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反悔碳中和:限制中国的阳谋,我们却将欧美打入危机

张口闭口就是碳中和、环保的西方,反悔了!

在这里给你们亮亮洋相:

——德国撤销了2035年前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

——意大利、荷兰、法国、奥地利重启煤炭发电;

——就连2009年开过气候大会的哥本哈根,也宣布放弃2025年碳中和目标。

更不用说美国这个不讲武德的:特朗普2020年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2021年拜登一上台就重返《巴黎协定》。

玩呢?这么严肃的事情你进进出出,当成你家隔壁菜市场了?

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内容很多,但关键就两条:

1.将全球平均气温增长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力争2050年全球实现“碳中和”。

2.发达国家每年要为不发达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款,以帮助后者实现减排目标。

今年高温和大旱侵袭了欧美,加上俄乌战争导致的天然气紧缺,西方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趁机就不装了、摊牌了。

看看西方媒体文章的标题,简直是虎狼之词,颠覆三观。

——“治理空气污染反而可能导致气候变暖”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碳排放和气候变暖有关!”
——“其实碳排放的危害没那么高!”

当年哭着喊着减排的是你们,现在说不玩就不玩的也是你们。


这个事就为中国量身定做呗?

2010年,丁仲礼院士接受柴静采访时,曾有一个名场面

丁院士认为碳排放权应被视为基本人权,所有人都应该一样,甚至从1990年—2050年我们的碳排放只需要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80%就行。

此时女主持人道:“那他会觉得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啦!”

听闻此话的丁院士发出了一句灵魂拷问:

中国人是不是人?!

丁院士一针见血捅破了欧美的阴谋:

2009年的气候变化峰会涉及一个根本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中国人要不要发展凭什么你美国能肆无忌惮排放二百年,我们中国就必须为碳排放买单?

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发达国家耍流氓,用碳排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上升空间!


2016年《巴黎气候协定》签订的背景十分耐人寻味:那就是当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即将超过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

如果再不阻止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那么西方横行天下四百年的霸权将结束,这是萨克逊人、高卢鸡、日耳曼人、脱亚入欧者不愿意看到的。

怎么办?

那就是就是炮制“全球气候变暖”议题,制定碳排放上限,限制中国的化石能源使用!

有人要说,限制也不光限制中国自己,必须知道的是:西方早已凭借化石能源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金融资本时期的后工业化时代。

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限制能源使用,每一个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会受到影响。

关于有多大影响举个例子,我国为双碳目标,强力推动煤电去产能,发展风电和光伏来替代煤电。但是,今年夏天四川出现高温+干旱极端情况,直接导致电力供应拉闸限电。

西方首提碳中和就是一个为中国量身打造的陷阱。

阴谋捅破了就是阳谋,西方的小伎俩简直就是秃头上的虱子——清清楚楚。

怎么办?

三十六计,将计就计。

中国在75届联大会议上郑重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西方国家一听乐坏了,以为中国中计了。

因为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而新能源技术曾全部掌握在欧美手里,你是不是得买我的技术?得用我的产品?鼓吹新能源就是想利用碳排放权剥削发展中国家。

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国早就把一切计算好了。

光伏、风电、电动汽车、锂电池……新能源技术安排的明明白白。

如今新能源技术被中国弯道超车了,我们拿下了全球新能源的半壁江山。

——中国光伏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组件产量全球占比超过3/4,。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全球风电厂前五强中国占2席。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所有的电动公交车及一半的电动小汽车都是中国制造的。

——我国电动车电池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44.1%的高比例,今年7月全球电动车电池装机量第一名宁德时代、第二名比亚迪,前十名中国上榜六家。

宁德时代产量全球第一,市场份额高达32.5%。要是没概念的话,直说就是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在新能源这块,中国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

这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欧美都是弟弟。


由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不光在碳排放方面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发展新能源方面西方发现进退两难:

放弃新能源吧,就等于放弃了未来的能源生产能力;

发展新能源吧,就得从中国买设备,把能源业最大一块利润拱手送给中国。

进也难,退也难,怎么办?

掀桌子!

丁仲礼院士曾准确预言:

西方的这些国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吗?

一方面,宣布自己暂时先不玩了,另一方面,想法设法不用中国的新能源产品。

要说在不要脸这个领域,还是得数美国。

一面通过立法和贸易保护手段,针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及“201”“301”关税;一面提出财政补贴方案,扩大美国国内光伏产能。

今年6月以来,美国海关已扣留了多达3吉瓦的进口光伏组件;到今年年底,预计将有多达9至12吉瓦的光伏组件被阻止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执意打压中国光伏产业,暴露了美国对失去新能源领域霸主地位的焦虑。

今年8月,美国又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夹杂了诸多私货,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对中国新能源电池的限制:

以2023年为例,电动汽车的关键金属原材料占比40%在自由贸易国开采或加工,电池组装或生产50%在北美的电动车,这两项每满足一项能享受3750美元补贴。

虽然是针对中国,但是抱歉,按照新法案,此前有资格获得补贴的72种车型中,70%的车型将不符合条件。

更抱歉的是,目前在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方面,全球59%的锂、68%的镍、73%的钴、93%的锰等正极材料都由中国供应。

在负极材料方面,中国更是不可取代:近乎100%的石墨都由中国出产。

在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想与中国“硬脱钩”,对于美国来说,是墙上挂门帘——没门!


各国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欧洲的能源危机,完全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俄乌战争一爆发,欧洲跟着美国喊“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制裁俄罗斯”。

俄乌战争打了半年,欧洲突然发现,美国人发了大财,自己成了“代价”。

欧洲的这一波根本不冤,拿能源制裁俄罗斯,基本就相当于“拿自己祭天”,毕竟在能源方面,俄罗斯把欧洲拿捏地死死的。

——2021年,欧洲37%的天然气、25%的石油和20%的煤,都来自俄罗斯。

德国7月份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83.8%,比起天然气,电价期货走势就更刺激了:8月底,德国明年交付电价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欧元/兆瓦时,而法国明年交付电价一度涨至1130欧元/兆瓦时,一度电约合人民币7.7元了。

法国的预测更大胆:由于俄乌冲突,2023年欧洲电力价格将比2021年上涨10倍,天然气价格将上涨5倍。

说个题外话,在英国投资电力的李嘉诚家族,真成了最大赢家。

强国还能挺一下,捷克这种小国真是挺不住了:10万民众游行反欧盟、反北约,还反对乌克兰难民。

捷克真是反俄反了个寂寞,反而是自己被刀了:能源价格节节攀升,物价蹭蹭涨,眼看要入冬了怎么取暖还不知道,捷克人坐不住了,要求政府解决问题,当然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能源危机,英国开始启动煤电厂,法国则打算继续投资核能。

好的一面在于,痛苦的能源危机促使欧盟切换新能源的步调明显变快。

今年5月,欧盟提出了“REPowerEU” 能源计划,其目的是“快速减少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并快速切换到绿色能源。” 到2027年,欧盟将投资2100亿欧元。到2030年,欧盟要将可再生能源占比从40%提升到45%。

以风能为例,荷兰、丹麦、德国和比利时四国参与的海上风电规划,要在2050年前简称1.5亿千瓦的海上风电,比现在装机量翻十多倍。

欧洲在能源危机的刺激下,新能源设备的需求猛增,有个直观的例子:中国产小型风机海外销量暴增。

但远水还是救不了近渴,今年冬天对欧洲来说将会格外漫长。


美国也一样,一方面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希望重振美国光伏产业,但供应链事实不容忽视。美国光伏组件的50%以上都要依赖中国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产基地,美国自给能力只占其出货量的14%。

打击中国光伏并不能给美国带来利益,反使其产业难以为继。同时,抬高的光伏产品价格还会转移至美国光伏进口商及消费者身上,最终会影响美国新能源经济的效率和发展前景。

在加入碳中和前,我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绿色能源规划,在实行“碳中和”两年后的今天,我国的光伏和风电的技术、产能和低成本,已经稳居地球第一。

中国的减排之路走得既稳且坚,为了解决能源困境,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战略,倒逼国内产业升级,按地狱模式一路升级打怪。

美国在《巴黎协定》上的反反复复,其实却深层次地反映出美国在新能源上,已面临掉下神坛、走上衰落的尴尬境地。

美国政府似乎已经失去了定力,乱了方寸,只有疯狂地添乱、搅局。

而中国则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强势崛起,以负责任的形象展示了大国担当。

德国气候研究志家汉斯说过:“中国在可持续繁荣的绿色发展道路上领先,而美国政府却没有看到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中国   宁德   巴黎   俄罗斯   欧洲   德国   美国   新能源   危机   能源   欧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