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三点注意帮糖尿病友度过“凶险”的34天

虽然早就立秋了,但今天才出伏。出伏之后天气变化,相比于夏季的黄金控糖时期,气温逐渐降低也会加大了血糖控制的难度。加之瓜果成熟、蟹肥膏红的美味考验。对于很多关注血糖健康的人来说更是一种考验。

除此之外,出伏后到秋分大约34天段内,由于高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事件,也被形容为最为凶险的34天。在此给糖友三个出伏后的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个小时睡眠。

饮食:注意餐后血糖,多饮水

天气变凉,人们的食欲增加,饭量会增大,这样摄入的热量也就会随之增加,很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而且凉下来的天气会刺激到人的交感神经,也可能会造成血糖的波动。因此,秋天糖友一定要特别注意监测餐后血糖,平时只关注空腹血糖的患者更是要注意。餐后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天气变凉,食欲变好,糖友也要控制好每日的进食热量,时刻监测血糖。在秋季,糖友宜选择水分较多且生津润燥、清热通便、滋肾润肺的果蔬,如苦瓜、黄瓜、西红柿、莴笋、竹笋、菠菜、蘑菇等。

平时做饭尽量选用清蒸、清煮和清炖等烹饪方式。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糖友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

同时,秋天随着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血液粘稠度也与喝水量有关。

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当然,饮水量也是个体差异。提醒大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合适的润肤品,防止皮肤干裂。

起居:远霉菌,通风宜勤

出伏后,气温略有下降,没有夏季那么炎热,而雨水又会增多,温暖潮湿的环境给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很容易在媒介物上生菌,包括衣柜、卫生间、落叶等处。

因此,更要做好家居卫生工作,天晴时要多开窗通风,换季衣物建议清洗晾晒后再穿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糖尿   病友   霉菌   凶险   并发症   血糖   食欲   热量   炎热   水分   夏季   平时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