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登六盘忆伟人-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6周年


红色江山永固

2022年9月8日深秋的傍晚,西方落日晚霞,我久久地凝望着天空。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掠过多少思绪、多少追溯、多少怀念……

明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6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禁让我回忆起了两次登临被伟人誉为红军长征“胜利之山”——六盘山。

红日初升山河壮美

【六盘山概述】红军长征翻越的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狭义的六盘山为六盘山脉的第二高峰,位于固原原州区境内,海拔2928米。

六盘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

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312国道经此。

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山地东坡陡峭,西坡和缓。

六盘山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

一座高山,因此被称为“胜利之山”的六盘山。

六盘山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这里聚居。文化遗存具有“古”、“贵”、“多”的特点。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时曾在这里休养生息,整肃军队,后病逝于此。

而六盘山下的泾源县总人口的97%为回族,积淀着丰富的伊斯兰文化、浓郁的回族风情。另外,六盘山地区广泛流传着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说和故事,如“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柳毅传书”、“鬼门关的故事”等。

初登六盘山是缘于一位老战友,他的家乡在固原市彭阳县,与名山毗邻。

2016年国庆节受老战友邀约,有幸登上了六盘山。过去我只在书本上了解过六盘山的巍峨和壮美,当身临其境后,才真正领略了此山果然名不虚传。

那时初秋季节,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茂盛,山花烂漫,站在山顶鸟瞰群山,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修建在主峰上的纪念馆内游人如织。

我和战友运气好,原本打算聘请纪念馆讲解员做向导,但我们走进纪念馆大厅后,赶巧遇上当地驻军组织官兵参观,纪念馆派出了讲解员配合部队开展红色教育。

天安门楼灯火辉煌

见到军人格外亲切,加上天公作美,让我初次拜谒名山,更有了纪念意义。

聆听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我进一步了解到,当年伟人毛泽东带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路过六盘山留下的佳话。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翻越六盘山不是一件最惊险的事,也不是一件最重大、最辉煌的事,但可能是毛泽东心中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件事。在他的心里一直惦念着,尤其是那一首《长征谣》。

1935年12月,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几经润色修改,《长征谣》才变成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公开发表: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党的十大时伟人毛主席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站在高高的六盘山顶峰,吟诵这首词时,更能感受到六盘山上独特的风景,更能感受到这首词是伟人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一个总结、对革命到底情怀的一种抒发,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参观队伍中朝气蓬勃的青年官兵,一边听一边用深情的目光仔细地注视着每一件文物和图片,革命前辈的艰苦卓绝,令人敬佩仰慕,是吾辈一生学习的楷模。

在讲解员描述中我在心里记住了六盘山下的两个地名。

一个是叫做单家集的村庄,另一个叫张易堡。

单家集是红军长征和西征期间在宁夏唯一四次途经和驻扎的地方。

讲解员告诉我们,根据当地健在的老人们回忆,首先来到六盘山的是红25军。

这里是回族聚居区,红军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经文……

这支仁义之师迅速赢得回族同胞的拥戴。两个月后的1935年10月5日,当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行至单家集。

当地回族群众一见红军又“回来”了,纷纷夹道欢迎、送水送物。

毛主席等一进村,就去参观清真寺,和阿訇亲切交谈,毛主席给阿訇和在场的回族群众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主张民族平等政策。

阿訇听后非常感动,当即就招呼回民给红军腾房子、并邀请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在清真寺吃饭。

位于清真寺北侧院落的这间农家小屋,就是毛泽东在单家集那天晚上住宿的地方。这里是一位普通回族农民的家,这铺土炕为毛泽东拂去了一天来得鞍马劳顿。

10月6日拂晓,毛泽东又率队出发,当晚扎营张易堡(今宁夏固原原州区的张易镇)。

10月7日,毛泽东率队离开了张易铺,途经青石嘴时,在一个小山头上,毛泽东直接指挥一纵的三个大队,歼灭了国民党军两个骑兵连,缴获战马百余匹。并以这批这马为基础,建立起红军的第一支骑兵连。

歼灭这股敌人之后,红军翻越了六盘山,据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小胜之后的毛泽东兴致非常好,边走边介绍六盘山自古以来发生的战争。中途歇脚时,看着天山南飞的雁阵,毛泽东诗兴大发,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

后来这首脍炙人口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在这时打下腹稿的。

六年前初登名山,六盘山在我心中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红军长征精神也成为战胜生活中挫折的不懈动力,在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后,我依然相信,世间的所有美好都是在风雨之后。

再次登临名山,是去年冬天。

我和战友一行四人结束了两当红色之旅后。途径六盘山,天降瑞雪,我们还沉浸在对两当兵变中革命前辈光照日月,丰功伟绩的深切缅怀之中。

途径六盘山镇时,天空突然放晴。

初冬的瑞雪映照着名山,显得格外壮丽。难道是这是天意,让我们有了拜谒伟人笔下“胜利之山”的强烈愿望。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此难得的机会,可遇不可求,驱车半小时到达山下的接待处。上午大雪时准备闭山的管理处,看到天空突然晴朗,取消了决定,正常营业,我们是今天第一批游客。

我们的到来,让工作人员又重新打起了精神,用一流的状态迎接我们四位不速之客。

有了六年前的登临名山的经验,我主动承担起了导游的角色,给其他三位战友讲解六盘山和伟人在此地的历史。

我滔滔不绝地讲述,加上山顶“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详实的历史记载和实物展现,让同行的战友们赞叹不已。参观结束后都发自肺腑地说出了“不虚此行”的感慨。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

明天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6周年,作为一名在伟人去世后,第一年出生的70后,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回顾了两次登临胜利之山——六盘山的情景,也是一种特殊的纪念。

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继往开来伟人创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传承和接力。

相信有伟大英明统帅的带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民族复兴大业的日子,会越来越近。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欣欣向荣。

九月九日,遥望山川。

让我们一起深切缅怀伟大领袖逝世46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您的光芒照万丈,您的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固原   伟人   名山   回族   山脉   阿訇   讲解员   清真寺   纪念馆   深切   红军   周年   伟大领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