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为什么不建议家长蹲墙角偷看?原因很多人忽略了

还有两天幼儿园就开学了,你家娃最近状态咋样呀?

我家凡凡开始上中班了,这几天倒是没心没肺玩儿得开心,我也没有第一年送她入园时那么焦虑了。
但我表妹家小宝今年第一年入园,这两天表妹一直跟念叨,担心小宝胆小的性格到幼儿园会被欺负,也怕他想上厕所想喝水不会主动跟老师说恨不得她也跟着去入园才放心。

我特别能理解,宝宝入园第一年,我也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毕竟这是孩子和妈妈第一次长时间分离,平日里天天围在自己身边,现在突然一整天看不到,心里有诸多不适应。

那么,我们该怎么缓解分离焦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件事。

01孩子的分离焦虑 VS 父母的分离焦虑

孩子的分离焦虑:哭闹不停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分离焦虑有2个高发期:一个从7月龄左右开始,持续到1.5岁;另一个是3岁左右准备入园时。

孩子因为要和亲人,特别是父母分开,会有不安、不愉快、害怕等情绪反应,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哭泣”,有时候行为还会出现倒退,之前会做的事突然不会做了。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

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

所以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突然从以前可以随时看到父母,变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状态,对孩子来说,会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

父母的分离焦虑:各种担心

比起孩子不想和父母分开的心情,我们自己本身对孩子的担心和不舍,有过之而不及。

除了不习惯孩子突然不在身边,更多的是:

虽然心里也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孩子进入幼儿园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但当看到孩子入园前焦虑忐忑,又稍有期待的样子,我们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心。那么,我们该怎么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02缓解分离焦虑,这3种行为不能有!

1)不要拿“幼儿园”恐吓孩子

入园前,家长别用“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去!”这种话来吓唬孩子;

更不要有“这两天好好玩吧,过几天就要去幼儿园了”等等类似的消极暗示,这只会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相反,应该多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乐趣,引起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2)不要蹲守墙角偷偷观望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会躲在墙角、栅栏外、门后、窗户外偷偷观望,有的还中途来看孩子,这样只会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增加哭闹的次数。

这事家长要适当“狠心”,不然会让孩子认为,只要他哭闹就可以不去幼儿园。

3)不要当孩子面讨论在校表现

入园后,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当跟老师或者其他家长,讨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尤其是小错误)。

因为孩子很敏感,大人无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让孩子难过和伤心,加重焦虑的问题。

03缓解分离焦虑,聪明的家长只做了这几件事

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入园前,打好生活基础,保证孩子已经掌握了独立吃饭、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

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要大胆跟老师讲。

2)尽早调节孩子的作息时间

入园前,家长们要尽早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每天规定的时间睡午觉,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以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渐进式练习分离

入园前,家长和孩子练习短暂的分离,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父母可以选择出去一会,先告诉孩子自己会去哪,什么时候回来。

例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出门半个小时买东西,肯定会回来;或者有条件带孩子去上亲子课,先陪伴一会儿,后面让孩子独自上课。

4)读绘本,带孩子憧憬幼儿园未来

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读有关幼儿园的绘本,提高孩子对幼儿园的心理期待。

5)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

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看看,了解周边设施和环境,增加环境的熟悉度,有利于孩子去接受。

6)和已经入园的小朋友交友玩耍

这样等孩子入园的时候,他们知道幼儿园里有自己的好朋友、玩伴,心里就不会那么抗拒。

7)多跟有经验的家长沟通

作为家长,与其不停的焦虑、胡思乱想,不如多跟身边有经验的家长沟通,讨教经验,克服自身焦虑,转移注意力。

8)提前准备一些孩子爱玩的玩具

为了顺利过渡,家长也可以在入园早期,为孩子准备一些平时在家喜欢的玩具,这样不仅会让孩子自身感到熟悉,也会吸引别的小伙伴来陪他一起玩耍,提高锻炼社交能力,从而更好的融入新环境。

9)每天10分钟的告别小仪式

家长把握好每天出门前和到家后的两个10分钟,建立跟孩子专属的仪式感。

出门前跟孩子拥抱、亲吻告别,一定要跟孩子说再见,而不是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头也不回地离开。

到家后,洗洗手,第一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听听他们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

10)信任幼儿园和孩子的适应力

“老师,我家孩子今天哭没哭?有没有被欺负?有没有尿裤子?”

孩子入园后,家长恨不得每几分钟就了解一下孩子的状态,与其说不放心孩子,其实是不放心老师,这点幼儿园老师也很无奈。

所有这些焦虑的信号都会通过家长的情绪、动作、语言传递给孩子。所以要选择信任的幼儿园,充分信任老师,也要相信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说在最后

所谓成长,就是一场必然的分离。

从生命最初,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舞蹈”,到后来捧在手心里抱在怀里“傻笑”,再到后来,孩子有了自己的情绪、想法、小伙伴......

孩子从一刻也不愿分离地依赖状态,慢慢走向渴望又害怕的独立状态。这场分离,亦是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成长。

你我都是这样,一路走来,也将看着孩子们,一路走去。

参考资料:

《0 6岁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健康手册(父母版)》

图源:电视剧《宝贝大过天》、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家长   孩子   墙角   焦虑   幼儿园   担心   父母   状态   原因   妈妈   老师   建议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