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行业掀起价格战,国庆期间雅迪、爱玛大降价,释放什么信号

金九银十,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两轮电动车的销售旺季,尤其是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品牌为了提升业绩,都会纷纷降价促销抢夺市场。但是今年的国庆假期,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降价潮似乎来得更猛烈了一些。

比如电动车行业的两巨头,雅迪和爱玛,在今年的十一假期就非常拼。

在全国很多线下店里,追求高时速的爱玛揽圣N511从4799元降至4299元;主打超强续航能力的雅迪冠能二代E8S从之前的7000元左右直降2000多,到手仅需4600元。而素有“性价比之王”的台铃标兵也直降1000元,到手只需3399元。

各大品牌纷纷降价,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如果洞悉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周期,就知道今天的场景并不奇观。

二轮电动车市场的起起落落

回顾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出行距离不断扩大,两轮电动车的需求量也因此迎来快速增长。大概在2000年-2004年,国内市场两轮电动车的年需求量就已经达到了500万辆左右。

在这样庞大的需求带动下,两轮电动车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各种电动车品牌纷纷涌现,整个行业迎来喷井式发展——截至2013年,市场上已经有了大约2000家两轮电动车企业。

但是行业发展都有周期,从2014年开始,两轮电动车市场开始下行,销量连年下滑,跌至每年3000万辆左右。

直到2019年,行业又迸发出了新生机,因为国家出台了新国标政策——国家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重新明确了标准电动车的质量、电机功率、时速等参数。

在新国标下,很多之前被认定是电动车的车辆都将被重新划分为机动车,也就是说原来骑着“小电驴”随便跑的你,现在可能得考取驾驶证才能上路了。

这让不少人不得不更换符合要求的电动车,据统计,从2021年开始,约2.5亿辆超标两轮电动车面临清退替换。

这让两轮电动车行业重新进入增量市场,根据华创证券整理数据,中国两轮电动车产量从2018年的3278万台增长至2021年4551万台,短短3年间,就增长了39%。

很多外围选手看到这样的增长空间也按耐不住,想赶着这波政策红利进场分一杯羹,于是越来越多的“新人”涌入市场,二轮电动车市场再次热闹起来

二轮电动车市场红利正在消失

政策带来的红利必然是暂时的,虽然新国标带来了一阵换购潮,但是这一浪潮很快就将见顶——根据推算,2022至2023年为电动两轮车换车高峰,预计年销量为5100-5500万台,从2024年开始销量将逐渐滑落。

那么政策红利消失后,电动车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呢?不少业内人士寄希望于通过技术升级来带动新一轮“换车潮”。

可是,这条路似乎也很坎坷,首先一些高配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同质化,比如APP控制、卫星定位防盗、NFC解锁等,这些都已经成为中高端电动两轮车的标配,截至目前仍未出现可以引领浪潮的新技术。

其次,一些品牌研发的新技术可有可无,对于骑电动车的消费者而言存在的意义不大,并不能成为让他们更换电动车的有力理由。

除此之外,技术升级也将带来产品价格的走高,但是购买两轮电动车的消费者会接受更高的价格吗?

让我们用数据说话,以雅迪电动车为例,他在高、中、低市场中均有业务线,车型零售价从1300元到7000元不等。

但是,在其2022年半年报中我们发现,其电动两轮车单车的出厂均价不过为1424元。

这意味着,低端电动车是绝对大头,大多数购买电动两轮车的消费者还是更加倾向于便宜、性价比高的产品。

所以就算是有高技术加持,一旦价格上涨,就很有可能打消大部分消费者的换车想法,到头来对电动车的销量还是起不到积极作用。

价格战难以避免

在未来的几年内,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级显然都无法挽救市场,整个行业将难以避免地再度陷入价格战。所以,这次十一期间的大降价,也许正是新一轮价格战的前奏。

其实在此之前,两轮电动车行业就曾在2015、2017和2020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价格战。

价格战的结果就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事实证明,在激烈的价格战后,那些头部大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渠道支持,确实守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经过几轮价格战之后,雅迪和爱玛两家企业市占率共计已经超过了53%。

即使在2014-2018年间的行业下行期间,两家巨头的营收也呈现快速的增长状态——爱玛的营收从2015年的59.12亿增长至2019年的104.23亿;雅迪的营收从64.83亿增长至119.17亿。

但是,那些当初因为追逐行业红利而涌入市场、并未形成规模的中小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些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低、不具备核心技术,他们很可能在价格战中逐渐被榨干,直到退出电动车市场。

在上述的3次价格战中,很多小企业都已经被淘汰——两轮电动车企业已从2013年的2000家缩减到2021年的50家左右。

如今新一场价格战已经蠢蠢欲动,那么在未来几年后,行业内还能剩下几家巨头呢?

写在最后:

最近两年,不管是大品牌还是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都已经开始“差异化”发力,老玩家着力提升产品价值、突破高端智能的发展瓶颈,新玩家则聚焦渠道建设、提高市场份额,随着新老玩家的“混战”打响,整个二轮电动车市场或将迎来新变局。

参考资料:

1.南方都市报《高端车市场遭冲击 智能化概念红利退潮 小牛电动面临困局》

2. 小鑫谈车《10月起,电动车价格战开打,雅迪、绿源、小刀参与,降幅千元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价格战   电动车   行业   销量   红利   国标   国庆   信号   消费者   政策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