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转型的收获与“成本”


高端产品扛起重担

燕京啤酒交出了新帅上任后的第一份财报。

从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69.07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扣非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16.27%,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同增。

当然,进一步拆分可以发现,公司仍旧面临着原材料成本波动,部分品牌业绩不佳等一系列挑战。

多重因素助力业绩优化

自1978年被选为国家100个重点产品之一,我国啤酒行业开始了长达三十五年的黄金发展期,产量从接近空白,一路攀升至2013年4982万吨的历史峰值,销量更是突破了5000万吨。

2014年开始,受饮品竞争加剧及消费者结构变更等因素影响,行业掉头进入下降通道。至2021年,全年啤酒销量已经滑落至3562万吨。

如此背景下,诸多啤酒公司发展均受到影响,特别是未能及时淘汰剩余产能,且高端化转型较慢的燕京啤酒,业绩承压更加明显。

2021年,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较2013年的137.5亿元,下降13.01%。且在2021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小幅下滑0.57%。

如今,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变。

2022年上半年,在主要市场北京一度受疫情扰动较大的情况下,燕京啤酒整体销量依旧同比增长0.95%,达215.18万吨,再加上向好的营收、净利,业绩整体得到了优化。

野马财经研究组注意到,出现这一现象,得益于市场、产品、营销多个层面的因素。

一方面,起家于北京的燕京啤酒,在华北地区本就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始终存在。

另一方面,近年来,燕京啤酒高端化转型脚步逐渐加快,连续推出了“燕京U8、V10白啤、狮王世涛”等一系列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特别是2018年推出的燕京U8 ,从品牌名称、产品包装、啤酒口感等角度来看,均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例如,用料方面,仅使用麦芽、大米和啤酒花,麦芽度/酒精度分别8/2.5度,口感清爽。国盛证券即分析,饮酒健康化与满足日常社交饮酒需求的趋势下,啤酒行业发展正由“浓”向“淡”转变。

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上半年U8销量增速同比超过60%,是啤酒中8-10元带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在U8带领下,2022年上半年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0.58亿元,同比增长9.38%,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优质产品叠加消费者基础,使得燕京啤酒再华北地区的营收大幅回暖,营收增速达到了20%,这还是在4、5月份北京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达成的。

当然,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新品推出过程中,广告宣传必不可少。报告期内,燕京啤酒销售费用达7.91亿元,同比增速为14.26%,其中广告宣传费2.23亿元,增速达30.1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0.52亿元。德邦证券分析,这可能是冬奥会广告投放,及推出多款新品,展开了更大密度的广告和产品推广活动所致。

原材料成本压力未散

燕京啤酒交出了不错的半年报答卷,但啤酒行业整体依旧面临着较大压力,特别是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

啤酒产品原材料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大麦、小麦等酿造原料,二是玻璃、铝等包装原材料。

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这其中,我国啤酒用大麦基本来自进口。受全球极端天气,以及俄乌局势持续影响,国际大麦价格持续处在高位。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至7月,我国大麦进口均价为336.75万美元/万吨,远高于2021年同期的276.09万美元/万吨。且从短期来看,全球大麦短缺的情形难以得到根本性转变。

而我国虽然稻谷产量丰富,供给宽松,但在全球粮食危机阴影不散的情况下,大米价格同样坚挺。

图源:华金证券相关研报

包装成本方面,啤酒分为玻璃及铝罐两大包装类型。

目前,浮法平板玻璃市场价格处于回落阶段,且由于玻璃酒瓶回收率较高,对成本影响有限。不过,在海外能源危机、电解铝产量下降,汽车、光伏、电网等领域需求持续扩大双重因素作用下,铝价正处在较高水平,并且价格中枢可能继续上移。

为此,2022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10.71%,包装材料成本同比上涨16.5%,导致公司在啤酒吨价上涨6.2%的情况下,毛利率仍然小幅下滑0.38%。

转型空间依旧广阔

为了走出困境,2019年,燕京啤酒推出“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计划,两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旧有着较大提升空间。

一是部分地区、品牌业绩有待进一步改善。

1995年开始,燕京啤酒通过兼并收购及成立合资公司等手法,将华斯啤酒、湖南湘啤、包头雪鹿、山东无名啤酒、三孔啤酒、广西漓泉啤酒、福建惠泉啤酒(600573.SH)等一系列品牌收入麾下,并完成全国化布局。

后经梳理整合,“雪鹿”、“漓泉”、“惠泉”与“燕京”一起,构成了燕京啤酒的“1+3”品牌战略。

图源:国盛证券相关研报

今年上半年,受南方地区雨水较多、疫情反复出现等因素影响,以广西为基地市场的漓泉啤酒收入同比下滑12.2%至17.4亿元,甚至低于疫情更为严重的2020年同期,净利润同比下滑30.6%,对公司整体业绩形成拖累。

二是产能利用率、人均创利尚处在低位。

在啤酒行业大发展时期,各公司均进行了产能的大规模扩充,而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后,关停工厂、淘汰剩余产能成为关键词。

2015年,重庆啤酒(600132.SH)率先开始优化供应链,一口气关停了綦江、柳州、九华山、永川、黔江、六盘水等多个酒厂,过剩产能及生产人员数量大幅下降;华润啤酒紧随其后,不断加大产能淘汰力度;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影响,青岛啤酒相对慢一些,但始终在稳定进行中,2018年、2019年各关闭2家,并计划3至5年内再关闭10家工厂。

图源:海通国际相关研报

相比之下,受前任董事长因涉嫌职务违法被调查,公司两年多群龙无首等因素影响,燕京啤酒相关动作缓慢,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同行,2022年上半年为48.78%。

海通国际同时指出,除了整体产能过剩外,燕京啤酒高端产线实则有限,2020年高端产品燕京U8推出初期,销量快速增长的时候,就出现了“整体产能大幅过剩的同时,U8产能紧张”的奇特局面。

而在今年5月18日,燕京啤酒新任董事长耿超正式走马上任,近两年“群龙无首”的状况终于结束。

根据相关公告,耿超有着丰富的国企改革实操经验,燕京啤酒精简改革、降本增效动作有望提速。

耿超在接受《中国食品报》采访时就明确提出,“在大华北、大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和中原 地区集中整合几个百万吨级别、装备先进、辐射范围广的智能化大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燕京   成本   大麦   销量   产能   原材料   上半年   啤酒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