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时光里的古镇—彭城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彭城,一个建在

宋金元明清地下宝库上的城镇

千年窑火不息

像一座行走在时光里的

历史博物馆

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享誉四方

焕生机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据《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寥寥数语,将彭城镇以陶瓷为业、日进斗金、富甲一方的盛况描绘得栩栩如生。

要想体会这一盛况,一定要来磁州窑富田遗址,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磁州窑古窑场遗存的地方。置身其中,仿佛看到灰头土脸的汉子在练泥、淘洗、沉淀,巧手的姑娘在拉坯、修坯、素烧、上釉,汗流满面的工人在装窑、烧窑……一系列工序完成后,原本一团团软绵绵的陶泥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再运到世界各地,走进千家万户。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会用到一种匣钵,当地人叫笼盔。“彭城街五里长,旮哩拐弯笼盔墙”在这里传唱。人们用废弃的笼盔垒院墙、屋墙、挡风墙,古铜色的笼盔叠落成规矩有序的图案,成为千年瓷都的最好见证。

沿着笼盔小巷,转转悠悠就来到了位于彭城滏源里东阁老街上的盐店遗址。静谧的环境中,能见到磁州窑艺术大师刘立忠运用简单的刷子和画笔,在泥胎上专注地创作。跟随刘立忠扶梯下到地下五米,可一览八百年前的古窑原貌。

香脆甜

千亩桃林吐芳华

春天的彭城,千亩桃林里上万株桃树缀成粉红与雪白相间的花潮向我们眼前奔涌而来,放眼望去,蔚为壮观的粉色海洋,瞬间将人带入世外桃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缀满枝头的桃花,如云似锦,如醉霞绯云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成千上万朵红粉相间的桃花,迎风绽放,柔枝轻曳。窈窕淑女为寻觅诗中之意境,饱览桃花“粉面含春”之容颜,寻山林、赏花容、闻花香、解花语,着古装而至,让人恍若走入“梦中桃源”。

秋天,数不清的鲜桃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里。每颗桃子大都在半斤以上,色泽诱人、果肉细腻,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脆嫩、清甜的滋味立即在口腔里散开了,一直流淌到心里,流淌到全身每一处细胞……

挎上篮筐、携三五好友,回归自然。望着这满目的富硒鲜桃,轻轻闭上双眼,放松地自由呼吸,感受桃香扑鼻而来。

烟火气

千变万化的夜活力非凡

如果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看看这个城市的夜。褪去了白日喧嚣之后,每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卸下白日妆容的彭城,它的安详静谧,它的流光溢彩,交相辉映,那么多姿多彩,那么千变万化。在凝结历史文化的艺术街区走一走,小酒馆里坐一坐,体验老街风情。

听着人声鼎沸,随着人潮涌动,彭新一街艺术集市里各种摊位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美食芳香四溢,让人食欲大开。小朋友在充气城堡里翻滚跳跃地畅玩,老人在街边摇着蒲扇感受着烟火气,阿姨们喜气洋洋地跳着最炫广场舞,释放活力。一派喧闹不已、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永流传

红色基因激发历进力量

在彭城老街西南一隅富田村的后街上,一座清末民初的当地传统风格的民居院落格外引人注目,青砖砌成的圆圈拱门,结实的黑色木制大门,给人以简朴厚重之感,这就是革命烈士张兆丰的故居。

缓缓推开厚重的木门,吱呀作响声中,一段尘封已久的抗战革命史也由此展开。现在的故居,已变身为缅怀革命先烈、追忆抗战历史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聚集在这里,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从烈士们的事迹和精神中再次汲取前进的力量。

走进沙果园村,就会看到“中国工农红军第20军(直南)成立地红色沙果园欢迎您”的大型标语。在我国红色革命斗争史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这支部队在1930年成立于彭城镇沙果园村。

经专家考证,正是这支红色革命队伍的存在,填补了邯郸革命斗争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没有大规模革命队伍的空白。革命精神成为沙果园村的宝贵财富,村民们代代传承着这段革命历史,让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远传唱下去。

游 玩 攻 略

特色美食

三下锅 豆沫儿 缸炉烧饼

旅游景点

盐店遗址 富田遗址 七厂艺术街区 张家楼艺术公社 文昌阁 磁州窑艺术馆

特色农产品

富硒桃 富硒小米 富硒红薯 草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鼓 磁州窑烧制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国工农红军   盐店   老街   沙果   先烈   河北   遗址   古镇   桃花   红色   时光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