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被列为2A致癌物,少吃红肉能防癌?医生提醒:吃对方法很重要

“红肉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致癌物,不能再吃了!“

”少吃红肉或不吃红肉,能够有效地防止癌症。”

“好多癌症都是我们狂吃红肉导致的。”

......

说到补充蛋白质,就会直接想到猪肉、牛肉、羊肉,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却指出,红肉如猪肉被列为2A类致癌物,吃多了非常不利于我们的健康。相反,白肉如鸡肉则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利。在这背景之下,少吃红肉是否真的能够预防癌症?

一、红肉致癌的风险不用在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孩童在被诊断出大肠癌时,不但错愕也不解为何这么年轻就被大肠癌盯上呢?事实上,这些年轻人罹患大肠癌很大原因是吃出来的,他们不但喜欢外食、不讲究饮食安全,又爱吃速食、香辣油炸物、含糖饮料等高风险食物,从夜市美食摊位前排长龙的几乎是年轻人,且以油炸物、烤肉、甜品居多,就可以看出一些。

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总署(IARC)曾公布诱发大肠癌的二大类恐怖食物:

加工肉品:国际癌症研究总署将加工食物(热狗、火腿、培根、香肠、牛肉干与罐头肉品等)列为一级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会增加18%罹患大肠癌风险。这些加工肉品为了延长保存期限或增添风味,加入防腐剂或化学物质,或是经烟熏、盐渍处理,吃下去极容易产生致癌因子。

红肉:国际癌症研究总署将红肉列为很可能致癌的2A级致癌物,每天食用100克的红肉(猪、羊、牛)则会增加17%罹患大肠癌风险。红肉经过熏烤或高温烹调,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不管如何,在目前的医学上已经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加工肉品和红肉会造成大肠癌,所以WHO才会把红肉、加工肉列为2A致癌物。从这个方面而言,红肉致癌的风险并不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二、红肉和白肉又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什么肉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都是最受欢迎的食物。一方面,它们能够为我们的饮食增添风味;另一方面,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然而,相信大家也听说过,肉类可以分为红肉和白肉。那么这又是怎么进行区分的呢?

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想分辨是红肉或白肉,我们只需要对肉类的颜色进行判断就行。实际上,如果真要细分清楚的话,必须以肉中所含有的肌红蛋白的多少来进行分辨。一般来说,鸡肉、鸭肉等因为肌红蛋白含量不高,则成为白肉。相反,猪肉、牛肉等含量相对较高,则是红肉。

其实,不管是红肉也好,白肉也罢,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红肉含有丰富的油脂,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的风险。但是,红肉的含铁量相对较高,可以为贫血的人群带来一定的补益。白肉则是油脂量较少,含铁量也较少,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三、红肉被列为2A致癌物,少吃红肉能防癌?

肉食是饱和脂肪及胆固醇的最主要来源,这二种物质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凶手。英国营养学会研究显示,不吃肉食可降低24%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偶尔吃肉也能降低20%风险。多项研究显示,少吃肉可以在12天内,使胆固醇降低约11%。此外,红肉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级的致癌物,医学上也都建议少吃红肉。

人类所患的癌症,有70%癌症与肉食有关,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发表,男性的癌症40%由肉食引起,女性的癌症更高达60%与肉食有关。由于肉类中钾钠比例远低于正常水准,如果低钾高钠的肉类吃多了,将大增罹患癌症的机率;并且肉食族的肠道容易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因此,少肉多蔬食可降低所有癌症的罹患率。

然而,在现有的流行病学上的研究大多数是从病人罹患癌症之后,再仔细回溯自己的饮食习惯,才发现自己是吃多了红肉所导致的。实际上,红肉是否真的跟癌症有直接的关联吗?其实,当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如果说将红肉与癌症划上等号,恐怕并不能成立。

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许多因素如环境因素、家族遗传、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在目前,国内外医界公认的防癌措施,是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致癌因素少或没有致癌因素的食物及饮食习惯,如此可以减少一半诱发癌症发生的风险。但是,致癌因素很多,无法从摄取单一营养素防癌,应均衡摄取,才能发挥营养价值。因此,如果单一想从少吃红肉来预防癌症的话,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四、吃红肉时,牢记3点或更健康

现代人偏好肉食已成为全球文明国家共同的现象。近年来国际多项研究均证实,多吃红肉不利健康。因此,很多医学、营养机构鼓励民众多蔬食少肉食。但是这并不代表,红肉就是百害无一利了,我们该吃,还是得吃。一般来说,我们在吃红肉时,牢记以下3点或许能吃得更加健康。

1、红肉每天应少于50-70克

虽然红肉吃多了不利于健康,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红肉是我们身体良好营养来源的事实,毕竟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锌等。所以,我们并不能完全不吃红肉。相反,假如我们每天将红肉的摄入量限制在50 70克之间,完全是不用担心产生健康危害的。

2、避免高温烹饪红肉

红肉中的油脂受热溶解,若是采用高温烹饪,会产生一种致癌的多环芳烃和杂环胺化合物。虽然这些物质的产生不会百分比确定就会罹患癌症,但是我们去避免,只会对我们有益无害。因此,我们烹调红肉时,一定要以温和的方式进行烹饪,比如煮、涮、卤、炖等。

3、除了份量还要挑对少油部位

在网络上,有很多文章错误地宣传人类的致病,也与食用动物肉类某些部位有着不可密分的关系。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不可置否,猪脖子、鸡脖子确实是注射药物的常见地方,淋巴结也比较多,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某个药物注射进入体内,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动物,都会全是起作用,并不只是注射部位发生作用。

其次,动物的淋巴结跟人一样,也是分布在全身。一般来说,在屠宰过程中,经过健康的动物如猪,又清除了淋巴结,是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所以,我们与其挑部位吃,不如挑选油脂较少的区域进行食用。在挑选红肉肉品时,一定要挑选较瘦、油脂较少的,例如里脊肉、鸡胸肉;如果肉类带肥肉,则先去除肥肉再烹饪,吃了较安全。#谣零零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   白肉   肉食   肉类   油脂   癌症   因素   医生   风险   方法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