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

10月11日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发展报告2019-2022》

向社会公开发布

这是我省首份关于海南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今天(10月12日)

海南日报推出相关报道

聚焦近年来

海南把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

标志性工程之首

下大力气保护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

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创新、

寻求“两山”转化实现路径

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10月12日海南日报头版版面图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发展报告2019-2022》发布,

国家公园设立以来——

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


10月1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在海口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报告2019-2022》,该报告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的建设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是我省首份关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图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报告指出,3年来,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更大更好的生存条件。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2019年的4群30只,增加到2022年的5群36只。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包括9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和13个大型真菌新种,许多昔日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根据科研部门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初步调查,海南热带雨林中维管束植物有3600余种,隶属于220科1142属,其中428种为海南岛特有植物。此外,成熟的热带雨林可储存的净碳量达每公顷340吨以上。初步测算,海南每公顷热带雨林1年平均可吸收1吨到2吨碳,且碳汇能力随雨林植被生长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到4%,将助力海南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海南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以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为例,海南以项目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公共部门的资源,广泛与国际合作,加强当地社区的保护意识和实地参与,汇聚了国内外专家智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这套“海南方案、霸王岭模式”,获得国际保护组织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


“这份报告汇聚了海南成果和经验,是一项公共产品。”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黄景贵教授说,报告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2022年10月12日海南日报A03版版面图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

物种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取得积极进展

人与自然合奏 保护与发展交响


初秋时节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10月11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片区智慧雨林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张尊志打开智慧雨林平台,画面内是鸟兽欢腾的生动自然景象。这些画面由该片区不同地点红外线热感应相机自动抓取、实时传送。“过去依靠护林员,获取动物的各种监测信息非常有限,现在通过智慧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记录数据、图像,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工作非常便利。”他说。


当天,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和省林业局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报告2019—2022》,总结和梳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的工作历程及经验。“建立保护管理科技监测体系”,被写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主要进展。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海南着力建立保护管理科技监测体系,启动以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为试点的国家公园智慧雨林项目建设,构建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系统,与此同时,海南加快生态资源转化和高效利用,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点击查看详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 物种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取得积极进展


海南日报评论:

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路先锋”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内花开正艳。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对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是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的关键举措,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径,是拯救我国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迫切需要,也是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具体实践。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近年来,海南把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首,下大力气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创新、寻求“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新体制,开创土地置换新模式、实施生态搬迁,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这一项项成果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积累了经验,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持续擦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张“生态名片”, 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探路先锋”,需要进一步增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心怀“国之大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的自觉,充分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增强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的自觉,努力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为海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造福。


白沙积极融入海南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建设,

探索“两山”转换路径

守好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2021年8月拍摄到的D群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护林员正在巡山。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10月11日一早,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又循着悠长而空灵的猿啼声,快步地爬上了海拔大约800米的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斧头岭白锥监测点,屏息蹲伏在灌木丛里,视线往上追寻着。不多时,一只只海南长臂猿就从他头顶侧方10多米高的枝杈快速攀援而过,打破了雨林的静谧。


地处霸王岭东侧的青松乡境内山丘溪流横集,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良。在全球仅存的5群36只海南长臂猿中,其中就有3个种群活跃于青松乡附近的08岗-红河谷、苗村后山、打炳村后山一带。近年来,有关部门及动物保护组织陆续种了数万株海南长臂猿喜食的乡土树种,现今这群“雨林精灵”的活动范围已越来越大。点击查看详情>>白沙积极融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探索“两山”转换路径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亮点


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新体制

首创建立综合执法派驻双重管理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地方工作协调机制



生态搬迁


从2019年9月起,分两步以自然村为单元完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生态移民整体搬迁工作,第一批高峰村3个自然村118户498人2020年底已经完成,全部工作将于2022年底全部完成。



海南长臂猿保护


监测报告显示,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2019年为4群30只,2022年增加到5群36只。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大坡鹿等濒危动物保护力度。


目前坡鹿种群恢复到约400至500头。实施野外放养和异地繁殖工程,已有130多头坡鹿重新回归大自然。



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3年来,海南热带雨林至少已发现野生动植物28个新成员,包括9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和13个大型真菌新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


初步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9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每平方千米0.46亿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经验


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有效保护自然;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难题,统筹生态保护和民生发展。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谢凯 刘宁玥 曾毓慧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周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海南   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长臂猿   种群   雨林   生态系统   体制   野生动植物   生态   成员   发现   海南日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