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贫穷,还是最怕没有信仰?

80后上托下拉,90后整顿职场。忍不住吐槽,人到底最怕贫穷,还是最怕没信仰?

有人说,贫穷最可怕的是让人对生活失去希望与憧憬。

有人说,我害怕的不仅仅是贫穷,还有贫穷带来的无尽的麻烦。

有人说,最怕的是不知道忙忙碌碌的意义。

既然如此,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信仰。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信仰两种解释:

1、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2、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盲目的信仰是迷信。科学的信仰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总结起来,信仰的对象可以是宗教、理论、学说、思想、主张或者某个人。一部分是理性的,一部分则是极富主观色彩的。信仰就是有这样的特点,

信仰可以是激发人心的强大武器,也可以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脊梁骨。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信仰,绝不会有那么多的先烈英勇就义,不会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甘当革命的砖,可能连王二小的故事都不会存在……进而,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

因为国家和民族,也是一种信仰,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危难时刻必会沸腾的信仰。它支撑了一代人的精神,战火、贫困、疾饿纠缠着战斗中的他们,信仰却让他们始终站立在精神高地。

因此,信仰有盲目和科学的分别,撇开极端盲目的信仰不谈,缺乏信仰的确是一种悲哀。

由于华夏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确没有什么主流宗教,年轻人里,有宗教信仰的只占少数。按理说,剩下的大多数应该信仰马列主义。现在我们抛开政治,抛开历史,抛开上层建筑所涵盖的一切,只聚焦每一个年轻的个体。当我们聚焦于他们琐碎的生活,就会发现,年轻人不是缺乏信仰,只是缺乏传统认知里的信仰罢了。

比如说,现在流行消费主义,也是一种信仰。消费主义来自拜金主义,他们不信仰任何有主观意识的人或者事,他们只信仰物质,信仰金钱,信仰更多的享受物质生活。因此,才有人可以毫无压力地说出那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坐在单车上笑。”

人们据此都说九零后垮掉了,真垮了吗?当然没有。我们的年轻人依然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一批人。他们更自信,更积极,更拥抱变化,更热爱传统,他们是创新创业的核心,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当然,职场的人每天都很忙,也有人忙着创业却很少成功,忙着出勤却很少出头。归根结底,只是在忙着挣钱。不缺乏信仰,但内心依然空虚,原因大抵如此。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这么选择信仰,还有很多人是“怀旧”的,他们的信仰也不赶时髦。

所以依然会有牺牲在火场的年轻消防员,依然会有不图物质回报的年轻志愿者,依然会有不问冷门热门一心搞学问的年轻人……他们活得很简单,反而拥有一个饱满充实的灵魂。

所以,几乎人人都有信仰,只不过有人选择了物质,有人选择了信念。

现在已经少有人说自己信仰孔孟老庄了,甚至很少有人谈起信仰。好像谈信仰这件事,本身就显得够酸够矫情。现在人都很现实,仿佛只有足够现实、足够世俗,人才是成熟的,才是不务虚的。

老一辈的信仰里,大概没有出现过“拜金主义”这个词。家难国难中,物质只是一种生存需要,支撑着他们的是一种精神气,一种复兴民族的愿望。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讨论更多的是娱乐而非生存,是利己而非利他。支撑我们的是物质,用物质填充的精神,难免会显得疲弱。

我们的确很难再体会当时的情怀。也许当时,炮弹每天就落在身边,脚下的土地昨天还是家园,今天就沦为火光滔天的地狱。那种直面生死的感受,护国护家的心切,不亲身体验过,是绝不会了解的。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拒谈情怀的理由。

无论是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还是职业操守、匠人品质,无论是守护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守护一个濒危物种、一块草原湿地、一个生物圈,亦或是守护一门手艺、一种思想、一次传承,都算得上是一种信仰,不该被耻笑,更不该被排挤。

从革命年代到当下年轻人的信仰变迁,其实本身就是答案。

革命年代里的纯真信仰,投笔从戎也好,弃医从文也好,都是出于信仰的自然而然的决定。那时人是赤诚的,“情怀”这个词还没有染上贬义色彩。

改革开放以后的信仰,时间流逝金钱,人习惯了怀疑与猜忌,做事不问“想不想”,只问“能不能”。人们计算着投入产出比,坚决不做出力不讨好的“傻子”。信仰的力道薄如纸,轻易就能改变立场。在一些人看来,信仰只是唱高调罢了,哪比得上眼前的生活实在。

我们更应该相信,随着民族复兴与青年一代更自信的亮相,当大家开始重新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思索自己的价值,就不会再逃避讨论信仰。大家会发现信仰的模样一如当年,赤诚的、热血丹心的、纯洁剔透的,它不曾改变样貌,变了的是我们自己。人生来就是带着使命的。

宇宙如此宏大,无论我们多么平凡渺小,都肩负着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使命。作为子女,我们可以给父母带来希望;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陪伴子女成长。

当你成为工人,你有增产增效的使命;当你成为老师,你有培养人才的使命;当你成为医生,你有救死扶伤的使命;当你成为军人,你有保家卫国的使命;当你成为学者,你有著书立说的使命。

没有人可以摆脱使命,正如同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而使命的完成度,依赖于信仰。

换句话说,贫穷或者富有,是一时的生活。一个人的一撇一捺将会如何写就,要看他拿了一支怎样的信仰之笔,而这是一辈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贫穷   拜金主义   赤诚   使命   盲目   物质   宗教   年轻人   民族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