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


一、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

1、儿童机体组成特点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其机体组织中水的比例比成人高。

2、儿童水盐代谢

儿童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功能较差,对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的药物如泻药、利尿药等特别敏感。

3、儿童内分泌与营养利用

许多激素及抗激素制剂都能干扰儿童内分泌平衡而影响生长发育。

4、儿童遗传缺陷

许多有遗传缺陷的儿童会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异常。

5、儿童神经系统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通透性高,很多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这是新生儿、婴幼儿较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6、儿童胃肠道

新生儿胃黏膜尚未发育成熟,胃酸分泌很少,宜口服液体制剂,可避免药物溶解问题。

6、儿童肝脏

小儿肝功能尚未完善,尤其新生儿肝微粒体酶发育不全,肝内药物代谢酶活性低,药物清除率下降,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8、儿童肾脏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发育不全,按体表面积计算,分别为成人的30%~40%和20%~30%,药物消除能力较差。

二、儿童应慎用的治疗药物

1、抗菌药物

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与成人相同,治疗前最好了解病原体的性质和对药物敏感性。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损害属于发育阶段的骨关节软骨组织,幼儿及青少年不宜选用。

磺胺类药在体内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新生儿服用后使血浆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透过血脑屏障而损害脑组织,尤其是大脑基基底节的神经细胞,导致胆红素脑病,故新生儿禁用磺胺类药物。

克林霉素主要经肝脏代谢,而新生儿肝功能尚不健全,一个月以内新生儿禁用。

2、抗癫痫药物

由于儿童处于持续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代谢速率不断变化,所以需要根据血浆药物浓度监测来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3、糖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可用于哮喘、特异性湿疹、急性白血病、慢性肠炎、风湿性心肌炎、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等儿童病症。

发育迟缓是儿童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最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临床剂量要尽可能小,用药时间尽可能短。

4、铁剂

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多与其母亲缺铁、失血或婴儿期过多饮用牛奶有关。

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

镇痛药与麻醉药是用于缓解疼痛的主要药物,常与抗焦虑药、镇静药、抗抑郁药及治疗相关性疾病的药物合用,但应避免有危险的联合用药,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敏感,要防止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

6、营养补充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常见于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或生活贫困的儿童都有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过轻、消瘦或恶性营养不良症。

治疗措施:

(1)恢复营养:给予正常的食物可在三周内纠正营养不良。

(2)补充维生素:怀孕妇女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使胎儿有发育缺陷,要及时补给叶酸。

(3)平衡电解质:肠胃炎引起的缺钾需口服补充钾盐。

(4)预防感染:营养不良的儿童,尤其是恶性营养不良的儿童,易患感染性疾病,并反复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胆红素   儿童   磺胺   电解质   血浆   营养不良   屏障   新生儿   激素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