会去面对。

大钱的发行迅速有了急速敛财的效果,跟随皇帝四处漂泊的官兵们也有了恩赏。这种刺激在短期内也为平叛给予了经济支撑。

看到了希望的唐肃宗,应该内心是极为振奋,而且他的老父亲,唐玄宗这时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地消减,军政大权逐渐过渡到了新的主宰者名下。

欢快的唐肃宗提拔第五琦出任宰相。但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

九路围困讨伐安庆绪的大军,由于没有统一指挥,还有个太监监军,加之史思明发兵十三万救援,从乾元元年九月到乾元二年的三月的对抗中,具体的战争进行时我们不得而知,但三月以后,九节度使之兵一战而溃。肃宗立刻下旨除了郭子仪兵权,以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

肃宗李亨无法逃脱的疑心和猜忌的毛病,这似乎是乱世君主,与末世君主的通病,往往他们还想有所作为,所以第五琦的作用还是要发挥的。

由于驻守襄州(今湖北襄阳)的军队叛乱,截取了荆襄赋税200万缗,而且阻断了潼关以东进入长安的物资输送通道。另外,就是河西马场的丢失,与吐蕃的交恶,使得拥有大量骑兵的唐军为了保障马匹供应,不得不向回鹘高价收买战马。


汉代以后,只要拥有这片马场的人,总是可以站在潮头

这一切都迅速消耗了第五琦靠"当十"大钱积累的第一桶金。

这时的宰相第五琦必须马上为皇帝解决问题,于是就新壶装老酒,内容还是发行大钱。

这次是"当五十"的乾元通宝出炉,重量12克,直径35毫米,为了和之前的"当十"区别,于是就在背面外郭处加了一道细线,我们称为"重轮",当时称"重棱钱"。


宫里的唐肃宗,大概坐等大钱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几个月之内史思明杀死安庆绪,而李光弼又在河阳击退史思明进攻,局势稳定下来。

可是民间的渔利者,早已发行了大钱的好处,那就是私自盗铸,"当十钱"的发行过程中,已经盗铸迭起,而后就更是日剧,以至于毁掉佛像大钟来进行铸钱。

民间如此之猖獗的行为,实在是皇帝没想到的,这样的混乱场面,让百官物议沸腾。那必须有人承担责任啊,第五琦被贬官流放。

直到唐代宗晚期第五琦再次被启用,死后也有谥号追赠,这也说明了第五琦以货币工具在最危急的时刻,的确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天时地利的不予,加之人为军事处置失误,所以本来可以当十就能收拾的残局,又来了个当五十,这种失去控制的政策行为,负责人的怎么能仅仅是第五琦。

唐肃宗皇帝这时除了朝局中的乱象,还有后宫里的麻烦,玄宗这位太上皇,回到长安以后,似乎也并不那么甘心,于是常常是左边陈玄礼,右边高力士,还有玉真公主相伴,一众梨园子弟跟随。甚至还召一些将军们赐宴,这样的行径在肃宗眼里是与外人结交,谋不利自己。


玄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全面的皇帝,文治武功,才情,音律。

宦官李辅国趁机离间,玄宗被强迫从兴庆宫迁居到太极宫,这里也称"西内",几乎和外界隔绝。

肃宗与将军的矛盾也日益升级,形势好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削弱和罢去他们的兵权,但地方割据发展并未放缓,朝廷对忠勇将士不信任,对地方割据无法控制,所以降而复叛的情况频出。

要解决这一团乱麻,还是钱的问题。

唐肃宗启用了另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刘晏,这也是个被玄宗召见,宰相张说视为"国瑞"的神童,《三字经》里提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就是说的这件事。

人家还财商极高,直接就接替了第五琦,大胆举措,先是将京畿地区的开元钱,乾元钱,全部当十钱用,而之前的当五十钱,全部当三十。

乾元当五十

这么做是因为之前的当十之后,又接着当五十发行,引起了物价暴涨,《旧唐书》载:"米价翔贵,人相食,饿死者委骸于路"。京师长安的米价已经达每斗七千钱,而贞观年不过四五钱而已。

为此盗铸者更是破坏了国家安定,治安混乱到极刑不足以震慑。

而民间除了有人盗铸以外,其实早已经为了对抗虚值大钱,和货币贬值,把开元当作十钱在使用,而刘晏这么做,其实就是官方承认,降低重轮面值,减小和缓解对市场的压力。

不过随之而来的民间纠纷又出现了。

有些借贷双方出现问题,例如甲借了乙实际一百枚开元钱,宣布开元可以当十以后,甲就钻空子,只还乙十枚开元钱,你说这不是要打起来吗。

于是朝廷赶紧宣布,"实钱"借,必须"实钱"还。这也说明了乱世之中,人心丧乱,无有诚信。

这时的局面似乎得到了改善,可惜,唐肃宗却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乾元通宝引发的影响并没有马上消失,肃宗驾崩之后,代宗即位,而刘晏也因遭嫉恨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州)刺史,后来主持财政工作的名臣元载,在宝应元年(762年)改乾元重宝一当开元二,重轮当三,但几天之后,就宣布无论大小,统统一比一。乾元大钱的时代结束了。大量的乾元钱被销毁铸开元,这也是乾元通宝钱是爱好者喜欢收藏的一个重要原因。

玄宗作序、注解并书丹,太子李亨篆额的孝经碑,是碑林的国宝

结语:李亨偶然的机遇成为太子,紧迫中匆匆登上帝王,他与父亲间的这种互相压制,互相设防,甚至是禁锢,也许是封建帝王父子间的必由之路。但他们因为乱世而尤为突显,以书写《孝经》彰显宗法制度核心的这对父子,他们的纪念碑依然立于西安碑林中最显眼的地方,这是不是莫大的讽刺。

但乾元重宝的确是寄托着唐肃宗希望再振大唐雄风的梦想,划过历史长河。

注:引用资料《旧唐书》,《新唐书》,《中国通史》,《唐会要》。

引用图片来自好友图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通宝   开元   朔方   节度使   宦官   皇子   宰相   大钱   太子   使命   皇帝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