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南京古村(八);寻桥寻到徐盖村

在上一次为深入了解江宁上庄村,我特地查看了有关资料,也意外得到在其相邻的青山社区还藏有一座清“弯坝桥”的信息,现为江宁文保单位,这给喜欢欣赏古桥的我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江宁文保目录上,该桥的地址标注为青山社区,网上关于弯坝桥的信息也寥寥无几,仅凭这点信息量,要想在偌大的区域里找寻到弯坝桥,实属不易。仔细在地图上研究,发现在青山社区的范围内,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庄叫做“徐盖村”,看那情形,很有点古村的味道,我决定先从这里开始寻访弯坝桥。

百度徐盖村卫星地图

在九月初的一个晴朗日子里,我造访了徐盖村。到了徐盖村,方知这个“盖”字是有踢土旁的,因为电脑中的字库没有这个字,一般只能用“盖”字来替代了,据我所知,在江宁区域,这种情况还有几处,比如谢盖村。

我是由村子南面104国道路口进入徐盖村的,正对村口的一座院子里,一位老人用疑问的眼神迎我而出,我赶忙上前说明来意。老人却告诉我没有听过弯坝桥,村西口和村东头原来倒是各有一座古桥,但是现在都重新修建过了。我决定先到村西口的“合塘桥”去看看。

向西走了不多远,遇到一位在路边闲坐的老人,他可能已经听到了我的来意,用一副不屑的口吻告诉我,刚才的那人是文革时候的村书记,此村原来古迹很多,他向我细数了村中原有的两座大牌坊,就是这个书记在文革时带人给毁掉了。村里原来都是青石铺的道路直通到南京,车轴印有拳头这么深。老人高声地对我说:“我今年76岁了,我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对于历史问题,我只能报以遗憾,倒是对老人说的青石板路发生了兴趣。看着脚下的水泥道路,赶忙询问青石板路是否也被毁?老人告诉我,青石板路倒没有被毁,而是被水泥路覆盖了。听此,心情一时安慰了许多。

下图就是合塘桥,过去由西进村的必然通道,桥的左右两口水塘由该桥相连,故得此桥名:

合塘桥不是我的目标,稍作停留,再折返进村,沿着水泥道路慢慢地闲逛,若能寻找到古民居,也不枉此行。在村中,还真给我寻到了若干老宅:

看这老宅的建造材料和工艺特别精致,过年时贴的春联还是鲜艳如初:

看这院子的格局,过去也是大户人家:

青砖夹着青石铺就的庭院,古意浓浓:

村中路边散落的石刻件,也不知有多少年代:

原以为城里才有的共享单车,居然也进入到了村里:

绕村一圈后,我走上了东西贯穿村中心的主干道。大约是在村中心的位置,见到一座新修过的老建筑不同一般,其坐北朝南,门前是一个小广场的样子,以我的见识,应该曾经是个老祠堂的样式:

现在这里是徐盖村史馆:

从左边半掩的窗户中向里望去所能看到的情景:

向广场对面小店老板娘打听,果然是祠堂,这是村中吕姓家族祠堂。还有意想不到的呢,老板娘知道我的来意,竟然主动问我是否参观,她保管有祠堂钥匙,真是大喜过望:

祠堂屋顶修旧如旧,保持着原样:

两边山墙上新画有民俗画,很有一股乡土气息:

墙壁四周挂满了徐盖村历史简介的画板:

徐、吕、苏是徐盖村的三大姓氏:

徐盖村各姓氏班辈排序:

吕氏家训:

徐盖村简介牌上介绍,该村始建南宋初年,曾有一座九十九间半的豪门大宅,毁于洪秀全兵火;村子自东向西有6道拱门,村中央还有两座奉旨建的功德牌坊,这些均毁于“文革”中。村中的吕氏宗祠形制伟岸,三间三进,门口的一对石鼓直径约有一米,实属罕见。特别介绍横贯东西的古道全由80厘米见方,30厘米厚的巨大青石铺就,其上的车辙印深达一拳,与那位老人同我说得不谋而合。真是应了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简介中明确指明了在村东500米的云居寺附近有两座石砌拱桥:

走出吕氏宗祠,看着眼前这条横穿村子的主干道,想象中在这水泥覆盖下的青石板路那一拳深的车辙印,一直通往南京城,这是一幅多么充满古意的画卷啊!

回家后立即查过,徐盖村东外的两座桥一个就是弯坝桥,另一座叫做东边桥,目标锁定,只待寻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牌坊   青山   车辙   青石板   祠堂   来意   青石   南京   村子   文革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