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放手里不断贬值,我们该怎么办?

近年,全球疫情、叠加俄乌战争,能源涨价、货币放水,人民币也出现较大贬值、股市大幅下跌、存款理财的收益率不断下降、房子也来到拐点阶段,让人不禁要问,现在有没有什么可以保值的资产?

有人举例,二十年前有一万块能买2000斤猪肉。现在只能买500斤了,鼓励人们黄金保值,那黄金真的能保值吗?

聊到黄金,就不得不提巴菲特对黄金的观点:黄金是一只“不会生蛋的鸡”,完全无法重新创造价值。黄金从洞里挖出,世间的财富一点都不会增加。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巴菲特坚信优秀的企业可以持续创造价值。

历史证明,世界各国政府往往抵御不了超发货币的诱惑,尤其是经济衰退期和战争时期。

现实中,黄金存量的增长速度远远慢于纸币的增长速度,导致以纸币计价的黄金价格不断攀升。

从经济发展来看,通胀是常态,健康的经济体也会有温和的通胀。这源于经济发展的预期,如果你预期货币贬值,你就会把钱花出去,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反过来,你预期货币升值,就会把钱存起来,这样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也是好多专家提倡“为国花钱”思想的根源。

还有一种观点,如果你不存钱,那么通胀就伤害不到你。

理发店的小徒弟,他的工资低到仅够维持生活,如果你不随着通胀涨工资,人家就回老家去了。为了留住打工人,老板只能涨工资,这个小徒弟就无法被通胀伤害。

至于完全吃低保的那种人,就更影响不到了,低保标准是随着物价走的。

最惨的是中产,下降空间很大,上升途径很难。大家都把不稀缺的钱换成有稀缺性的资产。房地产的一路走高,就是这帮人“努力”的结果。

但经过这么多年,形成了中产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怪圈,中产也成为市场上绿油油的韭菜。

想要钱保值首先得弄明白一件事,钱为什么会贬值?

钱贬值的本质是发生通胀,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变多了,对应的商品却没变多,因此出现了等量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流通的货币变多好理解,国家每年都会“印”钞投入市场。

市场上对应的商品没有变多,这里商品包括生活消耗品和固定资产。

消耗品就是柴米油盐这类商品,生活的必需品,国家不允许这些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影响民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般以保障社会低收入人群生活为底线。

固定资产就像土地、厂房、房子等,通过价格波动,吸引资金投入,并推动市场发展。如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家投入资金,公司能够进一步发展,反过来推进市场进步,实现资本升值。

疫情期间,由于消费不振、经济规模萎缩,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大肆放水印钞刺激经济。市场资金变多,各国股市在疫情初期的猛降后,又开始猛增,走出一个深V。

但随着疫情时间的增长,加上俄乌战争,市场信心又持续收缩,人们选择手里握有更多现金,股市也开始持续下跌。

让现金保值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积蓄变成优质的资产。

如果你收入高、存钱快、现金流充裕,那就购买北上广深南苏杭的繁华主城区的商品房,这和各大基金经理一起买茅台的逻辑一样,抱团取暖。

如果你收入一般,那就多存钱。不要想着投资升值,各部门对水电气粮面菜交通有强力调控,会让每个人体验幸福。

近期,面对国内通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因为那边的利息更高,国内的一部分流通的货币会回流到美国银行吃利息。人民币不是世界上自由流通的货币,需要借美元的壳。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秩序正常,那边抽多少水,这边就要放多少水。

这些宏观的变化,对个人来讲,都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能做的唯一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日韩老龄化的坑,大概率我们是要工作到70岁的。

最好每个人找个自己爱好的领域,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成为行业领域的能手,40年后,也许生活会更好点。

唯有对自己的投资,建立自身能力的护城河,才是最划算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中产   消耗品   通胀   疫情   货币   手里   黄金   国家   商品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