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卡久拉霍寺庙群历史文化以及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它位于印度中央邦。始建于公元10世纪初。也是印度教的精神象征,其雕塑带有独特的性事欢爱意味。

1.卡久拉霍历史回溯

卡久拉霍寺庙群,位于印度中央邦,距首都新德里东南约 500千米。在一块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长约3千米,总面积约为 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散布着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庙院落,总数超过 85座,保存到现在的只有 22座。公元 5世纪之后,外来民族与西印度的土著民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尚武民族—拉其普特。他们宣称自己是古代印度王公的后代,在西印度建立了好几个王国。其中,有一支拉其普特人在印度的班德勒坎德建立了强大的王国,就是在卡久拉霍建造庞大寺庙群的昌德拉王朝。这些寺庙从公元10世纪初开始建造,历经 200年的时间,但建筑样式出奇地一致,构成了一个整体。

2.建筑与布局

目前卡久拉霍的寺庙群分成西群、南群和东群三个区域。西群位于村中心,拥有为数最多的寺庙。东群寺庙距离村中心约600米,现在属于耆那教寺庙;而南群的石庙只有两座,与东群寺庙之间相距约500米。卡久拉霍寺庙建筑呈现出典型的北印度风格,从这些寺庙群的形式可归纳出几种基本构筑。首先,每座寺庙都建于高高的基台上,如建于850年的朝萨斯瑜格尼庙,其基台高约 15米。其次,每座庙都有一个或多个圆锥形屋顶,有些庙周围环绕着回廊。例如 10 世纪末建造的戈罕泰庙,样式与德里的奎瓦吐勒清真寺颇为相似,周围环绕着柱廊。而样式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供奉圣牛的南迪庙、供奉公猪的瓦拉哈庙,它们属于以石柱支撑的凉亭式建筑。

3.意味独特的建筑艺术

卡久拉霍寺庙群最惊人的艺术成就,就是装饰在庙壁上的雕刻。这些数量丰富的雕刻作品,内容有印度教神灵英雄,如毗湿奴化身的公猪或侏儒、太阳神驾着七匹马双轮战车,以及许多女神雕像,有的跳舞、有的手持花朵、有的吹奏长笛或挥动武器。还有自然界的太阳、月亮、星星、河流、湖泊、动物、花朵等物像。最特别的则是湿婆和性力女神交欢的各种姿态,还有印度教女神的 64种性力表现。尽管世人对于印度教寺庙所装饰的欢爱雕刻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但从纯艺术角度来看,卡久拉霍的石雕堪称早期印度工艺最伟大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卡久拉霍的许多寺庙,早期和后期往往供奉不同的神灵,有的寺庙目前成了耆那教寺庙,但墙壁上的雕刻,仍保留着原本祀奉神灵的形象或化身。而东群的某些寺庙雕刻,同时拥有印度教与耆那教的神灵或图案,充满了宗教轮替与融合的意象。目前卡久拉霍的寺庙都是经过后代重建完成的,其中只有西群的拉希玛纳庙的基台是原始建筑。这些寺庙恢复旧观之后,仍以比例完美的样式和精致无比的雕刻技艺,令世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卡久拉霍群庙的建造,是为了对印度教神灵表达敬畏之情,在欣赏这些寺庙杰作之前,必须先对印度教神灵有一番了解。印度教主神是大梵天 、毗湿奴与湿婆三位一体神灵,三者分别代表创造、保护和破坏三种力量。在印度教传说中,创造神大梵天已经返回天界,所以祀奉大梵天的寺庙相当少见。大部分的庙都是供奉毗湿奴或湿婆。由于湿婆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所以受到教徒膜拜最多。除了三位一体神之外,这些神的化身、坐骑,以及代表性力的女神,也都是印度教寺庙供奉的神灵。湿婆虽然主宰破坏,然也具有创生的力量,所以湿婆的“灵甘”被视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代表性力与繁衍。此外,湿婆的天妃帕瓦娣女神代表母性和性力,所以湿婆和帕瓦娣的结合,具有繁衍与多产的意义。

卡久拉霍的寺庙建筑是典型的北印度风格。北印度寺庙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建有锡卡拉式屋顶。这种建于寺庙中央的屋顶呈圆锥状,象征神明居住的山峰。朝拜这种寺庙,就如同已经前往这些神山朝圣。最初的北印度寺庙只有一个圆顶,后来演变成有好几个圆锥的屋顶。此外,寺庙主体建筑大多立在一座方形的基台上。基台前面有石阶,教徒进入寺庙之前,必须在此脱下鞋子,以维持寺庙的圣洁。有些庙建有回廊,有的则没有回廊,回廊的主要功能在于让信徒绕着寺庙进行膜拜与冥想。庙中央供奉神像之处称为“胎房”,不过胎房内不一定供奉神像,如湿婆神庙多半供奉灵甘;性力女神庙里面多供奉象征女性生殖器官的“雅尼”;有些寺庙供奉各种神灵的化身。卡久拉霍庙群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繁复精致的雕刻,这些寺庙无论外墙或内壁,都装饰着无数的神灵雕像。其中女神雕像多半体态婀娜、乳房丰满,代表着母性的温柔和生育能力。而充满缠绵温存的男女交媾神像,除了代表创生与繁衍的意义外,还包含惊人的瑜珈动作。以肯达利亚玛哈戴瓦庙为例,这座湿婆神庙建于1025年,是一座比例完美的锡卡拉式建筑。庙中央有圆锥形屋顶,正面是一条长阶梯,门楣上方装饰着鳄鱼头形雕刻。外墙上装饰的神灵雕像,总数超过600座,内墙至少有200座,这些雕像多半呈现瑜珈和欢爱姿态。

4.卡久拉霍西群寺庙

卡久拉霍规模最大的西群寺庙群总共有 14座庙,位于中心的是肯达利亚玛哈戴瓦与戴维迦甘丹巴庙,这两座庙都屹立在同一座基台上。后者约建于公元1000年,原本是毗湿奴神庙,后来变成帕瓦娣女神庙。这座寺庙没有回廊,墙壁上的雕刻包括有三头八臂的湿婆神,以及毗湿奴化身的侏儒或公猪形像。西群中的毗湿瓦纳斯庙建于 1002 年,属于湿婆神庙,庙壁上的雕刻都不脱交欢与瑜珈姿势。拉希玛纳庙则建造在古代仅存的基台上,这座毗湿奴神庙建于954年,由昌德拉王朝的亚修瓦曼国王所建,样式融合几个世纪的不同风格,由一座主圣坛和四个附属圣坛组成。基台上雕刻着大象与人物,墙面装饰着无数的男女雕像,充满大胆的情欲姿态。此外,西群尚有南迪庙、玛泰吉什沃尔庙、朝萨斯苏格尼庙、契特拉古波塔庙、帕瓦娣庙、拉儿古安玛哈戴瓦庙等。

5.卡久拉霍东群与南群寺庙

卡久拉霍东群的寺庙目前都属于耆那教寺庙,其中规模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座,就是帕尔斯瓦那斯庙。该庙建于954年,样式融合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风格,墙壁上装饰着许多表现舞蹈姿态的雕像以及格子窗。此外,东群尚有迦瓦利庙、大梵天庙、戈罕泰庙、瓦玛纳庙、襄提那斯庙与阿迪那斯庙六座。卡久拉霍南群总共只有两座庙,其中比较重要的杜拉朵庙。建于1100 1125年间,原本供奉肯达利亚,后来成为湿婆神庙。这座庙虽然建于昌德拉王朝的衰微期,但墙壁上仍布满精细无比的雕像。距杜拉朵庙约 1000米处,还有恰图尔伯胡吉庙,建于 1100年左右,是昌德拉王朝所建的最后一座庙。

6.卡久拉霍今日

寺庙群所在地卡久拉霍是一个小村,居民主要从事农耕或与观光有关的行业。当地最热闹的区域,位于西群寺庙的对面,在此可以看到该村的现代生活景象,但是一走出闹市区,或前往南群的寺庙途中,便到处都是当地人在田野间劳动的场面。

在卡久拉霍,除了每年举行的舞蹈祭以外,平时也可观赏到印度各地的音乐与舞蹈表演。演出内容包括印度古典音乐和吟唱,以及具有纯熟技巧的各种舞蹈。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印度弦乐器西塔琴的演奏,而在音质特殊的箱型乐器伴奏下,高昂的女声吟唱更显得浪漫悠扬。观赏舞蹈表演时,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的共同特点就是舞者脸上夸张的表情,并搭配纯熟的脚功和快速旋转的动作。

除了欣赏音乐舞蹈表演以外,在东群寺庙处也可以看到耆那教徒举行的宗教仪式。东群寺庙对面有供教徒沐浴净身的房舍,在这里经常可见沐浴完毕、全身赤裸的耆那教僧侣走进寺庙。在印度,耆那教人口比佛教徒多出很多。耆那教的建筑和雕刻,具有非凡的成就。该教主张不可杀生并厉行禁欲,该教僧侣的修行目标,是断绝俗世、征服心欲以及超越肉体,以成为完人。他们经常在嘴巴和鼻子上蒙着白色布块,主要是担心呼吸时伤害空气中的生灵。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印度   印度教   寺庙   湿婆   王朝   回廊   神庙   神灵   雕像   历史文化   建议   收藏   简介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