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芷溪分外香

陈寿南 文/图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历史文化,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文脉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在闽西群山环抱中,有这样的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因规模宏大、建筑奇伟的古民居群和红色辉映的革命历史而闻名遐迩,它就是连城庙前的芷溪。

9月上旬的一天,我约上几位好友慕名前往芷溪探秘览胜。从龙岩城里往龙长高速驱车半个多小时,下新泉高速路口,往319国道再行驶七八分钟,便到了庙前镇芷溪村口气势宏伟的石牌楼。映入眼帘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门额,让人欲品芷溪古韵文化的芳香;牌楼的“杰构庞然景占江南称一胜,古村卓尔脉传故里聚千烟”的正门联,让人欲穷芷溪古建筑奇伟、古村落宏大的奥秘。

我们穿过牌楼,看到芷溪河畔的一片繁荣街景,感受了芷溪的今昔巨变。我们在村里的古码头两棵数百年的古樟树旁下车,开启了探秘览胜之旅。

芷溪位于连城庙前桃源山下、芷溪河畔的盆地,山俊林秀,岸绿水清,是一个有万余人聚居的古村落,历史逾七八百年,村名因溪流两岸长满芷草而得名。芷溪古村曾辖芷溪、芷红、芷星、芷民、芷联和坪头等6个自然村,因人口庞大,20世纪八十年代各改设为行政村。芷溪古村落,主要聚居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黄、杨两姓居多。

芷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协会会长老黄充满自豪感地介绍说,芷溪古建筑恢宏隽秀,历史文化璀璨夺目,革命史迹甚多厚重,保存较好的古宗祠74座、古民居139座、革命旧址8处,列入全国文保单位3座、省级文保单位19座。听了老黄的介绍,我们一行人急切地想全部都走一走,饱览芷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风采,因时间所限,我们只能选择几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古宗祠、古民居、红色旧址看一看。

芷溪的古村落建设规划布局较为科学,不管是街巷、古道、引水,还是宗祠、民居建筑等都讲究错落有致、功能完善。人称这里的古民居群与培田的古民居群同享“民间故宫”的美誉,不少建筑也是“九厅十八井”风格。这里的古建筑突出特点是讲究门楼建设的气派壮观和文化内涵,形式多为抬梁穿斗式,用材有木质、石质或木石混用。另一个特点是讲究泥雕、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建筑艺术。还有不少是祠居合一、祠学合一。据传芷溪的古村落规划建设,还早于培田,规划、建筑的能工巧匠也是从这里过去的。芷溪古宗祠、古民居保存较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如“集鳣堂”“澄川公祠”“翠畴公祠”“黄氏公祠”“杨氏公祠”等。

我们首先游览了芷溪沿河路竹坑桥头东侧人称“客家大宅”的古民居建筑典范一集鳣堂。此大宅为芷溪杨氏开基第十七世裔孙渔溪公于清代年间开创兴建,前后历时10年,迄今有300年历史,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集鳣堂为闽西地区典型的祠居合一的复合式民居建筑,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木质构造,具有四进四直三开间的“九厅十八井”规模,以上、中、下三厅为主轴,左右对称分布大小房间101间,建有内外门楼、雨坪、月池、两口水井、文武学堂、后花园、工坊等,建筑面积5356平方米,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此大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存完好;用材讲究,工艺精湛。我们从内外门楼门额“南离辉映”“白环世守”的题刻,柱联,大厅两侧题诗等所保存的林则徐等朝廷官员和著名书法家的真迹,雨坪的一对父子进士石桅杆,建筑规模的气派等,可以感受到集鳣堂杨氏家族的显赫和书香文化。

游览完了集鳣堂,我们跟随老黄,沿着有数百年历史的两米来宽、两旁古民居林立、圳水作伴的古巷,走在磨光发亮、凹凸不平的鹅卵石铺成的古栈道上,感受岁月的流淌和沧桑。我们穿过弯弯曲曲、水声哗哗的两百来米古巷,便到了芷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全国文保单位——翠畴公祠。

翠畴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七年,迄今有100多年历史。该祠占地面积767平方米,建筑面积543平方米,建有内外门楼、雨坪、半月塘、厅堂、天井、横屋、书房、花园等,为典型的围合式庭院建筑。翠畴公祠的精彩看点,在于门楼斗拱、梁柱廊间、壁上彩绘等,雕刻与描绘的梅兰竹菊、“麻姑献寿”“二十四孝”“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花草、人物、神话栩栩如生,让人赞叹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艺术。

看完了华丽多彩的翠畴公祠,我们又沿着古巷、踏着刻满岁月年轮的鹅卵石古栈道,来到了精美绝伦的毛泽东召开座谈会旧址、国家文保单位——澄川公祠参观。

澄川公祠,也称“孔硕堂”,建于清同治年间,是黄姓第十四世孙澄川公所建。该公祠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其建筑特色主要集中在石门楼。该门楼为六柱五开间,五叠顶,采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等手法,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它不但是芷溪石雕的精华,也是芷溪公祠建筑的代表作。门楼内柱的“承芬垂燕翼,继序起龙文”的楹联,道出了黄氏先人寄语后代子孙要承接祖德芬芳,继往开来图强的厚望。1929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这里召开农、工、商、学代表座谈会,宣传中国革命形势,发动群众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调研。公祠内陈列着芷溪人民支援红军、参加革命的大量史料、文物,让游人感受革命传统教育。澄川公祠附近的乔荫堂,是红四军一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的旧址,在这里,游人可以了解红军入闽的烽火岁月。

芷溪的集鳣堂、翠畴公祠、澄川公祠等古建筑的宏伟壮观、精湛工艺,让游人叹为观止;芷溪的崇文重教、家训文化,也让游人敬慕仰重。明清时期,芷溪文风鼎盛,建有书院、学堂10多处,有记载的明、清进士23人,举人51人,秀才300多人,留下了“一巡二院三典史九文十武四监生”的佳话。芷溪的英才辈出,离不开良好的家训文化,如“克勤克俭,清操砥砺,或耕或读,坚志图强”“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等家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芷溪人拼搏奋斗。

芷溪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韵,让游人向往闻香;芷溪人民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游人传承敬仰。在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斗争中,芷溪儿女1000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在册革命烈士81人。这里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足迹,留下了众多的革命史迹,留下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

芷溪河诉说着古村的岁月,桃源山拥抱着芷溪的明天。游览了芷溪的古村落,我闻到了芷溪历史文化名村散发出的阵阵古韵,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古韵的芷溪,红色的芷溪,美丽的芷溪,犹如芷溪的美食、红曲酒芳香四溢,宛如芷溪的花灯亮丽多彩……

来源:闽西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古韵   奇伟   家训   宗祠   门楼   旧址   游人   历史文化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