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和文化上看浙江:东南重地何等重要


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一、浙江奇地

长江之南、东海之滨,山、海、江、湖、平原、丘陵、海岛和港湾构成的“之江大地”,秀美如画。


曲水流觞,陌上花开,东山再起,富春山居,诗意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丝茶之府”,“鱼米之乡”……全国怕是再难找出哪个地方能有浙江这么高的美誉度!


浙江是山水胜境,人文荟萃,历史厚重!


浙江的历史长达五千年!这里是最早出现水稻和丝绸的地方!早在春秋时期即走向中国历史舞台。


青铜、瓷器、茶叶、丝绸、海盐,赫赫有名!

西塘、南浔、乌镇,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江南古镇!

西湖美景、京杭运河、钱塘大潮,哪一个都闻名遐迩!

浙江与诗、与画、与书法、与江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处于“长三角”南翼的浙江,区位优越,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是东南重地,是中国的核心区和精华

浙江在全国的位置

二、东南重地


浙江是“含金量”很高的东南重地:集战略要地、资源富集地、经济重地、文化高地与一身,非同小可!


(一)战略要地


一是东南形胜:浙江崇山巨浸、重江之险、膏腴沃野,难得的休养生息之地!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称:“浙江之地,崇山巨浸,包络四维,而临安实为都会。右峙重山,左连大泽,水陆辏集,居然形胜。”


何谓“崇山巨浸”?崇山即高山,巨浸即大海。高山和大海是浙江的主体,是最基本的底色,也是浙江突出的特色。


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山地丘陵占比很高。

浙江的山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自西南向东北呈大致平行的三支山脉:西北支从浙赣交界的怀玉山伸展成天目山、千里岗山等;中支从浙闽交界的仙霞岭延伸成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入海成舟山群岛;东南支从浙闽交界的洞宫山延伸成大洋山、括苍山、雁荡山。


尤显珍贵的是:浙江不仅山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成片的平原,还有膏腴沃野!浙江有四大平原:即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实际上是盆地)、温台平原(温州、台州)。比起极度缺乏平原的贵州、云南等省,浙江要幸运得多!历史上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农业曾经高度发达。

浙江的平原

浙江另一大特点是有“重江之险”。这与历史上的“建炎南渡”相关。


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迫于金兵追杀,宋高宗一路从淮河到长江。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由建康(今南京)逃到扬州,召从臣询问何去何从?


《宋史·王渊传》记载: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钱塘即今杭州。王渊所言的“重江之险”,是什么意思呢?


愚以为,“重江之险”即北有长江、淮河之险。顾祖禹看得明白:“浙江之形势,尽在江淮。江淮不立,浙江不可一日保也。”诚哉斯言!


金人是游牧民族,由北而南,与浙江隔着淮河和长江两道天险,相距遥远。以浙江地形而言:北有太湖,后有崇山,东有大海,浙北杭嘉湖与宁绍平原一体相连,膏腴沃野一望无际杭州一带开发较早,水陆交通便利,俨然都会!在海上力量并不发达的古代,浙江是良好的休养生息之地!定都临安后,南宋国祚延长150余年,可见,其战略眼光有独到之处!


二是金不换的“长三角”南翼:海陆兼备,通江达海,区位优越!

长三角

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和合肥为副中心,涵盖上海全部和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大部,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整体实力超过了珠三角。历史上“沪宁杭”并称,即上海、南京、杭州,赫赫有名。


长三角除了铁路、公路、航空外,还拥有“黄金水道”长江,河港、海港众多,水运、海运发达,不但连通起长江经济带,而且东出、北上和南下也极为便利,是金不换之地。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形成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都市圈,“圈圈相扣”,后劲十足。

长三角都市圈

从全国着眼,长三角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海岸线连通南北,长江沟通东西,东西南北在此交汇:通江达海,区位之优越、独特,无与伦比!从周边甚至全球的角度看,长三角北邻东北亚,南通东南亚,东出是广阔的太平洋,是亚太地区的国际窗口,是“一带一路”海陆的桥头堡,战略意义极其重大!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含金量很高的战略要地、经济重地!


浙江作为“长三角”的南翼,海陆兼备,通江达海,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对浙江的永续发展,意义极为巨大和关键!


三是优越的海陆位置、天然的航 母 基地直面东海,直击第一岛链断链处,直通进出西太平洋的天然航道!

浙江沿海岛屿

浙江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浙江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中国第5位。沿海岛屿4350个,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78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岛有26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如果加上岛屿岸线,浙江海岸线总长6696公里,居中国首位

浙江海域辽阔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的2倍多!且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中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海岸滩涂资源有26.68万公顷,居中国第三。浙江素有“中国鱼仓”美誉,东海大陆架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浙江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

东海大陆架

浙江的战略价值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说到地理位置就不得不说东海的范围。严格说,东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以东,琉 球 海槽以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以南,广东南澳岛与中国台湾岛南端鹅銮鼻连线以北框定的区域内!

东海分界线

在此区域内,福建基本上被台湾海峡阻隔,上海陆域面积又太小,因此,有且仅有浙江处于东海之滨的核心位置!毗邻的东海面积大、优质、便捷!

东海全貌

处于东海之滨核心位置的浙江,直面东海,直对日本九州岛和中国台湾岛之间的第一岛链断链处,直通进出西太平洋的天然航道,是当前我海军进出西太平洋最宽阔的公海水道,战略位置好,战略价值巨大!

第一岛链示意图

第一岛链断链处正是台湾东北部的 琉 球 群岛,最宽处为宫古海峡,系国际航道,连通了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

宫古海峡

尤为重要的是:东海舰队所在的舟山 基 地可以作为未来中国海军 航 母 基地,具备服务于 航 母 作战编队的驻泊、维修、训练、生活的完整功能。

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岛屿众多,海域广阔,位置优越。舟山群岛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主岛舟山岛是中国第四大岛。舟山 基 地是目前东海 舰队最主要的海军基地。


舟山群岛港阔水深,通航条件好,设施完善,可以停泊大型战舰,包括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补给舰在内的 航 母 编队所必需的属舰,拥有燃料库、巨大的起重机和干船坞,可以对水面战舰进行维修,是一处理想的航 母 基地。


舟山群岛四面环海,纵深广大,且紧邻宁波和上海,腹地广阔,经济发达、物资充裕,技术先进,足以支持大型核动力 航 母 的后勤需求。舟山群岛距离大陆并不遥远,极易得到岸基力量的保护,群岛本身的安 全性、保密性良好。舟山基地是中国未来最有发展空间的 航 母 基地。


(二)生态良好


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水系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和京杭大运河浙江段。钱塘江为浙江第一大江。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浙江水系

湖泊主要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以及人工湖泊千岛湖等。全省有193座大中型水库,其中大型水库34座。

八大流域

浙江多山,多川,多雨,地形多样:浙北平原水网密布,浙西丘陵起伏,浙南高山耸立,向东沧海茫茫,岛屿星罗棋布……如此丰富的地形地貌、水文水系,造就了浙江一处处山水胜境。


绿水青山是浙江的基本底色。


2003年浙江将创建生态省作为浙江“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即著名的“两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2019年,浙江率先建成中国生态省


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浙江这一片山水的绿色崛起!


(三)经济重地


浙江区位优越,资源富集,经济发达。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是著名的粮仓和丝、茶产地。浙江省位于我国的“绿茶金三角”,所产茶类以绿茶为主,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长期霸占中国十大名茶榜首的西湖龙井。

绿茶金三角

唐朝上元初年,茶圣陆羽在苕溪,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湖州,深入茶户,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撰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茶经》。


浙江的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舟山渔场是中国的大渔场。东海大陆架盆地有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一是土地资源


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浙江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二是生物资源。


浙江“山多、林多、湿地类型多”,孕育出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资源和千变万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浙江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2022年6月4日,《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共有野生 动物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约有高等植物6100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


目前浙江全省林地面积658.87万公顷,森林面积608.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1.17%,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现有省级以上公益林4567.09万亩,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7个。


浙江全省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 动物192种,中华凤头燕鸥、华南梅花鹿、黑麂等均是以浙江为主要分布区的珍稀濒危野生 动物。


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5种,浙江特有种超过200个,其中不乏闻名于世的百山祖冷杉、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等物种。


浙江是中国的渔业大省。石浦渔港、沈家门渔港在中国最早四大中心渔港中占两席。淡水鱼类资源丰富。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水生蔬菜中的茭白、莲藕、茨菇、水芹、荸荠、菱、芡实、莼菜,被人们称为“水八仙”,作为水生佳肴,是舌尖上的美味。


海洋捕捞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三是矿产资源

浙江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矿种也比较多,主要有萤石、叶腊石、明矾石、膨润土等。截至2020年末,全省纳入统计矿产94种(含乙类矿产14种,不包括油气、放射性矿产)。叶蜡石、明矾石、普通萤石等33个非金属矿种居全国前列,且开采条件好。


四是海洋资源。


浙江面朝东海,坐拥26万平方公里海域、海岸线长,海岛多,港口优良,深水岸线泊位价值极高,区位优越,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浙江海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生长与繁殖。生物种类繁多,素有“中国鱼仓”美誉。


优越的区位,辽阔的海域,丰富的资源,使浙江在江海联运中占据独特优势,是海洋经济强省。


总体来看,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浙江民营经济高度发达,义乌小商品城名满天下。


三、文化高地


一是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00万年前境内已出现人类活动,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百余处。


最著名的有距今1万年的浦江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距今7000—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它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世界上最早的漆弓等多个“文化之最”;距今6000多年的嘉兴马家浜文化,出现陶器和玉器;距今5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5000年前“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证明已具备国家形态


二是历史沿革:浙江春秋时分属吴、越两国,吴越争霸赫赫有名;战国时楚灭越,属楚;秦时分属会稽郡、鄣郡、闽中郡;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三国时入东吴版图,号称“江东”,仍属扬州。


唐朝时先属江南道,后属江南东道,又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浙江”作为行政区名称自此始;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鏐建立吴越国,属江南道;北宋时属两浙路;南宋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分置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元代时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置浙江行中书省,简称浙江省,省名自此出现,后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沿袭至今。


三是淅地开发与民族融合。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丰富的史前稻作遗存,证明河姆渡先民已普遍种植水稻。


但是水稻从种植到成熟需要时间,比水而居的先民们肯定少不了捕鱼充饥。《周易·系辞》中有“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记载,或可视为先民们捕鱼的佐证。


饭稻羹鱼,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河姆渡先民,才有了后世的“鱼米之乡”。


大约3000年前,越人在浙北平原兴起,浙地越人因吴越争霸而名垂青史。


其实,“越人”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他们实际上分为不同的族群,总称百越。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关于越人的习俗,散见于古代文献:


《庄子·逍遥游》记载:“越人断发文身。”


《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越绝书》记载:“(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越人剽悍尚武,善水战,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不得不提山越,是东汉末、三国时的越人。名称始见于《后汉书》、《资治通鉴》等。胡三省注:“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分布于东吴诸郡县山区。


三国时期,各政权对境内的战争均取得胜利:蜀平南中,魏平乌桓,东吴对山越的平定治理亦较为有效,山越有被迁于平地者,成为东吴的重要兵源。经过长期发展逐渐融合于汉族。隋唐及宋尚偶有记载,宋以后不复见于文献。


秦汉以后,长江下游地区缓慢而又持续地得到开发。东晋“衣冠南渡”,中央政府第一次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并带来大量的人口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江下游流域得到开发。


隋朝开通大运河以后,长江以南地区日渐发达,长江流域的粮食财赋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北方。到唐代,中国经济重心开始慢慢南移。唐代的江南地区,已经繁盛富庶。


唐代“安史之乱”和宋代“靖康之变”,造成大量北方移民南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南宋定都临安之后,江南经济等到了迅速发展,北方汉族大量南迁,与土著越人不断融合,成为新的浙江人。但民风因之大变,由尚武转向崇文,由剽悍转向文弱,有谦谦君子之风。


现在浙江人大部分属江浙民 系,其中吴语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的98%以上,除此以外还有闽南语、蛮话、客家语、畲语、官话等语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别县市。


四是浙江独特的文化


和 合 文化。“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作为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 合 文化广泛而深入地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


山与海兼具、天地人相应、儒释道相融,天台山诞生了和 合 文化。清代雍正时,复以唐代诗僧“寒 山、拾 得”为 和 合 二圣,亦称和 合 二仙。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和合文化成为浙江重要文化标识之一。


台州和 合 文化与余姚阳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合称为浙江三大文化


愚以为,除此之外,还有江南的水文化。当然,这并非浙江独有。但她一定对民族性格的塑造起过重要的作用,无论古代的越人还是唐宋以后的江南人。


江南的水文化可以概括为:


水滴石穿的坚韧,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海纳百川的包容,古代的杭州,近代的上海滩,因水陆交通的便利,都曾导致移民的汇聚、人才的集结,开放包容是她的内涵;和风细雨的温润,柔性仁爱,平和大气,雅致从容,具有内心的强大和开风气之先的勇气;源头活水的灵动,南方人清澈精明、平淡内敛、经世致用的养成,或许受益于水文化的熏陶:因流动而交流,因流动而自由,因流动而多元,因流动而灵动。


浙江打造“诗画浙江”,浙江与诗、画结下不解之缘。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并称“四条诗路”,其中尤从浙东的唐诗之路最为有名

四条诗路

浙东的唐诗之路,更是让水路、诗路交融,历史、人文、地理交汇。在唐代,吸引前来踏访、游赏的诗人大约在400位以上。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维等都留下了精品佳作。


至于画,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早就名满天下! 还有丰子恺、黄宾虹等人的画作。


诗画之外,与淅江渊源极深的还有书法!曲水流觞,王羲之在兰亭写下“天下第一行书”! 风樯阵马,八面出锋!米芾有著名的《苕溪诗帖》!楷书有四大家的赵孟頫!著名书法家还有虞世南、沙孟海等。


据统计,东汉以来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浙籍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之一。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


浙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杭州是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具有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以杭州西湖为中心,纵横交错的风景名胜遍布全省,全省有杭州、宁波、绍兴、衢州、金华、临海、嘉兴、湖州、温州、龙泉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杭州西湖、良渚古城、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江郎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杭州西湖、千岛湖、普陀山、雁荡山、乌镇古镇、奉化溪口——滕头、东阳横店影视城、西溪湿地、嘉兴南湖、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开化根宫佛国、南浔古镇、天台山、神 仙 居等20家

5A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浙江   浙东   舟山   东海   文化   重地   地缘   长江   江南   杭州   中国   平原   东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