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无棣海丰塔的传说

海丰塔,位于无棣县城,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碑记为“尉迟敬德监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明代维修时,无棣邑人、吏部尚书杨巍撰有《海丰县重修宝塔记》,并刻石竖碑。

在国家AAAA级景区无棣古城东南隅大觉寺,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海丰塔。

海丰塔,大觉寺浮屠,原名“普照寺舍利塔”,也称“唐塔”“大觉寺塔”,古朴轩昂,飞檐挑角,禅佛胜境,文笔冲霄,可与西安大雁塔媲美。清代无棣才子李异曾经写过一首描写海丰塔的诗,还被载入了民国版的《无棣县志》,这便是无棣古八景之二“丛林塔影”:“笔锋秀出郁人文,形式平将雁塔分。欲抉天章题碧落,凌空一管扫烟云。”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华北地区沿海,而唐朝的京都却在西北地区的陕西省,两地路途遥远。在百废待兴的大唐之初,长安城里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亲派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敬德到无棣大兴土木修寺建塔呢?因为,李世民听说了《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这个传说。

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文殊菩萨把五台山选为讲经说法的演教场。这里重峦叠嶂,沟无泉水,山不披绿,天无飞禽,地无走兽,十分的干旱和荒凉,是一个无任何生命栖息的地方。文殊菩萨在环境这么糟糕的地方做道场,也是难熬这赤日曝晒之苦。为了普度众生,文殊菩萨便想借东海之水,消五台山之热,让荒山变绿,湖泊遍地,花果芳香,兽走鸟飞。于是,她骑着雄狮率众弟子去东海取“清凉石”。

闲话简说。话说文殊菩萨来到东海,向东海老龙王借了“清凉石”。就在返回五台山途中,路过古邑无棣,顿觉和风微拂,丽日映照,百鸟飞翔,花香袭人,有一种飘然若仙之感,便命弟子们在现在海丰塔的位置歇脚打尖。她暗自感叹: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家之佳境胜地。于是,文殊菩萨一时心动,便将随身携带的一颗舍利子埋在这里,以感念佛祖之恩德。

到了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人乐年丰,歌舞升平,佛教极盛。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这段佳话,传到了京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传说,玄武门之变后,杀兄弑弟使李世民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他开始“崇尚佛教”,这也是他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国策之一。

明代无棣人、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杨巍在《海丰县重修宝塔记》云:“吾海丰有塔,在城东南隅大觉寺中,唐贞观年所造,盖太宗尚浮屠,喜武功,史臣已言之矣。彼时佛国进舍利几十粒,太宗颁于海内大郡,令建塔以贮之。吾海丰僻在海滨,寥落荒凉,不足以称大郡,想太公赐履之初,海丰为无棣故地,当燕齐之界,去大唐不远,其故垒遗墟,犹有存者,或可以称大郡而有此塔也。”无棣虽不是大郡,但是位置重要,属“太公赐履”之地、齐国北至,地处齐邦燕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汉垒”遗址,故在此修寺建塔。

于是,李世民大手一挥,金口玉言:“那就着尉迟公去督建海丰塔吧。”尉迟公就是尉迟敬德,他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尉迟敬德督建的海丰塔塔龄比“塔祖”西安大雁塔还大了6岁,为举世罕见的十三级浮屠。

李世民听传说建海丰塔这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的。

杨巍在《海丰县重修宝塔记》一文中就提到了文殊菩萨当年无棣歇脚藏舍利这个传说:“按佛祖通载云,塔有四类:轮王一级,声闻四级,独觉十二级,菩萨如来十三级。此塔亦十三级,或有菩萨与真舍利藏于其间耶……”

2012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政协无棣县委员会编著《无棣区域文化通览》之《大渤海第一塔——海丰塔》载:“唐朝贞观年间,佛教盛传,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京都长安,唐太宗亲派尉迟恭为督办,在无棣修建了十三级唐塔。这一传说与明太宰杨巍《海丰县重修宝塔记》中记载的‘或有菩萨与真舍利藏于其间耶’相印证。”

在山东、河北一带,有一首《冀鲁三胜》民谚广为流传,民谚曰:“沧州狮子,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据说,“沧州狮子”就是当年文殊菩萨东海借“清凉石”的坐骑。

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在无棣世代相传千余年,妇孺皆知,就连《无棣县志》等志书都记载了这个传说。

现如今,在无棣大觉寺海丰塔下,有一座菩萨殿宇,称为“歇脚殿”,供奉的就是无棣歇脚藏舍利的文殊菩萨。大殿楹联为:“文殊菩萨歇脚无棣藏舍利;贞观天子手诏棣州建宝塔。”殿内文殊菩萨造像为铜质,通高三点二米。清凉石之上横卧一青毛狮子,慈眉善目、瑞相天然的文殊菩萨歇息其上,右手持慧剑,左手持舍利子,欲欣然藏舍利于此地之状。

歇脚殿内还有大型壁画《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变相图》,画高为三点二米,长为二十米,面积为六十多平方米,壁画共分为“昔日五台山,众僧遭磨难”、“文殊赴东海,借得清凉石”、“歇脚无棣邑,欣然藏舍利”、“唐宗颁诏书,敬德建宝刹”、“冀鲁三名胜,壮哉海丰塔”和“今日五台山,四季皆春天”六个部分。

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在鲁北一带,有关海丰塔的民间传说举不胜举,如《舍利宝塔的传说》《唐塔的传说》《天王擒龙填海》《去塔顶撒尿摔折臂》《神匠锔塔真离奇》《深不可测井通海》《智修海丰塔》《海丰塔下井的传说》等等,其中以《锯塔的传说》最让人津津乐道。

在无棣民间,有“倒了海丰塔,淹了无棣县”这一说。

传说,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海丰塔塔底青板石下发现了一口古井,原来是渤海的海眼。一次,大觉寺内一个小和尚用水桶从古井里向外提水,水桶提多高,井里的水就涨多高。小和尚吓得松了手,水桶随着一声巨响掉进井里,把海丰塔震裂了好几条口子。海丰塔要是倒掉了,将地陷天塌,万物俱毁。老百姓们惧惶惶不可终日,可是又无计可施。

一日,一箍炉匠荷担叮当向大觉寺走来。他一边走一边连声吆喝:“锔大家伙!锔大家伙!”大觉寺前一个吴姓老翁回家取来一大铜盆,请箍炉匠锔。箍炉匠摇摇头:“太小!太小!”

这时,有个老婆婆正在海丰塔下缝补衣裳。听到箍炉匠能锔大家伙,就招呼箍炉匠到她家去锔大水缸。箍炉匠还是摆摆手嫌小。一旁的吴老翁生气地说:“海丰塔大,你去锔海丰塔吧!”

当天夜里,就听到海丰塔下,嘟嘎声、敲击声,震屋落尘,数里皆闻。第二天一大早,海丰塔上的几条裂口子全都锔好了,三枚铁锅子足有一丈多长。大家这才如梦方醒,这哪里是箍炉匠呢,明明是神仙下凡修好了海丰塔。于是,在塔下焚香顶拜,鼓乐歌舞相庆。

传说归传说,不过,在清康熙年间,无棣古城一带发生了地震,城墙都坍塌了,海丰塔半腰裂一巨缝,摇摇欲坠。到了清光绪年间,无棣古城又遭遇了地震,十三级宝塔损毁为6级半。据民国版《无棣县志》之《祥异志·地异》记载:“康熙七年(1668年)夏六月十七日,地震,城堞圮,池水溢,寺塔为裂,十九日又震。”“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五月四日,地震裂,黑水涌出,大觉寺塔圮其半,数日屡震。”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到了近代,海丰塔塔基砖石剥蚀,更加战火频频,已经难于修补,遂于1957年经上级批准,将残塔夷平,塔基封土保护。

1991年无棣县重建海丰塔。新建的海丰塔是由无棣乡贤张镈设计的,基本保持了唐塔的风貌。这个张镈可了不得,他父亲是曾任清政府两广总督的张鸣岐,他还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总设计师、总建筑师呢。

重建的海丰塔共13级,高45米。外廊是砖瓦结构,饰八棱飞檐挑角,角系铜铃,中心为水泥浇筑大圆柱,座基四门分陈,二级以上各层四窗开列,顶层八面环柱,上有佛光圆珠托半月组成塔刹。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李铎先生为海丰塔亲自写下“海裕无双邑,丰余第一州”的正门楹联和“海丰塔”匾额;中国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欣然挥毫题写了“海丰塔”塔匾。

海丰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塔,也是教人行善的善塔,见证了历史的盛衰巨变,成为无棣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 张海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无棣   海丰   海丰县   无棣县   滨州市   佛教   东海   文殊   宝塔   菩萨   舍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