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交汇“第一镇”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嘉陵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沱沱河的长江,奔腾千里,相逢于江北嘴朝天门。

常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不息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后,却扭头向北,流向寸滩,绕一个大大的湾,再回头向东,冲进铜锣峡口。

寸滩的地理位置,是个特殊的存在。

远古,寸滩一带曾是人类最早的生活场所,在寸滩羊坝滩、朝阳河、赵家溪,考古发现了无数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砍砸器、新石器时代石器、泥质褐陶片。巴渝的先民们早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寸滩街道朝阳河岸有一巨型石岩,临江而立,视野开阔,鸟瞰朝阳河沿江全貌。石岩上排列着26个大大小小的洞穴,形成奇特的景观。这种洞穴被民间称为蛮子洞。周朝时期,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按照方位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南方为蛮,南方的洞穴就称之蛮子洞。对西南地区的蛮子洞,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众说纷纭,一说居住,南方山高林密,百兽出没,南方人个子矮小,为生存安全,凿穴而居。二说军事,历代部落纷争,冲突四起,蛮子洞作军事要塞躲避瞭望所。三说墓葬,南方的岩棺,是一种特有的墓葬方式,但形制与蛮子洞完全不同。寸滩石岩上的蛮子洞,如同历史的隧道,暗藏着这一地域人们生活和生存的千古密码。

寸滩镇,最早有建置的记载是清道光《江北厅志舆地场镇》:义里,寸滩镇。去城,十五里。清代的寸滩镇属义里,江北城为江北厅治所,十五里,即寸滩镇为江北城近郊。

到了民国时期,寸滩镇从江北县属划出来,为重庆市直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江北区境置为两个区,第二区和第七区,第七区区公所驻寸滩,寸滩成为第七区政治中心。1993年寸滩乡和原溉澜溪街道合并,组建寸滩街道。2007年1月,江北区党政机关整体搬迁至寸滩街道境内,寸滩再次成为一地区域的政治中心。

明清时期,寸滩一带是川东北地区到重庆城的必经之道。交通四通八达,东下长寿万县达湖广,西北去渝北合川璧山可达陕西。得依山傍水之地利,发源于渝北横山的双溪河入江口形成了寸滩老街,发源于铜鼓山的溉澜溪入江口形成了溉澜溪正街和头塘正街。溉澜溪正街、头塘正街与寸滩老街,组合成行政建制的寸滩乡镇,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后第一镇。

第一街溉澜溪正街

沿江北嘴东下,过梁沱、绕打渔湾,有一条小溪淙淙奔流,汇入长江,入江口有一个乡村码头老街,就是溉澜溪正街。

每当洪水季节,大江奔涌,江水倒灌,奔流的溪水与江水,两相撞击,激起翻滚不息的浪头,形如朵朵兰花,人们便叫此溪为灌兰溪。因“灌”与“溉”同义,“兰”与“澜”同音,便有文人改称”溉澜溪。有文人的加持,这条溪流便多了几许诗意。

溪沟两侧全是竹木民居,有石桥相连。绿水青山,袅袅炊烟,一条小路,直通江边。江里有些大礁石,礁石上常歇息着几只野鸭或白鹭,江面、礁石、水鸟,构成一幅疏旷淡雅的画面,别有一番情趣!

江岸人头山与塔子山齐头并列,塔子山顶有座百年文峰塔,塔身造型精美,通体洁白,又名白塔。木船时代,行船走水的船帮们望见塔子山顶的文峰塔时,心中便豁然开朗,看见文峰塔就说明离朝天门江北嘴不远了。塔子山文峰塔既作行船标志,美丽的塔影也点缀了江边景色。

街市,溪流,山峰,塔影,相映成趣,素为文人游客钟爱。清代诗人程衡在此写下《溉澜溪访友》一诗:果然此地绝风尘,几欲相求已暮春。竹里遗荪摇凤尾,溪边小浪织龙鳞。

到来恰见如珪月,坐久浑忘卖药人。却忆当年杜陵老,寒山无伴语津津。

一句“绝风尘”道尽了溉澜溪一带的风物清幽,景色静谧。

溉澜正街也有它的热闹之处,《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志》记载:明清时期,街上店铺林立,茶店、酒店宾客满座。尤其在夜晚,各个茶馆开始说书,内容多如《三国》《水浒》《说岳》《杨家将》等,人们边听说书边饮茶。说书人一般用板凳搭成讲台,前面放上一张桌子,在煤油灯下开始说书。说到精彩处,说书人手舞足蹈,表演夸张,最后惊堂木一拍:“欲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至此散场后,人们意犹未尽,边议边散,回味无穷。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沦陷区的难民纷纷逃往内地。溉澜溪居住人口徒增,江边、人头山脚下,到处是简易棚房和吊脚楼。溉澜溪正街热闹起来,出现了茶社、酒店、油烛铺、理发店、成衣店等。为躲避日机轰炸,许多工厂也迁来溉澜溪,白象街的商务印书馆迁过来在此建印刷厂,陆续迁来鸿昌机器厂、建业机器厂、四方机器厂、江北机器厂,还有军用粮厂、米厂、脱水厂等;1945年从广西桂林迁来利华橡胶厂,重庆解放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利华橡胶厂为前方承制大批军鞋,为此,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利华橡胶厂一度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胶鞋专业工厂, “弓力牌”胶鞋,饮誉中外。后来企业改制,利华橡胶厂搬离溉澜溪。

城市建设的发展,而今的溉澜溪一带高楼林立,轻轨穿行。人头山和塔子山一带已经打造成风景秀丽,花开四季的休闲公园。今天的溉澜溪风景里少了翠竹村落,处处流溢着现代气派。

第一铺头塘

紧邻溉澜溪的一条石板街,随山势蜿蜒而下,这就是头塘。

明清时期,国家兵部的通信机构称塘站,军事情报称为塘报,重庆府至成都府的水驿第一塘站设置在这里,因此,得名头塘。

从江北城出发,塘报从头塘发送川北合州(今合川区),要经过十个塘。起始站头塘,经寸滩至善桥沿江道路,抵达井口对岸的二塘河,为二塘,在今天的渝北区;沙坪坝区歌乐山精神病医院的三塘坡,为三塘;沙坪坝区土主场四塘村,为四塘;沙坪坝区的青木关关口,为五塘;六塘、七塘、八塘属壁山县境;九塘、十塘属合川,十塘到合川东津沱。驿路全长约200余里。

塘报由塘兵骑马递送,每塘建有塘站,塘兵的往返,行人商旅的歇息打迁,塘站发展成街市,头塘乃塘报起始处,街市尤为热闹,清道光时为江北厅的五大集镇之一。

民国时期的1929年,头塘商人赵建臣在街上创办私塾“诚善小学”,后又开辟新的校址,即今天的诚善中学校址。1940年,他用母亲60大寿时亲朋所赠8000余元用于修建学校礼堂。两年后,校礼堂被日机炸毁,赵建臣用母亲的治丧费和赡养遗产修复礼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获悉赵氏母子兴办教育之事,大加赞赏,并亲为礼堂命名和题下“清芬楼”三字。诚善中学是这一带唯一的私人办学,学校广收贫困学生,鼎盛时期,全校中、小学生达千余人。现为一所公办中学。

20世纪80、90年代,头塘正街很是繁华,街头一家小餐馆,打着“荤豆花”招牌,赶场日生意爆好,食客满堂。街上还有各种店铺,理发店,录像馆,照相馆,还有大大小小的茶馆,理发店里贴满了那个年代港台俊美的明星照片。

2010年,重庆江北嘴CBD建设推进,溉澜溪片区被改造,头塘正街被拆除。

第一场寸滩老街

沿着塔子山和人头山半山腰的石板路,过一座叫堰月桥的石拱桥,踏上桥头就进入了寸滩老街。

老街坐落在江边,江边有一石崖,形同秤杆,船夫称为“秤杆石”,江边的滩,故被人呼为秤滩,后又因石崖不高,戏称只有一寸,谐音改称寸滩。

寸滩老街是个水码头,是沿江的交通要道,清嘉庆年间建场镇,石板铺成。形成场镇后,寸滩因此而兴。

寸滩码头是川盐等物资水上运输集散地,桐油、猪鬃、牛皮、木材等等土特产品交易在此转运。码头船舶云集,装卸船只往来不息。

陆路也四通八达,是川东北地区到重庆城的必经之道。通往下川东去湖广的干道的江长路全长202里,亦称渝万大道,从江北城文星门出发,从头塘往东到寸滩、黑石子,再北上石坪,进入长寿界沙溪场,通往万县达湖北。北上渝北区两路镇古路、草坪、高嘴、两岔河、大弯等进入今天四川省的邻水。西去渝北区鸳鸯,经悦来到北碚的水土、东阳镇、二岩等入合川。经璧山、合川可达千米之外的陕西。通往各处石板砌成的官道上,行旅驮马不绝于途。寸滩街上八方来朝,商栈繁忙,酒肆、商铺等买卖兴隆,场镇喧闹繁华。因此,寸滩场镇被誉为江北嘴下游“第一场”。

夜晚,停泊在长江边数十艘卸货的盐船,灯火耀眼,灯火与水波交相辉映。一派繁忙,有诗形容寸滩码头:“白日里千人拱手(推船),夜晚来万盏明灯”。

一个场镇的繁华,周围一定有多座寺庙殿阁,庙宇祈愿着希冀也慰藉心灵。商贸繁荣之地,也是香火兴旺之地,观音庙、川祖庙 、祭拜水神李冰父子的万天宫,唯一保留至今的观音阁等等。寸滩一带寺庙众多,佛性氛围浓厚,佛缘甚众,过往之人,多有感慨,乾隆时期的巴县知县袁锡夔,泊船在寸滩过夜,写下著名的《夜泊寸滩》:小艇摇明月,停桡得寸滩。犹闻城市话,渐觉水云寒。蛙鼓喧清夜,渔灯乱急湍。高崖有老衲,安坐一蒲团。

诗中山、水、月、僧,犹如进了佛界仙境。

由于寸滩老街处特殊的地理河流位置,1939年,国民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在寸滩老街的后山上,设立寸滩水文站。70多年来,承担着长江的水位、水温、降水量、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沙颗粒分析、卵石推移质、沙质推移质、水化、水质、污染分析等十多项水文测验项目,是长江上游测验项目最全面的一个站,也是水文测验任务最繁重的一个站。

抗战时期,教育家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1938年西迁来渝,次年,日机对重庆市区进行狂轰滥炸,学校疏散下乡,几经周折,定居在寸滩以东的白沙沱。在此教学10年,1949年迁回上海。有关资料记载,中共地下党员江竹筠烈士曾在这所学校读书,学的是会计专业。江竹筠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学校被誉为“光荣的母校,人才的摇篮,生活的熔炉”。

今日之寸滩

千百年来,长江滔滔东去,瞩目世事沧海桑田。两江交汇第一镇的溉澜溪正街消失了,头塘正街消失了,寸滩老街即将消失,曾经的繁荣和闹热只属于过去的时代,新时代的两江交汇第一镇,将迎来一个新的大繁荣。城镇建设大发展,寸滩沿江良好而优越的水岸条件,被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2003年海尔路的开建,从五里店街道立交至铁山坪街道桂花湾成了寸滩街境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海尔路与新溉路、金渝大道互通,同时与渝长、渝黔、渝邻三条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相连,也与对岸南岸区的大佛寺大桥,渝中区的黄花园大桥和朝天门大桥互通。

同一年,重庆最大的长江上游货运中心寸滩港区开建,一座国际现代化集装箱大码头横空屹起。三年后,曙光工业园区成立,寸滩,从一个农村古朴的乡镇换上了现代都市靓丽的容颜。

寸滩老街片区将华丽转身。邮轮母港片区、保税经济区、时尚消费区,规划中的6平方公里将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寸滩国际新城。

寸滩老街,区境长江沿岸拆迁得比较晚的老场镇。拆迁前,每逢单日3、6、9号为赶场日。沿街摆满摊子,瓜果蔬菜,鸡鸭鱼肉,衣帽鞋袜,日常用品,货物满目,应有尽有。商店,餐馆,理发店、药店铺面沿街绵延。小贩高喊,喇叭叫卖,甚是闹热。

坚持到最后拆离的老街场口那家老豆花馆,大铁锅,大客堂,老式油亮的木桌子,木板凳。灶上大蒸子蒸汽升腾,饭香扑鼻,洁白的豆花棉扎嫩滑,口味清爽。这里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店,客人纷纷前来,拆迁的废墟边,停放着各色小车。人们坐在木桌子前,吃一碗老豆花饭,周遭弥漫着老街气息,身心洇润葱蔚的回忆。



文章作者:杨永美

供稿单位:江北区档案馆方志编研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嘉陵江   江口   合川   老街   江北区   蛮子   长江   江边   江北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